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结构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影响评价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b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膳食结构开始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水平过渡,表现为动物性食物及蔬菜水果的消费量明显增加。作为提供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的生产部门,农业部门不仅是重要的碳源,而且农业用水量占全球用水总量的70%以上。不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及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差异,因此,内嵌在膳食结构中的虚拟水与碳排放也因为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即消费端膳食结构优化会影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数量,进而对生产端农业用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影响。本研究结合水足迹与碳足迹理论量化分析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6年10种主要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水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且考虑食物营养成分及能量水平,分析3种膳食结构优化情景的节水减排潜力,为构建“节水-减排-健康”的膳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量化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特征及其相应的水资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格局。研究时段内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及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各省主要食物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动物性食物总消费量较1997年增加了57.57%;植物性食物总消费量较1997年增加了61.26%,人均食物消费量由226.58kg/人增至322.92kg/人。在膳食结构变化的驱动下,10种食物的消费水足迹总量(蓝水、绿水、灰水足迹之和)从437.52Gm~3增至671.13Gm~3,人均值由357.78m~3/人增至486.38m~3/人;主要食物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273.66Mt增至443.50Mt,人均值由223.72kg/人增至321.41kg/人。(2)比较了不同省级区域的食物消费水足迹与食物碳足迹变化趋势。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节水减排效应差异明显,较发达地区居民膳食结构更加接近推荐水平,表现为节水减排效应。原因是较发达地区的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的人均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在二十年间持续增长,这对环境的可持续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北京作为一个典型的较发达地区,研究时段内膳食结构变化使得居民节水量为50.44m~3/人,减排量为186.05kg/人。(3)评估了平衡膳食宝塔推荐水平、两种不同比例的植物性与动物性食物等三种膳食结构优化情景下的节水减排潜力。在保障现状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能量及蛋白质需求的前提下膳食结构优化可实现水资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其中用植物性食物代替50%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节水减排潜力最大,可节约水资源86.55Gm~3,减少碳排放153.41Mt。因此,较发达地区的膳食结构变化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在欠发达地区保持动物性食物消费的稳定增长以满足基本健康需求,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膳食结构变化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影响消费者选择食物种类的政策可以更加注重促进足够和适当的动物性食物摄入,特别是对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以实现营养健康且环境友好的膳食结构优化。膳食结构优化是实现水资源节约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光热资源丰富,玉米种植面积广,研究该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以及种植区适宜性,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逐步订正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结合Arc GIS,分析了黄土高原1961~2017年光温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计算了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分析了光
学位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确定适宜的灌水下限是制定棉花合理灌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以茎木质部水势(Ψstem-pd)为灌水下限的灌溉制度,可以避免传统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带来的间接误差,充分利用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本文以桶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短期和交替干旱胁迫-复水的响应,以此来确定适宜的基于棉花木质部水势的灌水下限。2020年桶栽试验研究新陆中
学位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再生水灌溉成为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灌溉具有节约水资源、保证率高、作物增产等几大优点,但其中含有的大量悬浮物、有机质、盐分等物质在灌溉后进入土壤环境,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水力特性,长期灌溉后土壤导水率下降,甚至出现斥水性。本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积水入渗,以五种不同水质的再生水与清水灌溉亲水与斥水土壤,获取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实测数据。分别使用HYDRUS-1
学位
举办“长三角阅读马拉松”赛事是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品牌化运作理论及其解释框架,从品牌定位、品牌标识、品牌管理、品牌宣传、品牌创新等方面分析该赛事的品牌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经验,以期为其他跨区域性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近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极端干旱与高温天气频发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均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生理。同时,作物良好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氮素供应。因此,在不同氮处理水平下探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协同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生长的影响、了解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助于在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水资源匮乏环境下,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提高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效率提供坚实的理
学位
针对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棉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于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石河子市146团进行大田试验,以棉花“新陆早42号”为材料,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分别设置W1(-10 k Pa)、W2(-20 k Pa)和W3(-30 k Pa)3个土壤基质势调控灌溉水平,以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下限-40 k Pa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对不同土
学位
关中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过程中长期面临干旱、水氮利用效率低、追肥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利用田间实测数据对DSSAT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评估了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周年施氮处理,运用DSSAT模型进行连续30个周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拟,量化不同施氮方案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区域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内嵌于商品贸易中的虚拟水资源交换量越来越大,虚拟水流动对中国区域水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同时,中国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与人口经济布局、国土空间利用格局不匹配,加之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缺水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约束因子之一。此外,中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大变革时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区域
学位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保障玉米高产稳产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传统速效尿素在玉米种植中,需多次追肥才能达到高产目的,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致使农民采用“一炮轰”、过量施氮等不合理施肥方式,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减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缓释肥与尿素配施的施肥方式,于2020年在陕西省杨陵区设置田间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施氮量180
学位
河西地区干旱缺水、水分利用效率低,适宜的灌溉制度对于春玉米增产和水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三种灌溉决策方法(基于土壤水分、蒸散量、土水势)对河西地区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土壤水分的灌溉决策方法设置90%、70%和50%可利用土壤含水量作为灌水下限(分别用CK、W1、W2表示),灌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基于蒸散量的灌溉决策方法设置为每周一灌(EP100、EP8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