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4-二氯苯基)-N’-{3-[(喹唑啉-4-氨基)甲基]苯基}脲诱导膀胱癌细胞死亡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芳基脲类化合物是一种小分子多激酶抑制剂,该药对肝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黑色素瘤等都有一定疗效,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肾癌、肝癌和肺癌的治疗。然而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双芳基脲类上市药物水溶性差,毒副作用较多。因此研发索拉非尼结构类似物的创新型肿瘤药物,获得效果更佳的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喹唑啉双芳基脲类化合物在还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诸多肿瘤靶标酶的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对已经合成的一系列喹唑啉双芳基脲衍生物从细胞层次、分子层次、基因层次以及药代动力学几个方面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了膀胱癌及其治疗、喹唑啉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以及细胞的死亡方式。第二章对一系列新的喹唑啉双芳基脲化合物进行细胞层次上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首先我们利用MTT的方法测试了八种肿瘤细胞株(Bel-7402,MGC-803,HCT-116,HCC-827,T24,4T1、B16以及RT4)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另外还检测了两种人正常组织细胞株(WI-38与HCV-29)的细胞毒性实验。我们发现较其它种类的细胞株,绝大部分喹唑啉-双芳基脲衍生物对膀胱癌细胞株非常敏感,其中的五个化合物(1f,1g,1j,2d,2f)展现出来对T24细胞作用48h的IC50值分别为3.52μM±0.91、2.85±0.47、1.26±0.12 μM和2.36±0.17μM,它们体外增殖抑制活性超出了阳性参照(Gemcitabine:4.73μM)。我们得出结论:将化合物的适应症定为膀胱癌,对其继续深入研究。除此之外,我们以化合物1j为代表,利用流式细胞仪法分析(FITCAnnexin V/PI双染)证明了化合物1j能够诱导膀胱癌细胞T24发生凋亡,当化合物1j浓度达到12 μM时,凋亡率为:(59.51± 3.62)%;还能够阻滞细胞周期G0/G1期,其比例由Control的(51.13±2.37)%增加到Compd.1j,8 μM的(66.50±3.13)%;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升高,其探针荧光强度由Control的(100.0±1.95)%提高到Compd.1j,8 μM的(149.7±2.56)%:其流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P1区(线粒体膜电位处于较高状态)逐渐减少,而P2区(线粒体膜电位处于较低状态)渐升高下降,所以化合物1j能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综上化合物1j能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使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钙离子外流。肿瘤细胞功能被瓦解,从而达到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第三章我们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多条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其中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检测;Raf/ME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程序性坏死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P1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自噬相关蛋白检测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结论:化合物1j能够上调表达自噬相关蛋白LC3B;从而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自噬,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目的。第四章我们利用了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化合物1j在基因层次上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化合物1j通过与DNA分子发生共价键作用破坏其活性,另外还对Raf基因及RIP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Raf基因表达下调及RIP1基因的表达上调,与蛋白印记实验结果相吻合。第五章我们在口服给药后对大鼠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从实验结果得到化合物1j的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综上,我们在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的先导化合物1j,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超过阳性参照索拉非尼与吉西他滨),并且我们通过细胞层次,分子层次,基因层次,药代动力学上研究并阐述出它的分子机制。因此化合物1j具有成为临床化疗药物的潜质。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对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已经成为广大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多元环苊醌单肟(HL1)、苊醌双肟(H2L2)以及环庚三烯酚酮(HL3)为配体与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十八例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其中包括两个单肟金属有机配合物、七个双肟金属有机配合物和九个环庚三烯酚酮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别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
学位
学位
分子基磁性材料在高密度磁性存储器与磁薄膜等领域的高端应用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所用的磁性材料的磁学性能随意控制,即具有磁学性质开关效应。本论文以有机配体异丙醇胺、1,3-二氨基-2-丙醇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和不同的金属盐反应,合成了十二例配合物,其中包括一例有两种晶态的线型三核钴簇、六例3d-4f簇合物和四例3d-4f配位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RD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仪等
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以其独特的代谢方式,能产生结构新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的化合物,成为近年来研究陆生微生物的热点。广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属于豆科槐属,是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本论文以2株广豆根内生真菌GDG-102(Xylaria sp.)和GDG-178(F.equiseti)为研究对象,以抗菌活性筛选为指导,对其次级代谢
学位
树状大分子具有完美的三维支化结构,在药物释放、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这些应用多与其丰富的外围端基和内部空腔结构(致密壳结构)相关。而研究证实,柔性树状大分子更符合“致密核结构”。因此,树状大分子结构的调控对其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树状大分子也是自组装的重要基元,微相分离后能自组装成柱状、囊泡等有序结构。目前树状大分子的微相分离研究多涉及较低代数,通常发生在内核与外层间、不同的树枝间。而高代数、相
学位
近年来,由于手性材料和手性化合物的蓬勃发展,其潜在的应用和商业价值而受到了化学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出了九个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射线、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与组成表征。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光学、磁学等性质。全文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缬氨酸(L和D)为手性中心,与1,3,5-均苯三甲酰氯通过酰化反应,合成出了一对手
学位
有机膦配体具有一定的供电子能力,在有机膦上连接芳香胺基团,通过改变N原子(?)的取代基来调节膦配体在质子转移过程中的给电子能力和空间效应,从而影响质子转移过程。为了更好地模拟CN-配体和半胱氨酸残基上的S原子配体在天然[FeFe]-氢化酶活性催化中心对Fe原子的配位作用,本文合成了九个以含芳香胺的有机膦为基本骨架的单膦配体,并以(μ-pdt)Fe2(CO)6为母体,合成了九个相应的二铁五羰基单膦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