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本好色理念的渡边淳一作品好色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g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关心“爱的转变”,承认爱在不断变化,没有永久的爱。因此其作品通常以中年男女婚外情的形式表达男女之间爱与性的纯粹性和绝对性,并通过对爱与性的探索,得出性爱与婚姻无法达到完美统一的状态,即使达到也很难长久存在,而死亡是可以使爱与性定格的唯一方法的结论。渡边淳一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道德、超世俗的特点,这一点与日本好色文学传统一脉相承。另外,渡边淳一将创作的范围缩小到两性关系这一焦点之上,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日本当代男女情感与道德的冲突,并深入探讨现代人欲望的强度,从而赋予其作品现代化气息,展现出日本当代文学爱与性主题的新趋向。因此说渡边淳一的作品不仅是对日本好色文学传统的重新肯定与继承,也是对日本好色传统的一种革新。
  继承日本好色理念和好色文学传统的渡边淳一作品充满强烈的好色性,其好色性主要表现为:1、以性言爱和因情而死的创作主题,不仅是对性爱的肯定和追求,也是对人自然欲望的肯定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抗;2、极力赞美女性之美,将女性刻画成美的化身,美之化身的女性在恋爱和性爱过程中满足了男性的审美需要和肉体需要,耽于美色的男性在追求性爱和女性美的过程中也散发出强烈的好色气息;3、通过自然景物的易变和季节的流转营造出虚无、凄美、无常之感,传送出人满足性爱欲望之后,最后仍是空虚的、悲哀的物哀情趣。面对情感与道德的取舍,渡边淳一作品中的主人公选择了违背社会伦理道德、尽情享受爱与性的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该如何选择,是每个现代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日本好色理念为基础,对渡边淳一作品的好色性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但未能将日本好色文学发展历程中所有代表性的好色作家及作品的异同点与渡边淳一作品的好色性进行全面对比研究,这一点有待日后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源于她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影响下现代英国人的身体所受禁锢的思考,主要体现她对性别、疾病、身体感觉和自然这几方面的关注中。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关注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伍尔夫来说,身体是自我、身份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分析伍尔夫在1925-1941年之间的小说中对身体的表征,尝试归纳伍尔夫的身体美学思想并分析表征身体对伍尔夫在语言和形式方面的创新所起到的
学位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限定、非限定区分进行研究。根据传统语法,限定性的一般对立表现为动词的形态屈折:限定性动词具有人称、数、语气或时态的屈折变化,而非限定动词并不具备以上特征。在生成语法框架内,限定、非限定的区分取决于屈折节点所具备的属性:限定短语具有[+Tense]和[+AGR],而非限定短语具有[-Tense]和[-AGR]。  与英语等具备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不同,现代汉语并不具有显性的屈折变化,并
学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追求统一的翻译伦理演变为差异伦理,通过对翻译过程中权力关系的分析,最好地证明了翻译的复杂性,突显了“他者”的他异性,但也让人对翻译中自我可能对他者施加的暴力以及译者对原文的责任深感疑虑。只有当自我放弃暴力并承担对他者应有的责任时,翻译方可保留他异性,促进全球多样化和谐发展。然而,安托万·贝尔曼“译异为异”的翻译理想受到“否定分析”和十二种变形倾向的抵制;安德鲁·切斯特曼的五种伦
动结式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使用频率颇高,倍受国内外汉语语法学家的关注。但由于汉语与俄语的语言体系不同,俄语中并不存在形式对应的表达式。译者和在线翻译软件难以准确地对其分析和翻译,经常出现误译现象。“V着/V成/V好/V得”四类动结式中充当补语的“着、好、成、得”是现代汉语虚义结果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拥有共同义项“完成”,同属于“完成类”虚义动结式的结果补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
学位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承载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蕴含着民众丰富的智慧结晶。通过谚语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以及国民性等文化信息。日本民俗宗教伴随着日本人的生活,成为大众生活中“看不见的宗教”,体现了许多日本的民俗宗教文化。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日谚中与民俗宗教相关的谚语进行初步的整理归纳,旨在通过谚语来探讨日本人的民俗宗
学位
《红楼梦》中大量的餐饮文化负载词可以被视为我国的餐饮文化的饕餮盛宴,值得反复品味和深入研究。文化传播需要以翻译作为桥梁,因而将中国传统餐饮文化介绍给他国读者,必须对书中的餐饮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基于这种翻译需求,原型-模型翻译理论应运而生。作为本土译论,该理论将翻译行为视为模拟行为,将“忠实”与“适合”作为翻译标准,力求挖掘典籍文献中的艺术内涵,尝试消除中国文化外译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为典籍中的文
学位
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集,《诗经》记录了我国古代的自然事物与人民的生活百态。自流传之日起,国内外学者对《诗经》的研究从未间断。《诗经》中寄托作者情感的意象十分丰富,其翻译是译者所要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施图金俄译版《诗经》植物意象的翻译方法、翻译效果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部分植物意象的优化翻译方案。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确定论文研究对象,阐述课题研究背景、意义、来源、研究方法、
学位
1980年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日本,进而在日本扎根、本土化。女性主义紧紧跟随着后现代主义步入文学领域,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个人、情境、性的角度救赎人的主体精神。此时,日本虽然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但女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性别控制,女性渴望消除性别威胁,消除性别偏见。女性主义如何在日本发展、如何走向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的重要问题。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针对这一现状,展开对女性主义的探讨。他们在
学位
谚语是人们在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下,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表达,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谚语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中得出来的,在某种意义表达了日本人的处世观。分析谚语不仅仅是对谚语单纯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是对这种语言文化的理解。“生老病死”在佛教用语中是指作为人的一生不可逃脱的四种痛苦,解释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经历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是人类生命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种自然规律,一种无法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