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宁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重症感染、严重创伤、一些外科手术如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肾移植术等中,常发生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如何预防及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医生的工作重点。近几年经过大量动物实验,证实脉络宁对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拟在体内探讨脉络宁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对该药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新药开发和临床验证中提供必要的实验支持,力求为中医药预防和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1.随机分为三组(n=15):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脉络宁治疗组(C组)。2.模型制备: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术前禁食12h,不禁水,体重(230±20)g,所有大鼠经腹腔注射7%水合氯醛溶液(5ml·kg-1)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将大鼠固定于手术架,常规消毒,取腹部正中切口,游离双侧肾脏,三组大鼠均切除右侧肾脏,只保留左侧肾脏,C组从尾静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4ml·kg-1),5min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用无菌湿纱块覆盖切口,注意保温,45min后去除动脉夹,观察肾脏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成功,逐层缝合切口;A组从尾静脉注射NS(4ml·kg-1),但不夹闭左侧肾蒂,同样用无菌纱湿块覆盖切口,待45min后逐层缝合,为假手术组。B组用NS代替脉络宁注射液,其余操作同C组;C组于术后每8h给予尾静脉注射脉络宁(4ml·kg-1)各一次,共3次;A、B两组用NS代替脉络宁注射液,给药方式同C组。术后24h腹主动脉采血、并切除左侧肾脏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备检并处死大鼠。5.观察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抗细胞凋亡蛋白(Bcl-2)、促细胞凋亡蛋白(Bax)及光镜观察:所有标本均进行HE常规染色与免疫组化。
  结果:1.光学显微镜组织切片显示:①假手术组:在光镜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无明显变化,偶见肾小球肿大,少量炎细胞浸润。②缺血再灌注组在光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萎缩、变性或坏死、脱落,管型,间质内大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③脉络宁治疗组:在光镜下可见肾小管水肿样变性,少量坏死,偶见管型,较缺血再灌注组病理变化显著减轻。2.BUN、Scr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脉络宁治疗组Scr和BUN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脉络宁治疗组的Scr和BUN明显著降低(P<0.05)。3.SOD、MDA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脉络宁治疗组SOD显著降低(P<0.05),而脉络宁治疗组的SOD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又有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和脉络宁治疗组的MDA含量均显著升高,但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脉络宁治疗组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Bcl-2、Bax蛋白含量以及Bcl-2/Bax比值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与脉络宁治疗组的Bcl-2蛋白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脉络宁治疗组的Bcl-2蛋白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又有显著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脉络宁治疗组的Bax蛋白含量均升高,但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脉络宁治疗组的Bax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脉络宁治疗组的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5)。
  结论:1.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SOD活性降低,Scr、BUN、MDA含量明显升高。2.脉络宁注射液可以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提高SOD活性,降低Scr、BUN、MDA含量。3.脉络宁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调亡相关基因Bax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抑制细胞调亡,从而起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寿胎丸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VEGF、GM-CSF蛋白表达以及子宫胚泡着床点数的影响,初步探讨寿胎丸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寿胎丸低浓度组、寿胎丸中浓度组,寿胎丸高浓度组,共五组。模型组、寿胎丸低中高浓度组建立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动物模型(GnRH-a+HMG+HCG),空白组不造模,腹腔注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脾肾阳虚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在使用健脾温阳方的临床效果,为发展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38例,从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经肾活检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均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且均符合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受试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予健脾温阳方+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血清中白介素10(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黄?虫丸在维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兔,按随机分层分组的方法,共分为5个组,每组8只,其中每组雌性4只,雄性4只。A组(空白正常对照组)、B组(CAS模型对照组)、C组(
目的:慢性病是21世纪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卫生健康问题,冠心病作为慢性病的一种,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发布的公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已接近2.3亿,其中冠心病人群达1100万,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是城乡居民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便捷化、饮食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的与日剧增,即使是在医学迅
目的:观察和评价清热利湿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非特异治疗,治疗组在西医非特异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方,疗程为8周。观察中医证候学积分、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
目的:对“开心导眠汤”治疗郁火扰神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测评各组不寐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讨论观察结果及该方配伍特点和意义,为该方进一步临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郁火扰神型不寐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给予一般治疗基础上,每晚睡前按需口服艾司唑仑片(1mg/片)1-2片,并且每日服用1剂“开心导眠汤”治疗。对照组在给予一般治疗基础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虫丸干预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实验性SD大鼠肝脏癌变过程,探究本方对实验性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大鼠的生活质量,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IL-2、IL-12数值的改变以及肝脏的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黄?虫丸对大鼠肝脏癌变时期细胞因子水平及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大鼠肝癌病变的作用疗效。  方法:选择5周龄的健康SD大鼠(SPF级)40只,雄性,随机分为4组,对
学位
目的:本实验通过应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分别给予发热大鼠灌胃热必清颗粒和对乙酰氨基酚后,检测发热大鼠各时段体温、血清中COX-2、cAMP的含量,探讨热必清颗粒解热机制及同时合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对发热大鼠各时间点体温及肝细胞的变化,以观察其对体温及肝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用药时间点,从而为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方法:(1)动物分组:将纳入实验的50只大鼠于实验动物中心适应性喂养7
学位
目的:通过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一种)的临床观察,探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中医证型变化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随机分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每日观察患儿症、舌、指纹变化,辨证分析,治疗组在疾病不同阶段辨证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成药茵栀黄口服液,通过两组疗效、并发症、副作用对比进行分析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医证型变化规律。  结
学位
研究目的: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鉴定脾虚痰聚证与气郁化火证抽动障碍患儿间以及抽动障碍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间的相关差异蛋白;再通过ELISA技术对脾虚痰聚证与气郁化火证抽动障碍患儿间以及抽动障碍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间的相关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并探讨相关差异蛋白的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1.将课题组前期通过MB-WCX结合MALDI-TOF-MS技术筛选出的2个(Mr: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