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腺苷A受体对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卒中是一类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即使幸存,也大多遗留永久性残疾。它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目前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措施主要包括早期血供的恢复与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治疗。但恢复血液再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h),病人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超过治疗时间窗再恢复血流,不但不能减轻因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反而可能因为再灌注引起的系列病理效应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而在缺血性脑保护方面,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被临床采纳。临床研究未能证实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等在动物实验证实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对脑梗死患者有效。因此探索新的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方法非常必要。 腺苷(Adenosine,ADO)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器官中,调节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腺苷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通过与其特异的受体结合参与了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如Parkinson病、Alzheimer病和睡眠障碍等。目前已明确的腺苷受体有4种亚型,即AiR、A2AR、A2BR和A3R。其中,A1R、A2AR与腺苷的亲和力最强,且在脑内的分布及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两种受体。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脑内腺苷水平迅速升高。因此推测腺苷及其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当腺苷A1R被激活时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激活A1R后严重的外周效应,如镇静、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却限制了它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近期研究发现,阻断腺苷A2A受体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对A2A受体的研究发现,无论在生理或缺血状态下腺苷或A2AR模拟剂作用于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A2A受体能增加谷氨酸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此外,腺苷或A2AR模拟剂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上的A2A受体可以促进其增生和活化,促使炎症因子释放增多,从而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因而推测阻断A2A受体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包括:(1)抑制谷氨酸的释放;(2)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而减轻缺血触发的炎性损害。遗憾的是,至今罕有直接证据证明阻断腺苷A2A受体后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与抑制了谷氨酸的过度释放有关,更不明确对谷氨酸释放的影响发生在缺血期还是再灌注期。也不明确阻断腺苷A2A受体对局部炎性过程的影响是否减轻缺血性脑损伤。本研究观察A2AR基因敲除对脑缺血及再灌注诱发的脑内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影响,以及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炎性反应的调控及其与脑损伤的关系,以探讨阻断腺苷A2A受体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引进腺苷A2AR基因敲除(A2AR gene knockout,A2AR/KO)杂合子小鼠交配繁殖,PCR法鉴定A2AR/KO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 littermates,A2AR/WT)小鼠。参照Huang等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分别测定A2AR/KO小鼠与A2AR/WT小鼠在缺血期与再灌注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甲酚紫染色(Cresyl violet stain,CV stain)结合图像分析方法测定脑梗死体积,观察A2AR缺失对缺血期及再灌注期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运用活体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两组小鼠在缺血前、缺血中及再灌注后纹状体区细胞外液,并结合改良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HPLC-FL)检测微透析液中谷氨酸、天冬氨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与甘氨酸浓度。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腺苷A2AR缺失对缺血/再灌注后梗塞周边区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与形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 1.稳定地建立了小鼠MCAo模型,建模成功率为90%,建模后神经功能评分在1-3分的小鼠所占比例为91.1%。经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染色或CV染色证实MCAo后评分在1-3分的小鼠在缺血侧MCA供血区脑梗死部位与范围较固定。 2.建立了一种稳定的能同时测定脑组织细胞外液中多种氨基酸的HPLC-FL方法。该方法能在18min内完成样品检测,快速、有效地将样品中谷氨酸、天冬氨酸、GABA、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类物质分离,出峰好,重复性强、精密度高。 3.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细胞外液谷氨酸、天冬氨酸、GABA和甘氨酸的水平两度升高,形成“双峰”样过度释放。 4.腺苷A2AR缺失抑制脑缺血诱导的氨基酸的释放。A2AR缺失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与A2AR/WT组比较,P<0.01),减小缺血2h脑梗死体积(与A2AR/WT组比较,P<0.01)。 5.腺苷A2AR缺失抑制再灌注诱导的氨基酸的再次过度释放。A2AR缺失减轻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A2AR/WT组比较,P<0.05),减小再灌注22h脑梗死体积(与A2AR/WT组比较,P<0.01)。 6.