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理论视域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活动形式,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革新,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应运而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强调学生与读物之间和谐、自由的统一,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见解。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但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要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逐字逐句讲解,介绍太多作品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的知识,偏离阅读教学的主题;要么完全放任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便任由学生解读,学生得出的观点大多较感性且缺乏深度,教师却不加以指导和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度”,未处理好文本中心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忽视了文本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所有的阅读活动都必须围绕文本。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进入文本,但也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获得丰富、深刻的体验,实现真正地个性化阅读。新批评理论是在二十世纪盛行于西方,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理论之一,它对文本的空前强调和深入研究对当时文坛与教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此后文学批评流派层出不穷,但新批评理论从未过时,甚至后来的批评流派都受其影响,其方法和理念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新批评派主张对文本全面深入分析,排除与文本不相关的一切因素,读者通过细读发现作品意义并从中加深阅读体验,产生审美愉悦。新批评理论的这一特质为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带来了启发。将新批评理论引入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平衡学生与文本的关系,辅助教师与学生深度阅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避免个性化阅读教学走向随意化、浅层化。同时,个性化阅读教学也能为新批评理论带来新鲜活力,使新批评理论更具光彩。因此,将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缘起,梳理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新批评理论以及新批评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阐述了研究新批评理论与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新批评理论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查阅和案例资料分析,总结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是教学理念存在认知偏差、阅读教学中更重视知识性而忽视体验性、文本解读模式化以及学生阅读随意化。而新批评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帮助明确以文本为中心的解读范围,避免随意化解读;提供多元的解读视角和规范的解读程式,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个性化选择,同时使解读过程有序,且更深入。第三章新批评理论对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价值。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引入新批评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从学生发展层面论述新批评理论对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新批评理论的主要观点,从学生个性化阅读观的培育、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方面来做具体阐释。第四章新批评理论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展开。新批评理论的引入将直接影响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要树立尊重文本的体验性阅读观;在阅读方法指导方面,教师运用新批评派的细读法来指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围绕文本和学生互动的多重策略,并结合相关案例来论述。第五章新批评理论下的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构想。运用新批评理论的方法,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展开细读,然后做教学实践的尝试,完成教学设计。最后再指出个性化阅读教学引入新批评理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做概括性总结。新批评理论与个性化阅读教学相结合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二者优势互补,能够共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英语写作技能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语言技能,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教育部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因此,英语写作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
文言文是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板块,教科书中的选文都是历经中国千年历史沉淀而脱颖而出的优秀经典,其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意蕴悠长,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业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它的重要性不低于课文系统、知识系统与助读系统。其基本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帮助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作业系
外壳名词是一类特殊的抽象名词,因其作为一种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到英语写作中。外壳名词就像是一个外壳,将一些复杂的信息或者具体的内容囊括起来,即“用作外壳的名词”。正因为如此,外壳名词经常出现在一些固定的搭配当中,并借助其特定的语境实现其语义。因此外壳名词的使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在英语写作中表达态度和立场。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不难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外壳名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滥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八个坚持”的新要求。他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为此,推进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新要求之一,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时代之问,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性以知识性为基础,知识性以价值性为导向,二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素质教育的方式,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而对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进行全方位培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中的起点,承担着立德树人、引领方向的作用。该书主要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与民族复兴大业进行阐释,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国,中国将英语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之一,教材在英语课程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英语知识,而且传递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因此,许多学者都非常重视对英语教材的评价。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NECS)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共同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指向学生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说课文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关系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当前小说教学存在部分问题,部分老师还是仅围绕着小说三要素进行静态知识点的教学,教学内容简单地停留在对文字的表层分析上面,没有基于文字深入地分析和挖掘出小说语言蕴涵
阅读课堂中的有效对话不仅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民主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上的体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批判精神的提高都有意义。名师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其教学理念和成熟课例对实践教学都有着指导和借鉴价值。因此,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齐答”,“独语”等虚假对话的问题,从名师成熟的教学观和成功的方法实施出发进行比较分析,更易于探究总结出阅读教学的有效对话方式。本研究基于对话教学理论和阅读教学的基本
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研究的广泛共识。要想真正提升思想政治学科的感染力、号召力,实现路径在于开展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便成为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议题式教学融入高中思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情境”这一教学元素得到理论研究和一线教师的逐渐重视。但就中学思政课而言,在实际的情境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大多是碎片化的、无序的,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其教学效果。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培养什么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一境到底”教学以其独特的“四条主线”彰显出增强教学系统性、激发学生自主性、促进学习深度化的优势,进一步为“如何培养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