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硫对甲基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汞(Hg)是一种有毒、人体非必需元素。汞的毒性具有累积性和持久性,大气汞能随着大气环流长距离、跨国界传输,已被定义为全球性污染物。汞矿区作为最典型的汞污染场地,长期大规模汞矿开采,使矿区及其周边农田受到严重的汞污染。近年来,汞矿区水稻富集甲基汞的现象被报道后,食用稻米已成为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硫(S)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硫肥的农业施加对重金属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外源硫输入可以影响水稻对甲基汞的吸收与积累,但具体影响机制并不清楚。水稻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主食,稻米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在我国居民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和环境污染日趋加剧的背景下,深入理解稻田生态系统中甲基汞的生产,弄清楚甲基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保障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稻米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本论文选择贵州省铜仁市万山汞矿区垢溪(GX)稻田土壤(大气沉降汞污染为主)和五坑(WK)稻田土壤(汞矿冶炼炉渣污染为主)。在万山汞矿区垢溪(大气汞高沉降通量)、万山汞矿区深冲口(大气汞中沉降通量)和贵阳市地化所(大气汞低沉降通量)开展盆栽实验,在不同梯度外源硫(硫酸钠)添加后,开展水稻根、茎、叶和果实中汞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利用微生物C、N、P和S功能基因及稳定汞同位素技术手段,探讨不同梯度外源硫输入对稻田-土壤系统中甲基汞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野外土壤盆栽实验分析显示,GX土壤和WK土壤加入不同梯度(0、50 mg/kg、100 mg/kg、300 mg/kg、500 mg/kg、1000mg/kg)外源硫之后,均能明显减少水稻果实中总汞、甲基汞和甲基汞比率。实验GX土壤表现为,垢溪、深冲口、贵阳盆栽处理组稻米总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4%~46.7%、52.2%~72.7%和24.8%~56%,稻米甲基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5.9%~74.5%、29%~70.7%、13.9%~73.1%;硫添加浓度为50 mg/kg时,总汞降低幅度最大为72.7%,对应大米总汞含量为0.024 mg/kg,硫添加浓度为100 mg/kg时,大米中甲基汞的降低幅度最大为74.5%,对应大米甲基汞含量为17±2.55μg/kg。实验WK土壤表现为,垢溪、深冲口、贵阳不同处理组稻米总汞含量相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1%~45.3%、1%~77.6%和10.3%~55.8%,稻米甲基汞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范围分别为:31.4%~71.7%、15.4%~73.7%、22.8%~65.8%;硫添加浓度为1000 mg/kg时,大米总汞和甲基汞降幅均最大,其中总汞最大降低幅度为77.6%,对应大米总汞含量为0.018 mg/kg,甲基汞最大降低幅度为73.7%,对应大米甲基汞含量为13±1.26μg/kg。外源硫的添加能降低水稻茎、叶对甲基汞的累积,但会增加土壤和根对甲基汞的累积,茎、叶甲基汞最大降低幅度依次为91.2%、50.8%,对应茎、叶甲基汞含量为1.13±0.04 ng/g、5.53±1.10 ng/g。实验结果说明,外源硫输入可以有效降低水稻果实甲基汞和总汞,且随着大气汞浓度下降,实验GX土壤组相比WK土壤组果实甲基汞下降更显著,暗示大气沉降汞活性强,是土壤微生物汞甲基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源。外源硫输入后土壤和根部甲基汞增加,推测茎、叶及果实中甲基汞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硫输入促进根部铁膜形成进而阻隔了甲基汞向水稻植株地上部分迁移有关。(2)非传统汞同位素质量分馏(MDF,δ202Hg)和非质量分馏(MIF,Δ199Hg、Δ202Hg)分析显示,外源硫添加对水稻果实中汞的MDF和MIF有显著影响,甲基汞δ202Hg值比无机汞δ202Hg值偏负,随着甲基汞比率下降,果实δ202Hg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在不同汞污染类型稻田土壤和相同大气汞条件下,水稻“根-叶片”汞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显著差异,暗示了土壤的主导作用。(3)野外昼夜温度差异试验分析显示,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变小(6.11℃~3℃),未加硫组水稻稻米中的总汞和甲基汞含量都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未加硫组水稻果实总汞含量范围在0.8±0.25mg/kg~1.2±0.16 mg/kg,加硫处理组水稻果实中总汞的含量范围在:0.40±0.013 mg/kg~0.57±0.051 mg/kg,未加硫组甲基汞含量范围在218.51±8.28μg/kg~480±143.08μg/kg,加硫处理组水稻果实中甲基汞的含量范围在:20.33±1.43μg/kg~37.70±10.30μg/kg,加硫之后,随着昼夜温差的逐渐变小,水稻稻米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上升的趋势被抵消,说明加硫对果实总汞和甲基汞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大于温度对它的影响,也就是说温度不会对加硫的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加硫处理组的水稻总汞和甲基汞又明显低于未添加硫组,说明昼夜温差逐渐变小的情况下,外源硫的添加可以降低水稻果实对总汞和甲基汞的累积。随着昼夜温差的逐渐变小,加硫之后水稻果实、茎、叶的甲基汞含量与未加硫组相比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当昼夜温差为5.08℃时水稻果实甲基汞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93.8%,当昼夜温差为3.9℃时水稻茎的甲基汞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97.2%,当昼夜温差为3.9℃时水稻叶的甲基汞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90.5%,当昼夜温差为5.66℃时水稻根际土壤的甲基汞含量降低幅度最大为58.3%。说明加硫能降低水稻果实、茎、叶对甲基汞的积累。(4)实验土壤微生物71个C、N、P和S关键功能基因分析显示,WK土壤初始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高于GX土壤,共检出C、N、P和S的功能基因57个,其中参与碳循环的基因有29个,氮循环基因19个,参与磷循环基因的个数6个,参与硫循环的基因有5个。随着外源硫的输入,微生物C、N、P、S功能基因丰度未呈现明显变化,暗示土壤功能基因总丰度不受外源硫添加影响,亦说明硫循环基因的丰度不受硫输入的主导,外源硫、功能基因和甲基汞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而中国戏曲已成为众多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国粹京剧更是在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我国积极落实文化走出去政策,弘扬中华文化。本篇翻译报告取自京剧文化读本《图解京剧艺术》。该书融文学性与专业性于一体,不仅详细介绍了京剧的发展、艺术特点、行当、流派、化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运用大量文学性表达,让读者深刻地感受京剧与中华文化之美。笔者选取