腺苷A2AR缺失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胶质细胞反应,抑制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与A2AR/WT组比较,P<0.01),抑制胶质细胞形态的活化样改变。 结论: 1.本实验建立了一种一次性检测脑组织细胞外液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HPLC方法。该方法使样品中多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检测更加便捷、灵敏、重复性好,不仅缩短了检测耗时,还降低了成本。该检测方法值得在科研及临床中推广。 2.腺苷A2AR缺失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缺血及再灌注诱导的谷氨酸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实现的。该保护作用不仅发生在缺血急性期,还发生在再灌注期,能分别减轻急性缺血期及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体积。 3.腺苷A2AR缺失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还归因于抑制了缺血/再灌注后局部的炎症反应。抑制了缺血后局部胶质细胞反应,使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程度降低。对局部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是A2AR缺失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 4.本研究为开拓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新途径与作用靶点奠定理论基础;为腺苷A2AR抑制药物进行临床研究选择给药时机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和目的: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2011年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23.03/10万,是我国发病率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其死亡率也高达11.11/10万,且在城市发达地区远高于农村地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低于西方,由于对癌前病变的筛查不够普及,多数患者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增病例16.9万,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死亡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第6,严重危及广大妇女生命健康。近年研究发现,乳腺癌中存在极少量成瘤能力强、分化程度低、侵袭转移能力强,耐药性高的干细胞,这些细胞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其生物学特性和调节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FOXO3a是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重要成员,其作为转录因子能调控众多
学位
背景  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递送一直是肿瘤药物治疗的一大挑战。耐药性的形成乃至治疗失败与药物分布不均密切相关。而药物的渗透又由药物本身粒径大小以及肿瘤特殊的微环境所决定。粒径过小的药物容易被肾脏清除,而粒径过大,则容易沉积在肝脏等器官,产生系统毒性。加之肿瘤血管发育不成熟,肿瘤内杂乱迂曲的血管分布,过高的肿瘤间质液压以及缺氧区的存在等问题共同导致了化疗药物在肿瘤中递送受限。因此,克服药物在肿瘤中
学位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是儿童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以不安和恐惧为主的情绪障碍,无明显原因的或不现实的、先占性的情绪反应,伴恐惧、不安的认知和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焦虑性躯体症状。焦虑障碍已经成为儿童的常见心理行为疾病,影响了孩子的社会生活,学业表现,甚至引起家庭矛盾。国内对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较国外晚,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焦虑障碍儿童气质类型,性别年龄特点和家
[研究背景]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发生在妊娠期间特有的一种高血压综合征,以高血压、蛋白尿为其特征。它是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虽然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相关的具体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得到完全阐明,亦无明确有效的防治手段,临床上一般只能采用终止妊娠的方法治疗,而过早的终止妊娠又必将导致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
学位
【研究背景】  过往研究表明,钠离子通道β1亚基通过二硫键与α亚基连接,能调节α亚基的通道属性,并发现编码钠离子通道β1亚基的SCN1B基因同时也是癫痫的易感基因。SCN1B基因的突变与多种类型的热性惊厥附加症相关(包括FS,GEFS+,SMEI等),在热性惊厥附加症谱系疾病致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往发现的导致癫痫的SCN1B基因突变,大部分(除一例为剪切位点突变外)是错义突变,杂合错义突变大
学位
目的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术前评估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的手术效果,为优化膜部瘤样VSD患者的治疗方案及评估手术风险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1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膜部
目的:研究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后SD大鼠骨骼肌31P—MRS的变化,以及与Desm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安静对照组、半力竭游泳组、力竭游泳组,麻醉后用MRI进行31P—MRS采集(TR:6000ms,TE:0ms),测量Pi、PCr、ATP峰下积分面积并计算Pi/PCr、Pi/ATP、PCr/ATP。扫描后立即处死取材,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学位
目的:①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方面的价值。②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区域淋巴结分期(N分期)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CT密度和双时相显像在淋巴结性质判定方面的作用。③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与病理分期(T和N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学位
目的:无血管化是角膜的主要特征。在感染、外伤及其他原因诱导下,可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引起视力严重损害。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复杂,许多生长因子和调节因子参与这一过程。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碱烧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