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可能机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指导术后用药管理及预防措施等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非增强头颅CT检查,对发现的高密度影进行分型,同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麻醉方式、责任血管、是否静脉溶栓、是否串联病变、术中是否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有无造影剂外渗、术中侧支循环分级、再通血流分级、术后1周最高收缩压、发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再通时间、发病时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常规:WBC、PLT、NEUT,凝血功能:APTT、PT和INR,血脂:CHOL、TG、H-LDL、L-LDL)、术后最高收缩压等因素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发生的关系,比较不同类型高密度影患者的出血情况及预后差异,比较有无高密度影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异等。
【结果】
共纳入75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45例患者术后即刻CT出现高密度影(60.0%),包括4例皮层高密度影、13例磨砂高密度影、12例金属高密度影、16例弥散高密度影,12例患者高密度影术后24小时内完全消失,33例患者高密度影术后24小时仍持续存在;27例高密度影患者发生出血转化(57.78%),其中4例皮层高密度影患者无出血转化,5例磨砂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5/13,38.46%),9例金属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9/13, 75.0%),13例弥散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13/16,81.25%);皮层、磨砂、金属、弥散高密度影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2.5、3.23、3.58、4.31分。对所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发病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术中是否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是否使用球囊扩张、发病时间、再通时间在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的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病时NIHSS评分越高、侧支循环越差是危险因素,术中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使用球囊扩张是可能的保护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暂未发现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即刻未见高密度影但术后24小时后出现出血的2例(6.67%)。高密度影患者90天mRS评分≤2分的13例(28.89%),无高密度影患者90天mRS评分≤2分的18例(60.0%)。
【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的发生率约为60.0%。皮层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的几率最小、90天良好预后率最高,磨砂、金属、弥散高密度影出血转化的几率依次增高、90天良好预后率依次降低。发病时NIHSS评分越高、侧支循环越差,出现高密度影的可能性越大;术中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使用球囊扩张,出现高密度影的可能性较小。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患者90天良好预后率比未出现高密度影组低。无高密度影患者亦可出现出血转化。
第二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术后过度灌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出现过度灌注的临床表现、发生危险因素、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出现过度灌注的8例及同期无过度灌注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再通时间等与过度灌注的关系,比较出现过度灌注与未出现过度灌注患者的预后差异等。
【结果】
共纳入4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8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16.67%),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1.13±10.26岁;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既往有糖尿病5例,既往有房颤病史2例;TOAST分型中,8例患者均有大动脉粥样硬化,2例患者考虑合并心源性卒中;发病时平均NIHSS评分为21分;发病时头颅CT平扫平均ASPECT评分6.75分;侧支循环分级1级5例,2级1例,3级2例;术后再通分级2b级2例,3a级6例;平均发病到成功再通时间483.38±319.95min;术后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或无变化;术后即刻至术后1周最高收缩压平均值171.88±17.49mmHg;过度灌注临床表现为神志变差、脑出血、脑水肿8例,出现脑疝2例,头痛、恶心、烦躁、大汗淋漓1例;予药物保守治疗7例,开颅去骨瓣减压1例;对所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发病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既往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的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均是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ASPECT评分越低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度灌注患者平均90天mRS评分4.75分,无过度灌注患者平均90天mRS评分2.65分。
【结论】
1.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发生率约为16.67%。
2.发病时NIHSS评分高、ASPECT评分低、既往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的危险因素,其中ASPECT评分低是独立危险因素。
3.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患者90天预后较未出现过度灌注患者差。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可能机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指导术后用药管理及预防措施等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非增强头颅CT检查,对发现的高密度影进行分型,同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麻醉方式、责任血管、是否静脉溶栓、是否串联病变、术中是否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有无造影剂外渗、术中侧支循环分级、再通血流分级、术后1周最高收缩压、发病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再通时间、发病时NIHSS评分、实验室指标(血常规:WBC、PLT、NEUT,凝血功能:APTT、PT和INR,血脂:CHOL、TG、H-LDL、L-LDL)、术后最高收缩压等因素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发生的关系,比较不同类型高密度影患者的出血情况及预后差异,比较有无高密度影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异等。
【结果】
共纳入75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45例患者术后即刻CT出现高密度影(60.0%),包括4例皮层高密度影、13例磨砂高密度影、12例金属高密度影、16例弥散高密度影,12例患者高密度影术后24小时内完全消失,33例患者高密度影术后24小时仍持续存在;27例高密度影患者发生出血转化(57.78%),其中4例皮层高密度影患者无出血转化,5例磨砂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5/13,38.46%),9例金属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9/13, 75.0%),13例弥散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13/16,81.25%);皮层、磨砂、金属、弥散高密度影患者90dmRS评分分别为2.5、3.23、3.58、4.31分。对所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发病时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术中是否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是否使用球囊扩张、发病时间、再通时间在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的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病时NIHSS评分越高、侧支循环越差是危险因素,术中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使用球囊扩张是可能的保护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暂未发现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即刻未见高密度影但术后24小时后出现出血的2例(6.67%)。高密度影患者90天mRS评分≤2分的13例(28.89%),无高密度影患者90天mRS评分≤2分的18例(60.0%)。
【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影的发生率约为60.0%。皮层高密度影患者出血转化的几率最小、90天良好预后率最高,磨砂、金属、弥散高密度影出血转化的几率依次增高、90天良好预后率依次降低。发病时NIHSS评分越高、侧支循环越差,出现高密度影的可能性越大;术中动脉使用小量替罗非班、术中使用球囊扩张,出现高密度影的可能性较小。头颅CT出现高密度影患者90天良好预后率比未出现高密度影组低。无高密度影患者亦可出现出血转化。
第二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术后过度灌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出现过度灌注的临床表现、发生危险因素、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
【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行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出现过度灌注的8例及同期无过度灌注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再通时间等与过度灌注的关系,比较出现过度灌注与未出现过度灌注患者的预后差异等。
【结果】
共纳入48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8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16.67%),男性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71.13±10.26岁;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既往有糖尿病5例,既往有房颤病史2例;TOAST分型中,8例患者均有大动脉粥样硬化,2例患者考虑合并心源性卒中;发病时平均NIHSS评分为21分;发病时头颅CT平扫平均ASPECT评分6.75分;侧支循环分级1级5例,2级1例,3级2例;术后再通分级2b级2例,3a级6例;平均发病到成功再通时间483.38±319.95min;术后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或无变化;术后即刻至术后1周最高收缩压平均值171.88±17.49mmHg;过度灌注临床表现为神志变差、脑出血、脑水肿8例,出现脑疝2例,头痛、恶心、烦躁、大汗淋漓1例;予药物保守治疗7例,开颅去骨瓣减压1例;对所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发病时NIHSS评分、ASPECT评分、既往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的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均是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ASPECT评分越低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过度灌注患者平均90天mRS评分4.75分,无过度灌注患者平均90天mRS评分2.65分。
【结论】
1.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发生率约为16.67%。
2.发病时NIHSS评分高、ASPECT评分低、既往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的危险因素,其中ASPECT评分低是独立危险因素。
3.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过度灌注的患者90天预后较未出现过度灌注患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