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媒介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以社会公平感为中介变量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新媒体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舆论生态,还重塑着公民的政治生活;更重要的是,政府控制的主流媒体和相对自由的社会化媒体的结合,为探究媒介使用的政治效果提供了独特的契机。大众传媒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传媒在介入公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公民获得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文化、习得政治知识的重要工具。媒介不仅改变了公民的生活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公民对政治的态度、情感,进而影响了公民的政治行为。公民政治参与是适应社会发展变迁的产物,自下而上地政治参与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治理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政治参与不仅是维护公民自身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基层群众的政治参与。判断媒介使用对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媒介促进社会治理参与的可能路径,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媒介具有重要的政治沟通、政治社会化、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的功能。随着现代化浪潮的袭来,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否会受益于媒介使用?传统媒介使用和新媒介使用是否会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有影响,这一影响产生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在政治效果的研究中,个体心理层面特质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有学者曾提出政治参与行为的实施与否及表现差异,通常会受到个体参与能力与心理动机的影响,据此,作者引入“社会公平感”作为公民心理动机的中介变量,立足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公平理论,以中介效应模型为基础,设计本文的研究框架。本文以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聚焦公民媒介使用对政治参与行为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Logistic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探究不同媒介使用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影响作用;再通过OLS回归分析探究公民媒介使用对公平感知的影响;最后,通过Logistics模型分析在中介变量社会公平感的作用下,公民媒介使用如何影响政治参与行为。以此完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的三个步骤,为理解公民媒介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视角。研究发现,(1)公民的信息获取方式以新媒介为主,尤其以互联网为主。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已经成为公民第一大使用媒介;(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足一半的人参与过村/居委会的投票。女性群体、年轻人(18-34周岁)群体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更高;(3)传统媒介使用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新媒介使用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显著的负向作用;(4)公民使用媒介对其社会公平感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使用传统媒介会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平感;使用新媒介会降低公民的社会公平感;(5)公民的社会公平感对其政治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公民社会公平感越强,越容易发生政治参与行为。此外,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模型,本研究证明了社会公平感在媒介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作用上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通过进一步发挥传统媒介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和规范新媒体环境,促进信息系统的健康运转和多角度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平感可以提升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目前各类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都以职场新人为对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人民网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职场新人具有人口数量大、长期存在的特点。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职场新人指的是毕业后工作3年内的群体。职业发展学者Super等人则认为职场新人是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这一阶段发展的好坏会对后续职业发展和规划产生巨大影响。以职场新人为对象的研究显示该群体具有“离职率高”、“工作压力大”、“职业规划不清晰”或“不适应
学位
公益服务是公众公共利益的重要载体,主要是面向社会困难及弱势群体提供的免费、普惠的服务,具有公益免费性和服务群体的非排他性。过去几十年的国内外实践证明,市场、政府或社会组织单一主体的治理模式都无法满足公益服务治理的现实需要。为应对公民更加多元、复杂且个性化的公益服务需求,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公益服务逐渐成为主流。在公益服务治理过程中,社会组织由于其志愿性、灵活性等特征,承担着公益服务供给的主要职责。然而
学位
现代政府责任是法定的。从宪法到组织法再到各种法律,都对政府权力有着具体的规定,有权必有责,因此政府责任是可以管理的。然而,在实践中的多种情境里,依照法律条文,政府没有明确的法制责任,但是社会公众却要求政府为事件的后果负责,甚至政府自身也觉得应该承担责任,这就构成了政府的“模糊责任”,但政府是否会履行这些“模糊责任”是不确定的。从现实来看,政府正通过网络媒体和实际行动回应着公众的要求和期待,互动之中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却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走上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道路。这些年来,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国仍旧面临严重的环境形势,中国的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从当前的环境治理实践来看,可以发现运动式治理是中国政府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时所普遍采用的治理手段。关于运动式治理,学术界众说纷纭,大部分学者还是以运动式治理痼疾难除为由,认为
学位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层扶贫人员身处脱贫攻坚战一线阵地,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力量,也将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力量。本文将基层扶贫人员界定为:工作场所在贫困村或直接以贫困户为工作对象的,在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工作战略部署下以帮助贫困户取消
学位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新冠肺炎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这次大考衍生出各种次生型危机,政府公信力、政府形象、政府合法性面临重重考验,出现信任危机。值得关注的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公众对“中央政府”呈现出高度的信任感,对地方政府却保持相对较低的信任度,呈现出“央强地弱”差序政府信任的结构表征。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感直接关
学位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一些地区探索出将社区自治重心下移的办法使“院落”和“门栋”成为社区居民的自治平台和关节点,以承担居民自治的重任。2012年,四川省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社区居民院落自治,以院落为居民自治的基本单元成立院落居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培育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主体意识。通过改造更新老
学位
在管理学领域,遵守规则是官僚制的重要特征和伦理规范。“违规”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组织不当行为。因而,对公务员违规行为的监督、治理成为当代官僚控制的必要途径,也是推进腐败治理和责任行政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强化规则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同时,公共部门还是出现了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等“为官不为”现象。规则的叠加、衍生抹杀了规则本身,导致了更为广泛的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和保守主义,进而极大损害了行政效能与
学位
城市是城镇化进展的关键驱动力,农业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完成―市民化‖身份转变的同时,也对社会治安管理及公共服务均衡供给提出了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如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公共服务提供水平,是城市在发展建设中必须深刻思考的时代课题。社区的治理一直在城市治理中,扮演基本单元的角色,它同样也是城市治理的关键。当前,我国社区的建构发生了新转变,在社区发展的同时,社区认同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位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家社会治理的情况和水平。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依法有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在信息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依靠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新媒体的兴起是传统媒体寻求转型和发展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