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腐蚀诊断与评估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由接地极和接地引下线构成,主要为雷电流和故障电流提供泄流通道,以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采用碳钢材质的杆塔接地装置由于长期埋设土壤中极易发生腐蚀,影响接地导体的载流泄流功能,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在目前工程上普遍采用的接地装置检查方法中,测量接地电阻受土壤电阻率影响较大,定期抽样开挖方式盲目又费时费力。为填补工程上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在腐蚀分析、诊断及评估预测方面的空缺,本论文研究了接地装置腐蚀诊断方法,分别实现非开挖下对接地引下线连通有效性和接地极腐蚀严重程度的掌握;进行了接地装置腐蚀性综合评估与寿命预测研究,以实现对土壤中接地装置腐蚀性强弱的评价和接地极剩余寿命的预估。最终根据研究成果,电力部门可有针对性地对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实施运维和改造。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介绍并分析了输电工程常用方框射线型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计算和表面散流规律。针对接地极和接地引下线的不同腐蚀特性,分析并搭建了圆钢接地极均匀腐蚀下的结构模型,剖析了接地引下线在空气/土壤交界处和焊接点弯曲处易腐蚀严重且非均匀的原因。同时,研究了均匀腐蚀对杆塔接地极接地性能的影响;结合局部腐蚀变细后引下线的表面散流畸变情况和金属的电流热效应,进行了非均匀腐蚀引发接地引下线发生断裂的原因分析。(2)通过对引下线断裂情况的接地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提出基于地表电位变化的接地引下线断裂识别方法,以确保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的有效性。在确保引下线有效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对腐蚀接地极接地电阻计算的研究与验证,提出用于接地极非开挖式腐蚀程度诊断的腐蚀系数作为判据,并划分三种腐蚀程度等级区间,为现场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对接地极腐蚀程度诊断方法的误差影响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3)从评价接地装置埋设环境土壤腐蚀性的角度出发,选取土壤电阻率、PH值、含水量、含盐量作为评估因素,建立接地装置腐蚀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客、主观权重,再以博弈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根据各评估因素与腐蚀性强弱的关系计算隶属度,以模糊评判方法进行接地装置的腐蚀性评估。结合接地极腐蚀程度诊断结果,进一步进行了接地极剩余寿命的预测研究;并选取典型样本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准确性。(4)搭建实验平台,对接地装置腐蚀诊断方法进行了模拟验证。选取浙江衢州地区10基杆塔展开现场实验,检测接地引下线的断裂故障,诊断接地极的腐蚀程度,并实施接地极开挖比对进行考证。另外,采集现场接地装置附近土壤样本进行了腐蚀性评估预测实验,实验结果结合现场信息和接地极腐蚀程度诊断结果,证明了本论文研究内容的可靠性和现场适用性。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材料,探讨AWE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潜伏期、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收集2005年2月-2019年6月在皖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自2009年面世以来,凭借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光电转换效率(PCE)在十一年间从3.8%飞速发展到经NREL认证的25.2%。但其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
目前胺法脱碳技术在天然气脱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胺法脱碳胺液配方的发泡特性对天然气脱碳工厂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现阶段胺液配方筛选主要集中于胺液的吸收解吸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巨大,石油与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供给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
中国是一个用煤大国,煤炭燃烧会产生SO2、NOx、Hg等多种污染物,而燃煤发电所消耗的煤炭占到了煤炭消费量的50%左右。由于技术不够先进,我国现有的煤电机组煤耗高,能源利用率
多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PHCZs)是环境中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它们不仅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还具有长距离迁移和生物积累、放大以及三致作用等典型持久性
21世纪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两大决定性议题,日益枯竭的传统化石能源加剧了人类对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目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高,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病变,其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
霍尔推力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空间推进任务的电推进装置,具有比冲高、寿命长以及可靠性好等优点。为了满足不同种类的空间推进任务,电推进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霍尔推
为深入理解正庚烷氧化机理以及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在氧化过程的化学耦合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甲醇/正庚烷混合燃料低温氧化特性(着火延时)和高温氧化特性(燃烧速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