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视角下的雍正大国治理思想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laohu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当下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从历史经验去寻求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方案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途径。并且,清朝的版图与族群结构与今天最为接近,因此从清朝早期的雍正治理思想中汲取经验教训就是一个合适的方法。本文以雍正的治理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经济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下的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为公共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素材。雍正的治理思想是他在应对大国治理困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为分析雍正的思想,我们需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因储位之争带来的继位风波,因康熙期间仁政带来的吏治荒废的负面影响,因满人执政引起的汉人抵抗,因人口增加带来的地方治理困境,等等。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一系列问题,雍正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系统性的思考。当然,雍正的思想庞杂多样,本文则分析讨论他的治理思想,主要包括华夷观、天命观与天下观、民本思想、用人思想、基层治理思想和信息统计思想等。华夷之辨历来是政治上争论不休的话题,而雍正期间发生的曾静投书案则是雍正参与华夷之辨的契机。在雍正看来,华夷之间既有地域上的区别,也有文化上的区分。他强调,就地域而言,满人身处夷地,但就文化而言,满人又是华人。而天命只与华夷的文化层面相关联,有德者可以承天命,雍正认为“德”是继承大统的标准,而与华地夷地无关,从而为满人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依据。此外,雍正也强调大一统体制对得统之正的重要性。他认为承天命指的是继承天下而非一个国家,因此他要为天下的百姓提供公共产品。因“德”而继承天命,“德”即是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因此雍正非常关注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本文以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士民一体当差、改土归流以及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等多项措施为例来为分析雍正的民本思想。雍正也意识到民本思想的实现需要贤能的官员,因此他非常注重对于官员利他心的培育。首先,对要参加科举的人从教材上进行限定,要求他们学习四书五经等一系列儒家经典。此种渠道选拔出来的官员虽然不一定是真的利他,但是经过儒家教化的人在从事公共经济活动方面更有可能利他。科举之外,雍正也通过荐举选拔官员。其次,雍正通过对官员的时常教导和训诫来增加官员的利他心。在此过程中,雍正要求官员按照“君君臣臣”的儒家规定执行。从外,雍正还通过时常的官员调动来实现官与职的适配。雍正还意识到了在人口迅速增加的当下,有必要提供相应的基层治理以维护地方的稳定。他主要通过构建以“孝弟”为标准的家庭秩序、以“雍睦”为标准的宗族秩序、以“和”为标准的乡党秩序来逐步实现有“礼”的民间秩序。此外,他还对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百姓能够安身立命的目的。雍正的基层治理思想本质上就是其将儒家思想下沉到基层管理者身上的实践,试图通过培育乡绅等基层管理者的利他心来供给地方性公共产品。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消费者)需求和官员的为人为政情况,雍正还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信息统计制度也即奏折制度和引见制度。总而言之,雍正的治理思想是继承中国传统儒法思想以及探索大国治理的结果,其治理路径是典型的外儒内法、以儒为主的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其治理背后的逻辑则是公共经济逻辑,即是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公共产品的空间利益共享性为天下的百姓提供公共产品,通过建立对执行者的约束以敦促执行者的公共产品提供效率。正是由于雍正的一系列探索和思考是建立在解决大国治理困境的基础之上,并且他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改革,因此他的治理思想对于我们当下的大国治理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鲜有的大规模商人群体。河南地处九州之中,作为南北贸易往来的中转站,吸引着大批商人前来开拓商业。在经济和社会剧烈变革时期,会馆作为市场的产物在河南各地纷纷建立,促进地区与市场的发展。对于河南地区会馆的研究既可以透视明清时期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脉络,又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由明末至清末,研究目标为河南境内的会馆。本文以经济学为主,结
学位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华典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之花,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大步向前的精神食粮。同时中华典故所承载的深厚的育人价值、深刻的哲理智慧、深切的人文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典树人、以典释义、以典入心,这与《哲学与文化》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功能高度契合,因此其可以作为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用到《哲学与文化》教学中。中华典故在《哲学
学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从此也进入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这样的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也因此做出了改变,由旧教材转变为统编版新教材。教材内容也做出了重大调整,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并做好与旧教材的衔接工作。“相关链接”栏目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辅助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教材中占比明显增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
学位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理解能力和参与能力。新闻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将其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丰富教材内容,使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新闻素材的有效利用,契合了新课标的
学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力求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作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时政资源内容涉及面广,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热点事件或时政信息,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中政治新课改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承担着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学位
2021年秋季全国各地的普通高中从高一年级起开始使用新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经济与社会》是新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与分享”栏目作为新增内容,是新版教材的一大亮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极大的教学价值,要充分认识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运用“探究与分享”栏目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探究与分享”栏目在教学中的实际
学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标颁布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创立、发展、完善的过程,是对“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眺望前面的路”的生动体现。想要讲好《中国特
学位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途径。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劳动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劳动教育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
学位
课堂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河南省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栾川一高)在秉承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和成功课改经验,创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二五二”教学模式,开启了课程改革的有力尝试。高中政治学科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为提高该学科的课堂效率,教师在政治新授课课
学位
随着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专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专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现有困难和问题,有利于解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有利于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高中思想政治课专题式教学注重学生需求、强调教学专题的合理设计,它具有思想性、开放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等特征。高中思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