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例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海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分析伴地中海贫血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认识,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成人ACI患者,根据本研究筛选标准,入选伴地中海贫血的ACI患者33例、伴缺铁性贫血的ACI患者50例、非贫血ACI患者100例。收集患者血小板、同型半胱氨酸、血红蛋白等检验资料,收集患者的头颅MRI或CT、颈动脉彩超、、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特征,分析伴地中海贫血的AC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一般情况(1)性别:本研究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地贫组患者33例(男:女=13:20),非贫血组患者100例(男:女=67:33)和缺铁组患者50例(男:女=28:22),其中地贫组与非贫血组患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与缺铁组患者性别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三组平均年龄:地贫组:(65.85±15.01)岁;非贫血组:(64.72±11.54)岁,缺铁组:(64.72±11.54)岁;三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2.检验资料(1)血红蛋白含量:地贫组平均血红蛋白83.73±18.63g/L;缺铁组平均血红蛋白92.6g±16.53g/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计数:地贫组平均血小板计数(301.61±29.22)×109/L,缺铁组患者(261.46±96.45)×109/L,非贫血组(241.60±64.95)×109/L;三组血小板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1)神经系统症状:三组间患者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三组脑梗死危险因素0-2项分别为:地贫组19例(57.6%),缺铁组36例(72.0%),非贫血组42例(42.0%),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彩超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特点:地贫组患者病灶累及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14例(35.0%),缺铁组29例(58.0%),非贫血组27例(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分水岭梗死病例分别为5例(15.2%)、6例(12.0%)、3例(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地贫组、缺铁组病灶类型以多发小梗死为主,非贫血组病灶类型多以单发小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三组患者病灶分布累及血管、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伴地贫的ACI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度贫血、继发血小板增多呈高凝状态,临床相对缺乏危险因素;2伴地贫的ACI患者中发生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区域梗死常见,病灶类型以多发小梗死(≤3cm)为主,较非贫血组易发生分水岭梗死;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超声与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指导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效果。方法:检索文献,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8月,检索主要数据库为万方、维普、知网、Embase、Pubmed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等。中文检索词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超声、PICCO(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感染性休克、随机对照试验等,
研究背景与目的:创伤(trauma)是全球都需要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国外发达国家每年约新增加300~900万创伤患者。而在我国,创伤患者人数已高达6200万,其中致死人群达70~80万。如今,创伤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原因。如果创伤后发生感染,可导致脓毒症(spesi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与TIMI危险评分(TIMI risk score)的相关性,为MHR评估冠脉狭窄情况的预测价值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方法:收集2017.08至2019.08海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心电图及冠脉造影诊断为STEMI的患者111例,入院后计算TIMI分数,按TIMI分数分为2组:低分组(≤4)3
目的:比较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超声(ultrasound,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MRI是否能够判断胚胎死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为瘢痕妊娠的患者55例,MRI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
目的:脓毒症是一种威迫人类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原因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是危重症住院患者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早期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加之咄咄逼人的进展过程,一旦发生即难以控制,死亡率较高。该疾病的多因素特征使其早期诊断成为临床医师需要面对的的强大挑战。本研究通过筛选疑似感染患者进展为脓毒症前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随机森林(RF)构建疑似感染患者早期脓毒症风险预警模型,并通过与Logistic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局部脑组织中EGFL7及相关通路蛋白PI3K、AKT的表达情况,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EGFL7表达对脑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探讨阿托伐他汀脑保护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动物模型,27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组)、创伤组(M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每组3只,分别于术后6h,24h及72h处死大鼠
目的:本实验目的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变化、m RS评分、NIHSS评分、LDL-C达标率、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探讨两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降脂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预后影响,为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和应用降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40例,按照
目的:探讨短期内气温变化对海南“候鸟老人”急性脑梗塞发生的影响,以期对“候鸟老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减少急性脑梗塞的发生。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期间分别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万宁市人民医院三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60岁(包含60岁)以上的从外省到海南1周内发生急性脑梗塞的“候鸟老人”病例资料作为病例组。同期就诊于上述医院从外省到海南的60岁(包含6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前的休克指数,评价休克指数与心脏骤停的关系,以期对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做出预警,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共131例,收集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前4小时内每小时的血压及其对应脉搏。计算其休克指数。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及X2检验排除性别、年龄等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陕西两地汉族人群急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相对端粒长度(RTL),从而探讨不同地域因素与急性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在24小时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患者400例(海南、陕西各200例),同期收集,并在上述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分别选取两地性别、年龄以及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