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传统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具有特殊性。例如互联网行业流行的经营模式为,经营者前期用免费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在获得用户信赖后,再通过开发多元的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实现盈利。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并且看似免费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以消费者支付注意力作为对价的。与此同时,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实践中频发,例如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搭便车”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进入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与传统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具有特殊性。例如互联网行业流行的经营模式为,经营者前期用免费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占领市场,在获得用户信赖后,再通过开发多元的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实现盈利。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并且看似免费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以消费者支付注意力作为对价的。与此同时,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实践中频发,例如广告屏蔽、流量劫持、“搭便车”等。与传统的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同,针对这些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尚无明确的规定,实践中往往依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和法官的自由裁量。然而我国法院的司法裁判并没有顺应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研究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利益的考量问题。本文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笔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数据库搜索臻选了近年来发生的二十多起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案件,分析得出我国法院在认定竞争行为性质时,适用传统的权利侵害认定范式,对商业模式、经营者利益过度保护,笔者发现法院在论证思路上存在将消费者利益仅作为经营者利益受损的工具;将消费者利益置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之下考量;将消费者利益混淆为公共利益等问题。造成了利益衡量不均衡,对消费者利益附属考量,侵害了消费者行为的自决性和市场的自由选择性。在第二章中,笔者首先交代了因为新型互联网竞争行为尚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对该类行为的认定高度依赖一般条款,采取三元利益叠加的范式。因此在新型互联网竞争行为背景下讨论消费者利益考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其次从互联网竞争中支付注意力的消费行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者和不可兑换的消费者利益三方面论证互联网经济下消费者利益具有特殊性这一前提。最后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目标的演变趋势,已经从传统的以保护竞争者利益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现代的三元利益保护模式,即平等保护经营者利益、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消费者的地位逐步攀升,特别是我国2017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明确规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目标。以及学术理论观点中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从权利侵害范式到利益衡量范式的转变,以此来证成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利益考量的必要性。紧接着在第三章中,笔者一方面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区分出发,得出在新型互联网竞争中,当消费者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受到损害时,消费者依据消保法无法主张权益,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消费者利益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总结德国、美国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裁判经验的基础上,证成新型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中消费者利益考量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新形势下消费者利益应当与经营者利益、公共利益一样给予独立考量,以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竞争”的目标。在第四章中,笔者提出了消费者利益考量的具体的分析路径,即首先构建一般消费者标准,拟制法律意义上“拥有适当消息,具有适当注意力的、谨慎的”的一般消费者;其次以一般消费者的自由决策权为中心进行考量,判断消费者对于接受或者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是否有全面真实的了解,是否有能力自主作出接受或者不接受、购买或者拒绝的决策;最后要考虑消费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公共利益的动态平衡,具体可以适用比例原则,从行为的适当性、行为的必要性,行为的均衡性来认定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在文末笔者也结合近几年实践中频发的广告屏蔽行为,具体分析了在这类行为中如何考量消费者利益,如何定性广告屏蔽行为。总之,关于消费者利益考量一直争议不断,关键就在于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地位发生改变,传统的竞争行为正当性与否的认定方式和考量因素已不适合实践的发展现状,尽管部分法院试图纠正,但仍然力不从心,主流裁判仍对消费者利益考量不足。本文在总结分析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弊端的基础上,借鉴德国、美国等立法和司法裁判观点,证成消费者利益考量的正当性和可行性,并且提出完整实用的具体考量标准和方法,以期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消费者利益保护提供一点思路。
其他文献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间管理理念及实践方法交流和互相借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传播西方先进管理理念能让国内企业管理者开拓国际视野,为企业谋求更好发展。因此,研究具体的英文管理类杂志文章的汉译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为探究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之间的关系,彼得·纽马克将文本分成三种,分别是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而且由此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要求译者保
在大数据出现之前的时代,由于可用于处理的数据量较少,且针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尚未成熟,故个人信息所有者(即信息主体)对其自身个人信息具备较强的控制力。而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个人信息能够直接定位到特定自然人的身份,当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使用或处理时,极有可能危害自然人的合法权益。故此,在大数据技术逐渐成熟的当下,个人信息的保护一般等同于隐私或人格尊严的保护,个人数据的使用与处理只能在当事人同
机器翻译伴随着强大的算法逻辑与语料库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在各行业文本翻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机器翻译的质量仍饱受垢病,尤其在词义判断、逻辑结构关系以及文化蕴含表达等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再平衡”:繁荣背后的经济真相》中文本的英文翻译实践,首先利用百度翻译引擎进行机器翻译,对翻译结果不足之处归纳总结原因,针对机器翻译在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1)在词汇语义层面,如机械翻译不当、词义
近年来,伴随全球化加剧趋势,在华跨国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华跨国公司内部,沟通现实复杂。多种语言、符号资源、文化因素及专业技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沟通实践与效果。目前,尽管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跨国公司内部语言的相关研究,但少有研究将语言视为具有互动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实践,不同语言之间、语言与其他沟通方式之间的边界将被打破,研究者也将能够运用更为整体和全面的视角分析跨国公司内部复杂的沟
如今,随着中国思想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将西方经济学起源的目光投向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而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要想在世界舞台与古希腊罗马思想共享西方经济学思想起源之荣誉,就不免要有相关经济学文本之英译参与其中。因此,笔者选取谈敏的著作《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作为实践材料,旨在译出高质量的译本,望对今后相关经济学领域的英译研究提供些许参考;并力求通过译本使海内外经济学专家和学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广泛关注了在L1-L2方向上和在L2-L1方向上的翻译启动效应。以往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在L1-L2方向上发现了翻译启动效应,但没有在L2-L1方向上发现同样的效应。这种现象被称作翻译启动不对称性。由于对为什么在两个方向的翻译启动效应上存在的不对称性的解释,关系到对两种语言是如何在双语者的心理词库种表征的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的讨论,因此探明不对称现象存在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
近年来,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呈快速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文学与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到了国内外文学界和经济学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19年问世的《重塑社会:十九世纪文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之管窥》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学与经济学专著。书中,十一位学者围绕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经济生活描写,深层探讨了有关经济学的热门话题,挖掘主流经济学家所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本项目译介此书对国内新兴的文学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经济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相应地,经济类翻译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翻译学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然而,相对于其他专门类翻译而言,经济类翻译的研究不够深入细化。本文选取了《债务减免与缓慢复苏:雷曼兄弟破产后的十年》为翻译材料。源文本是美国国家经济局2018年发布的一篇经济研究报告,属于经济类文本,专业程度高,典型的特点便是含有大量的术语、专有名词与缩略
作为四大经典之一,中国戏剧《牡丹亭》以其精美的语言、动人的情节、细腻的人物刻画而享有很高的声誉。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古典戏剧翻译成为了外宣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富含社会、历史、宗教、神话等多种文化意象的戏剧作品,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实现翻译对等,将源文化的意义内涵传达给目标读者。从1970年代开始,功能主义学派提出了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突破
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笔者所参与的上海财经大学慕课《投资学原理与中国市场实践》字幕文本的翻译。本次翻译任务旨在推动中国慕课走向世界,促进国内外投资学学科的交流与发展,帮助国外观众了解中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在功能翻译理论以及字幕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总结出经济类慕课字幕文本具有专业性、准确性以及口语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与弗米尔的目的论,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笔者归纳了经济类慕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