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对市场分割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兴跨国企业的母国制度约束与创新绩效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而市场分割作为制度约束的重要特征,从限制知识信息流动和创新产品销售方面对创新绩效造成损失。因此,许多中国企业受制于市场分割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克服制度劣势,获取创新资源和研发能力。OFDI可以开拓海外市场,克服母国制度约束,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但是,基于对母国制度环境的考虑,对于企业进行OFDI之后是否可以克服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造成的不利影响,目前的研究尚未对三者的关系有所定论。因此,本文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的角度切入,探究OFDI对市场分割和企业创新的真实作用。在真实情境中,企业OFDI能否有效克服市场分割对创新绩效的不利影响?在企业异质性的层面,哪些企业的OFDI行为能够更好地抵消市场分割的削弱作用?中国市场长期存在的市场分割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市场分割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和政府的利益,损害了外地企业的效率,不利于企业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创新产品的应用,从而对创新绩效造成削弱。在这种制度约束下,本土市场进入外地市场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开拓市场,而OFDI是企业摆脱市场分割限制的常用途径。但是,对OFDI是否是回避和摆脱国内市场分割的限制的有效方式的考察尚不明晰。从制度基础观上看,OFDI行为也可能是企业出于制度逃离考虑,用开拓国际市场代替创新战略成为企业业绩增长点,将企业战略重心放在海外,创新不再受到重视,创新绩效被抑制。而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市场分割约束了产业内分工和国内市场规模,OFDI企业有可能通过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打破规模约束,并获得技术、人才等国内限制性资源,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事实上,企业OFDI确实受制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约束,同时企业OFDI的效果也取决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具体的影响机制中,企业层面的异质性,例如企业产权性质等先天制度特点和经营经验等后天资源获取能力,也有可能使企业OFDI对在市场分割状态下的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市场分割状态下对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探讨,应当融合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两种理论研究视角。市场分割的存在会对企业创新带来资源上的约束,企业因此选择OFDI作为规避制度劣势的方式,但是OFDI会占用大量企业资源,产生的知识外溢能否被有效学习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OFDI可能会促进创新,但在市场分割的状态下,OFDI与创新对企业资源的争夺性也有可能会导致创新水平的下降,因此企业OFDI对本土市场分割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需要重新考虑。考虑到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经验较多的企业在克服OFDI对创新的不利影响时具有资源优势,即经验丰富的企业比新兴企业具有优势,其OFDI后的创新绩效表现更佳。而产权性质决定了企业面对市场分割时的先天制度优势或劣势,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因为各自具有不同的所有制特点,对外直接投资后的效果也有所差异。相比较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民营企业因为普遍面临的制度和资源劣势,OFDI行为反而增强了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的削弱作用。本文将企业经营经验作为企业资源的代表,将产权性质作为企业制度环境的代表,进一步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理论两种研究视角切入,探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市场分割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名录》的数据进行匹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内市场分割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削弱作用,而OFDI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将OFDI作为制度逃离的途径,反而进一步损害了企业创新,企业进行OFDI后,市场分割对创新的负向影响增强;这种增强的负向效应在经验较少的企业或民营企业上明显存在,而对于经验较多的企业或非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市场分割状态下的企业创新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于企业而言,虽然OFDI可以促进创新水平的提升,但企业如果单纯出于制度逃离目的,或不能平衡好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对企业资源的使用,没有前期充足的经验积累,企业OFDI可能会进一步损害企业创新绩效,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先天的产权制度优势会克服这种不利影响,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在进行OFDI之前应当积累足够的经验,把握好OFDI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企业资源的分配,OFDI才会促进企业创新。
其他文献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以设立行政审批中心为标志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增强了政府公共服务便利性,可以使政府专注自身发展定位,尊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与政府治理的有效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突破口。从1997年首家市级行政审批中心
学位
财政支出作为各级政府实现其经济职能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部门参与对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有力工具。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阶段与市场化进程差距较大的现在,只有明晰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让中央政府和处于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地方政府更有针对性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而满足社会民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更好的发挥财政支出的杠杆效应。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化程度和财
学位
财政分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经济制度安排,无疑会对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各地区的创新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本文基于财政收入分权的视角,着重分析了财政收入分权对要素市场扭曲及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探讨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其次,基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对各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
学位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2018年中美芯片之战骤然打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到高科技领域,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女士过境温哥华被加拿大警方无端扣押成为美国通过打压中国科技公司阻止中国科技崛起的典型事件,创新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关键,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现有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充分讨论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而对于创新的基础和核心——创造力却少有深入研究。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学和教
学位
以交通设施建设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长期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也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而资金不足是交通设施供给不足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创新模式。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特点,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PPP项目,尤其是交通运输类PPP项目的涌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0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然而,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国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为有效治理污染,推进我国“美丽中国”建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措施,加强了环境规制,我国环境污染态势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环境规制的强化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一些
学位
2012年1月,我国率先在上海进行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开启了“营改增”改革的进程。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营改增”实施7年以来,落实了党中央提出的“减税降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复征税的老问题,但也带来了地方税收收入减少的问题,并造成政府间财政收入格局的重大调整。本文的研究,基于“营改增”对地方增值税收入的影响的理论分析,测算了“营改增”对地方增值税
学位
本文将中国高铁的开通作为案例,利用空间均衡模型和市场准入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市场准入”、“政治准入”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高铁网络的修建促进了我国区域之间的流通,进而影响到地区间的网状贸易结构,随之影响了区域的市场准入和经济发展。本文借鉴Donaldson(2010)提出的空间均衡模型,从理论的角度探究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效应,发现某区域的市场准入与周边其他区域的收入是正相关关
学位
大气污染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紧密关系到国民的公共健康状况以及国家经济、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控制企业排污量和环境治理效率,然而官员在以经济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的激励下,易形成“政企合谋”关系网,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加快经济发展。本文将中国109个环保重点城市2009年至2016年的市长更替数据和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匹配,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学位
在我国,存在着居民医疗支出负担重、医疗资源地区配置不合理现象。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居民收入水平、医疗消费情况和健康状况在微观层面所呈现出的状态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实证分析,在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收入—健康假说的理论支持下,从时序和截面两个维度,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面板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治病医疗支出、健康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