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主体批判思想——基于《词与物》的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为蓝本分析福柯的主体批判思想,对福柯批判的方法、借助的基本概念以及批判的路径进行梳理,发掘福柯主体批判的思想维度,最后对批判方式进行评析。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前言介绍福柯思想的当代影响,以及《词与物》在福柯主体解构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并结合目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福柯与马克思对话的意义。
   第一章介绍福柯《词与物》中主体批判思想的源流,描述《词与物》的思想背景。本文认为福柯主要继承德国人本主义批判传统,尤其是尼采和海德格尔的思想;法国科学哲学和法国文学中的反主体思想也对福柯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介绍福柯主体批判所用的考古学方法,这是本文的重点之一。福柯考古学方法体现于考古学三部曲中,可以归纳为:追寻事物的可能性条件。传统的历史观基于主体预设,福柯的考古学则要挖掘断裂,最终打破传统历史观,粉碎主体预设。权力的引入是福柯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的最大不同,但是对于形而上学的批判,二者大致相同。与谱系学一样,考古学也是对尼采谱系学思想的继承。
   第三章主要介绍福柯对西方16世纪以来的人文学科思想的考古结果,这是本文的重点之二。福柯以知识型为基础,指出这段思想史不是连续发展的,而包括三次“知识型”断裂。知识型是将词与物组织起来的可能性条件,是福柯思想考古的核心概念,也是福柯被称为结构主义思想家的原因所在。反主体是结构主义的重要特征,与其他结构主义思想家相同,福柯引入“知识型”,使主体成为历史产物,成为功能性的存在,实现对主体的去中心化。
   第四章引出福柯“人之死”的口号。“人”既是知识的主体,又是知识的客体。“人”在表象的起源得到追问时出现,是近代的知识型的产物;有限之“人”成为了无限世界的基础,西方思想陷入“人类学沉睡”;而随着知识型的变化,语言获得独立,无意识得到发掘,“人”即将消亡。
   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对福柯的主体批判思想进行评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从结构和语言两个维度看,福柯主体批判思想是在知识论层面展开的,是一种抽象批判。马克思主体批判则在实践的逻辑上展开,他认为传统主体的核心问题是意识内在性。马克思通过强调语言的物质性,抓住意识内在性的关键,粉碎了传统自足的“自我”。福柯与马克思有着同样的批判精神,不同的是,福柯只解构了主体,马克思还重构了主体,从而为个人的真正解放指出道路。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各大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一种很重要的媒体。本论文主要是从情报学的方向出发,对企业网站在网络营销中应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搜索引擎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就是通过了解各类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即如何抓取互联网web页面、如何进行索引以及如何确定其对某一特定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排名等技术,来对网站整体
学位
自我作为近代哲学的主导性话语,一直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而对他者的阐释则敞开了对自我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自我之所以能够自觉到是“自”我,正是通过与他者的遭遇才实现的。同时,这也意味着自我是相对于他者的“他”者。传统哲学力图用同一性原则来泯灭他者的“他异性”,但其结果却是自我同一性本身的毁灭,使自我丧失了生存的根基。对于自我来说,他者不仅是自我认识的对象,也是自我形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他者在西方哲学
本文主要以德波的《景观社会》为蓝本,论述景观社会思想,展示独特的批判路径和解读方式。在德波视野中,现代社会不单单是商品生产的社会,更是消费社会,即商品、消费者和媒体疯狂的世界。德波分析并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景观的庞大堆聚”,他将马克思的商品化理论进一步深化。“景观”作为景观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本身是个很复杂的术语,只有通过景观特征的描述才能较为清晰地理解它:景观是对现实的一种遮蔽,是现实颠倒的
学位
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运动,社会主义价值观也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继承和完善,并呈现出其阶段特点。吉登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探索和思考是从价值社会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做的诠释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吉登斯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从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的视角入手,分析吉登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兴起,并系
学位
任何哲学都是属于它那个时代的,即使如此,任何哲学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以后的时代。社会契约思想源远流长,从古希腊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契约发展至近代,由近代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将之系统确立,奠定了社会契约思想的理论基调;社会契约思想虽在近代后陷入沉寂,但最终在当代得以复苏,当代哲学家罗尔斯和高蒂尔从中汲取灵感并对近代传统的契约理论加以修订,找到了契约论的恰当主题,即正义和道德。可见,社会契约思想是一种真正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普世价值就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时隐时现。而在全球化时代,其表现作用更为激烈和明显。全球化浪潮将世界置身于激烈的价值碰撞之中,人在作为个人、群体和类主体的意义上所产生的价值冲突呼唤着普世价值对其进行调节和化解,而经济全球化提供的物质基础以及科技发展提供的技术条件乃至人类社会面临的必须解决的全球问题的出现都为普世价值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普世价值是一种生成的价值,因而能够解决不同的时代面临
在回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马克思的激情思想成为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域,一个充满激情的马克思也应当被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通过对激情的中西文词源考察,可以发现要理解“激情”的本真含义,就必须紧紧抓住其两个核心要素:激动的情感和激烈的行动。通过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语境中对激情的话语分析,可以发现学理上把激情限制在非理性的主观领域,跳不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论或行为
学位
作为第二次女性运动产物的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它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妇女思想的合理成分,另一方面又深受传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形成了带有明显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女性主义派别。而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又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妇女思想不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形成了对女性问题的新看法。  女性主义派别可谓林林总总,各种女性思潮不管是昙花一现还是影响深远,它们的研究都离不开对
记忆在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都曾从不同的视角下给予不同分析。在历史研究领域,有关记忆的可靠性问题曾受到来自专业的、权威的历史学家的质疑,然而近些年来有关记忆的问题随着当代西方历史哲学对主体行为认识的提高而重新得到重视。  哲学视角下的记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到近代直至后现代一直被普遍探讨,由此可见“记忆”并不是一个现成的既定的抽象概念。何为历史记忆应
学位
劳动观贯穿于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中。马克思把劳动称为社会为之旋转的太阳,把劳动问题看作是人类历史的中心问题。正是因为劳动问题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就显得犹为重要。  本文主要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人在劳动中按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