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其中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除了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外,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步增加了直接融资的占比,而国内近年来兴起的资产证券化则有效的盘活了存量资产,拓宽了融资渠道,显著降低了融资难度,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直接融资工具,具有交易结构灵活、受主体评级影响小、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优点,自201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因此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研究,且研究对象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利差为主。本文抓住这一契机,对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时相对于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利差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至2017年间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利差,设置筛选条件后得到合适的样本数据。主要研究内容为发行利差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多个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解释。
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共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最后对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即本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首先梳理了研究过程中参考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相关理论模型进行了说明。接着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基本要素介绍包括基础资产、产品结构、信用评级与增信措施,从这些方面对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了分析。在发展历程方面,介绍了美国和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最后对国内企业融资渠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突显出资产支持证券的优势,对其信用利差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章主要是为后文研究利差的影响因素做准备。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实证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在第四章中,首先梳理了对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利差的分析思路,选取2014年至2017年间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从中选取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第五章中,首先对样本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多个含不同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选择了单一应收账款类基础资产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实证结果是否受到基础资产因素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即本文的总结部分。在这一部分,对第三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实证结果分别对政府部门、发行人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市场因素方面,生产价格指数与信用利差呈负相关关系,而无风险利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在95%和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2)在发行人因素方面,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与信用利差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净利润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在99%和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资产负债率的P值为0.9143,结果不显著。
(3)在证券影响因素方面,发行总额、信用评级和剩余期限与信用利差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分别在90%、99%和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利率类型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在8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迅速,在信用利差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领域。本文选择了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挖掘出了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显著性进行了检验,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创新性。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直接融资工具,具有交易结构灵活、受主体评级影响小、可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优点,自201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因此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以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研究,且研究对象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利差为主。本文抓住这一契机,对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时相对于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利差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至2017年间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利差,设置筛选条件后得到合适的样本数据。主要研究内容为发行利差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多个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解释。
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共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对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最后对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即本文的理论研究部分。在这一部分中,首先梳理了研究过程中参考的国内外文献,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相关理论模型进行了说明。接着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基本要素介绍包括基础资产、产品结构、信用评级与增信措施,从这些方面对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了分析。在发展历程方面,介绍了美国和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最后对国内企业融资渠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突显出资产支持证券的优势,对其信用利差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章主要是为后文研究利差的影响因素做准备。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实证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在第四章中,首先梳理了对资产支持证券信用利差的分析思路,选取2014年至2017年间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从中选取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第五章中,首先对样本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相关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多个含不同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选择了单一应收账款类基础资产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实证结果是否受到基础资产因素的影响。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即本文的总结部分。在这一部分,对第三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实证结果分别对政府部门、发行人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市场因素方面,生产价格指数与信用利差呈负相关关系,而无风险利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在95%和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2)在发行人因素方面,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与信用利差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净利润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在99%和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资产负债率的P值为0.9143,结果不显著。
(3)在证券影响因素方面,发行总额、信用评级和剩余期限与信用利差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分别在90%、99%和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利率类型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关系,在8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迅速,在信用利差方面的研究仍然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领域。本文选择了企业资产支持证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挖掘出了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显著性进行了检验,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