学位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了图像的制作和编辑,并且编辑后的图像相当逼真,人眼极难辨别。在有心之人的别有用心之下,这些伪造图像破坏了图像的原始语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尤其是在诸如商业部门、国家安全部门等重要的图像应用领域中,容易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损害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全。因此,图像篡改检测引起了数字图像安全领域极大的关注。目前,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图像篡改检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这
学位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能力。此次翻译实践,笔者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们翻译一部英文教材,作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辅助材料。源文本节选自Becoming Interculturally Competent through Education and Training,内含跨文化交际的基础知识
学位
2020年《著作权法》第17条以视听作品代替电影及类电作品,对其内部进行二元区分,并规定了不同的权属规则,这是《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但是,新的规则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明确。第一,由于新法回避了对于视听作品定义的描述,其内涵和外延尚不明确。第二,区分电影、电视剧作品与其他视听作品是否合理,区分的标准尚不明确。第三,不同的权属规则,也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本文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
学位
石漠化问题——中国西南区域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石漠化信息获取越准确,石漠化治理的效果就越好,进而为深入开展石漠化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石漠化己成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长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像空间和时间连续的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地表要素多年变化特征,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遥感数据建立高效精准的石漠化信息提取模型,定
学位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加强国际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演讲中习惯引经据典,而对于这些经典语句的口译译文也广为流传。但是由于古汉语独特的结构和特点,导致口译过程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之相关的分析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口译工作能够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立场和
学位
中国软实力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海外赴华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2019年6月,法库陶瓷博览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东南亚的多家公司出席了此次博览会,并在沈阳进行了旅游参观。笔者作为其中一家泰国公司的译员,陪同其进行了沈阳故宫的参观。不同于常规口译工作,导游口译更多注重于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鉴于大部分泰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理解不深,译者在此次口译过程中应用生态翻译三维转换策略,出色完成了此次任务
学位
神话是远古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对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意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本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文本《中国神话故事》一书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朴素、真诚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笔者选取部分章节进行翻译,希望通过探索和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真实准确的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再现一个令译文读者心驰神往的神话世界,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土壤有机碳储量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之一,其微小的变化都会对全球碳收支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于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作为土壤有机质中最活跃的组分,能快速响应不同的森林管理措施,但到目前为止,植物多样性对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仍知之甚少。基于此,本论文依托于2009年建立的中国亚热带森林
学位
生肖是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生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留下的符号印记也越来越多,如婚姻、丧礼、人生运势等。在一定程度上,生肖也代表了一些民俗性格特征。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以外选取了中国农业社会中最常见的十二种动物,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丰富的传说,而且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并且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泰国也是具有生肖这种文化符号的国家之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