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收缩与重庆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的关联性研究——以宁厂镇、郁山镇、玉峰村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经济衰败等乡村收缩现象不断显现,同时也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形成严峻挑战。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因其复杂多样的山地环境及多元融合的地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体系的重要构成,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然而,重庆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乡村收缩使得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正面临存亡危机。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宁厂镇、郁山镇和玉峰村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乡村收缩与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间的关联性,并结合关联性分析提出针对不同收缩类型的历史文化村镇提出适应性保护策略,为乡村收缩背景下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提供基础支撑。首先,本研究选取重庆地区8个典型历史文化村镇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村镇基础资料整理分析,对重庆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总体收缩态势和价值减损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其中,以宁厂镇、郁山镇和玉峰村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历史名镇(传统村落)收缩水平量化评价体系和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量化评价体系,使用熵权—综合指数法对2010—2020年(2015—2020年)间两镇一村的收缩水平和价值减损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探讨研究对象的村镇收缩变化趋势和价值减损演变规律。研究显示,两镇一村近年来处于持续性收缩状态之中,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呈现出逐年减损的趋势,且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减损最为严重。其次,运用典型相关性分析验证乡村收缩与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之间存在复杂非线性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乡村收缩在人口、经济、空间、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层面的收缩效应与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间的关联程度,并针对关联度结果进行解读。在关联程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收缩—历史文化村镇价值减损综合分析框架”,试图研究乡村收缩与历史文化村镇减损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人口收缩对历史文化村镇综合价值减损产生最直接、根本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收缩对村镇综合价值减损起关键作用;空间收缩与历史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减损密切关联;自然生态退化和人居环境收缩分别与科学价值、使用价值减损关联显著。最后,为应对乡村收缩带来的全方位保护挑战,本研究以历史文化村镇价值稳定或提升为导向,提出基于关联性分析的适应性保护策略,并针对不同收缩类型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保护策略的分类引导,对重庆地区面临乡村收缩影响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快速推进,人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享受和满足,但是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节奏也让城市居民承受了更多的身体和心理的耗损,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城市老旧社区在其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以及老旧滞后的公共空间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在这一背景下,要求我国社区发展需要从原有粗放式快速扩张转向对社区生活品质的追求。社区公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镇化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但乡村却长期滞后于城市。现状乡村产业发展落后,产业同质化,人地产关联性不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后,乡村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其中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基础。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和时代背景,论文以产业变革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尝试从业态发展、空间要素、规划技术三个层面入手,构建出一套产业
学位
遗产廊道理论是源于美国的区域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法,注重整体性保护及功能复兴;在国土空间规划及历史遗迹整体性保护背景下,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区域性历史遗产专项保护工作具有启发意义。川渝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历史文化发展与江河水网联系密切,内部具有多个历史悠久的次级流域单元。流域作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区域内历史城镇形成空间分布毗邻、文化背景相似的有机整体,但历史城镇群体的整体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存在着历
学位
村镇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村镇的保护改造从盲目跟风城市,到结合在地经验实现本地化的特色塑造,认知村镇形态成为关键。我国村镇数量众多,基础信息参差各异,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相关学科既有成果,获取村镇基础信息,梳理村镇空间的内涵谱系,提炼村镇的形态特征,完成村镇的类型界定是趋势所在。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以秦巴山区为典型地区,在理论上借助地名学
学位
山地中小城镇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和中转站,山地中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支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山地中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山地中小城镇发展必须依托其产业发展,通过其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不断转型升级和优化,实现城镇高质量发展。然而,山地中小城镇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产业发展具有滞后性。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
学位
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随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生活环境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沟通交流的空间,对城市公园适老性的研究对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浣花溪公园是成都老城区内最大的开放性森林公园,周边居民区分布密集,是周边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趋势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向下飞速发展。但随着2008年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转向,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增速减缓。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概念,城市收缩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针对收缩城市的度量识别
学位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由粗放型发展逐渐转变为精细化发展,在城市的存量开发建设中城市更新作为主要手段,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起着良好的作用。但这个更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要素的更新,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人们融入城市参与生活、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载体,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开放空间的优化对营造城市良好的人居环
学位
近郊山地乡村是处于城市与远郊或自然生态保护区之间的重要生态过渡带,在当下以生态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郊山地乡村由于受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具有高度的生态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提升近郊山地乡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适宜性,促进其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以近郊山地乡村为研究对象,整理其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文层面的组成要素与特征,根据宏观到微观的现状总结其发展问题,针对
学位
近年来,新冠肺炎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城市中的聚集与爆发,激起当今社会对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深刻反思。聚焦公共健康是城市规划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探索途径之一。近年来健康城市理论在我国不断深化实践,城市规划设计者从总体规划、街区规划和小型环境设计等不同尺度进行空间优化的探索,意在借助空间干预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健康环境评价,体现出探究建成环境的污染情况对公共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