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光谱成像的玉米种子外观质量检测算法及模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玉米作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总产量,种子的质量包含外观缺陷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其中外观缺陷主要是种子表面出现的破损、病斑、发霉、虫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种子的后期保存和播种后粮食的产量。目前针对大批量的种子外观缺陷检测主要依靠色选机等高昂的设备,对于更加精确的外观检测仍然需要人为鉴别,其主观性较强、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需要更加高效快捷的玉米种子外观质量检测方法,进而提升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随着机器视觉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广泛的应用于农业领域当中。针对玉米种子在外观质量检测中需要快速识别与定位的需求,本文使用多光谱图像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玉米种子外观质量的快速无损检测,具体研究内容结果如下:(1)本文以不同外观质量等级的玉米种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分水岭算法结合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目标检测方法,对玉米种子进行外观缺陷检测,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结合了 VGG16和ResNet50的优点提高了模型的准确率。同时,使用多光谱相机采集的RGB图像和NIR图像进行网络的训练,使模型能够获取更多的有效特征,因此,对本试验选取的单粒种子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了 100%,在目标检测结果中平均准确率为95.63%,平均召回率为95.29%,F1值(调和平均评价)为95.46%。为了证明分水岭算法结合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和四通道图像的优点,本文对比了单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只有RGB图像的检测结果。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参数设置对模型训练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此目标检测方法在玉米种子外观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四通道多光谱图像其光谱波段可扩展到可见光范围之外,并能够提取出更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信息,并可以在确保准确率的同时对检测目标进行了精准定位。为实现玉米种子高通量的快速质量检测提供了参考。(2)本文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v4的目标检测模型,同时结合四通道(RGB+NIR)的多光谱图像,对玉米种子外观质量进行了识别与分类。为了减少改进后模型的参数量,本试验将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替换为轻量级网络MobileNetV1。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结构在不同位置上对模型性能的影响,最终选取改进型YOLOv4-MobileNetV1模型对玉米种子外观质量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F1值和mAP达到了 93.09%和98.02%,平均每检测一张图像耗时1.85s,平均每检测一粒玉米种子耗时88ms,模型参数量压缩为原始模型的20%。并且改进后的模型具有鲁棒性强、实时性好、轻量化的优点,该方法为后续种子质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在本文的研究内容中以外观质量不同的玉米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双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目标检测模型对四通道的多光谱图像进行了分析,实现了玉米种子外观质量的无损检测,为后续开发种子质量检测设备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姜具有健胃、除湿、祛寒、发汗、止吐等功效。姜分老嫩,嫩姜组织肥厚,含姜油酮及姜油酚成分较少,具有特殊的辛辣味,是糖渍制品的主要原料。据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减轻晕车、晕船,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已研制出一种防晕生差胶囊,其效果远优于一般晕车药,并且没有晕车药引发的昏睡等副作用。英、美科学家研究,生姜及其制品可起到某些抗生素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十分显著。更令人注目的是,德国科学家研究证实,食
期刊
近年来,岳西小黄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良好,小黄姜产业已成为促进安徽省岳西县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发展与岳西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小黄姜产业的逐步发展,姜瘟病的发生使岳西能种植小黄姜的土地逐年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使得小黄姜价格不稳定,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使得小黄姜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不足使得产业发展链条
期刊
深入阐明小麦抗旱生理机制对于提高该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抗旱能力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活性氧稳态相关的抗旱生理特征,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应答干旱的小麦耐逆因子TaMIR5200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逆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条件下,不同抗旱小麦品种(抗旱品种石麦22、中度抗旱品种中信麦11(对照)和干
学位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生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学者关注。从生姜中的硒含量测定方法、生姜对硒的吸收规律、硒对生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富硒生姜的栽培技术、富硒生姜的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国富硒生姜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富硒生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棉花晚播高密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增强该模式下棉田群体的早熟性,促进集中成熟,利于机械化采收,因此开展乙烯利浓度和打顶时间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和结铃模式影响效应的研究。试验于2020~202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清苑试验站和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裕丰合作社开展,品种为黄河流域棉区主推的农大棉601,播期为5月1日,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
学位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通过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提前小麦物候期,从而为小麦提供一个相对较低的外界温度环境,并从源库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解释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试验时间为两年,在晚冬早春(1月20日至3月20日)通过不同的覆盖始日和相同的覆盖终日调控增温的强度,2019-2021年两个生长季,均以“衡观35”为供试
学位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背景下,结合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年型探索高产高水效技术原理,对实现节水高产冬小麦精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0~2021冬小麦生长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开展了“灌水时期×品种”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合降水年型,研究了灌水时期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为该地区发展节水高产
学位
在饮食结构日趋精细的当前,具有预防肥胖与调节肠道功能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维持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我国传统泡菜制品因风味独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生产工艺中还存在发酵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高等诸多问题,制约其产业发展。同时,泡菜富含膳食纤维,缺乏深度地开发利用。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超高压-复配菌种低盐发酵生产工艺对传统泡菜制备工艺进行改良,研发富含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低亚硝酸盐泡菜产品,探讨新工艺
学位
温度升高、降雨分布不均等气候变化给作物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研究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解析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机制,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稳定作物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其生长过程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但是系统性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生长季的气象数据、物候期数据以及产量数据,通过运用线性回归、作物模型中的算法及建立多元回归模
学位
构建高质量的群体结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根本途径,合理的个体株型是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叶片、叶鞘和节间的长度是影响个体株型的重要因子,灌水追氮时期可直接影响小麦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个体株型和群体结构。小麦叶片与叶鞘和节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同伸关系,结合叶龄灌水追氮可定向调控各个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建成过程。因此,系统研究不同叶龄期灌水追氮对小麦器官建成和群体结构的影响,可为准确调控小麦目标株型,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