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双修”的旧城区开放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重庆渝北区双龙湖片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由粗放型发展逐渐转变为精细化发展,在城市的存量开发建设中城市更新作为主要手段,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起着良好的作用。但这个更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要素的更新,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关注度相对不足。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人们融入城市参与生活、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载体,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开放空间的优化对营造城市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居民的公共利益、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是城市更新保护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城市开放空间将成为城市更新新的增长点和建成美好人居环境的推进器。本文以旧城区城市开放空间为着眼点在借鉴国内外城市更新成功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开放空间的优化提升视角,并对现下城市开放空间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运用“城市双修”手段,重点从“生态修复、功能修补”两个方面着手,强调城市生态和功能修补的重要性。详细梳理了城市开放空间中街道空间、城市广场、边角绿地、滨水空间等城市开放空间的现状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从“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两个大方向着手,对旧城区开放空间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功能提出改造策略,系统性布局重塑城市风貌、修补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修复生态系统构建山水融城的生态格局,提高区域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的生态活力旧城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以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片区总体设计为实际项目案例,对本文中提出的策略进行验证。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二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等,并对“城市双修”、城市开放空间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剖析;接着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组成、使用特征等作了相关研究,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现状及问题。第三章结合案例对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在城市开放空间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借鉴。第四章提出在“城市双修”指导下的旧城区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策略。第五章通过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片区城市开放空间总体设计这一具体项目实践,对文章提出的策略进行验证。第六章总结论文的成果及不足。综上,本文分析了旧城区开放空间存在缺乏系统性规划、空间数量相对不足、开放空间功能单一、可达性不足、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通过问题的剖析研究,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方面开展对城市开放空间的优化并将旧城区城市开放空间优化策略运用于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片区进行实践验证。最后,对研究的不足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城市旧城区开放空间优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明确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多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的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气候变化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往往会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立足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风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更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
学位
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发展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重城市轻乡村的发展形式,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政策全力支持村镇地区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也逐渐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以往的村镇规划存在规划思路“城市偏向”特征、“模式化”规划针对性弱、“重单体,轻体系”等问题,无法有效
学位
城市绿地的可获得性与城市人群健康、社会和谐息息相关,确保城市居民公平、高效地获取与享用绿地服务是城市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使得城市中的绿地空间被逐渐蚕食,城市社会的快速分化也使绿地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长期以来以数量指标为中心的规划方式对绿地服务的可获得性与城市居民的需求关注不够,导致绿地服务供给与
学位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快速推进,人们虽然在物质生活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享受和满足,但是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生活节奏也让城市居民承受了更多的身体和心理的耗损,导致越来越多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并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城市老旧社区在其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以及老旧滞后的公共空间建设的现实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峻。在这一背景下,要求我国社区发展需要从原有粗放式快速扩张转向对社区生活品质的追求。社区公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镇化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但乡村却长期滞后于城市。现状乡村产业发展落后,产业同质化,人地产关联性不强。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乡村发展,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后,乡村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其中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基础。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和时代背景,论文以产业变革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尝试从业态发展、空间要素、规划技术三个层面入手,构建出一套产业
学位
遗产廊道理论是源于美国的区域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法,注重整体性保护及功能复兴;在国土空间规划及历史遗迹整体性保护背景下,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区域性历史遗产专项保护工作具有启发意义。川渝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其历史文化发展与江河水网联系密切,内部具有多个历史悠久的次级流域单元。流域作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区域内历史城镇形成空间分布毗邻、文化背景相似的有机整体,但历史城镇群体的整体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存在着历
学位
村镇是实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村镇的保护改造从盲目跟风城市,到结合在地经验实现本地化的特色塑造,认知村镇形态成为关键。我国村镇数量众多,基础信息参差各异,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相关学科既有成果,获取村镇基础信息,梳理村镇空间的内涵谱系,提炼村镇的形态特征,完成村镇的类型界定是趋势所在。基于以上背景,本次研究以秦巴山区为典型地区,在理论上借助地名学
学位
山地中小城镇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和中转站,山地中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支撑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山地中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山地中小城镇发展必须依托其产业发展,通过其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不断转型升级和优化,实现城镇高质量发展。然而,山地中小城镇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产业发展具有滞后性。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
学位
近年来,国内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随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满足其需求的生活环境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为众多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修养身心、沟通交流的空间,对城市公园适老性的研究对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浣花溪公园是成都老城区内最大的开放性森林公园,周边居民区分布密集,是周边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趋势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向下飞速发展。但随着2008年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转向,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减缓。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口增速减缓。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概念,城市收缩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针对收缩城市的度量识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