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景观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研究——以南旺运河段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运河后申遗时代的到来,如何实现运河遗产的辨识、价值挖掘与整体性保护,是当下实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延续的重点问题。其中,断流段运河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直是我国运河遗产研究的难点,此类遗产失去了运河水系的串连,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往往与区域发展脱节,呈现出孤岛化的局面。针对这一难点,发端于景观安全格局领域的文化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为我国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以运河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已有的文化景观安全格局理论与构建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其现状不足;其次,依据大运河文化景观的遗产特征与发展需求,提出了包含“节点识别与背景区划分-节点综合评估与等级划分-安全网络生成与格局优化”的运河文化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思路;最后,以南旺运河区域为例,对构建思路进行实证分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在节点识别与背景区划分方面,本研究基于历史演变分析,明确了大运河文化景观节点的构成及特征,并通过区域遗产现状调研,确定了17项以水利遗产为核心,以区域河道、聚落为外延的文化景观背景区,并以此作为文化景观节点综合评估的基本单元。第二,在节点综合评估与等级划分方面,本研究借鉴了现有水利遗产评估的研究成果,制定了以运河水利遗产节点为评估对象,以安全网络构建为导向的运河节点综合评估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南旺运河的具体评估过程中,实现了区域节点价值的等级划分。第三,在安全网络生成与格局优化方面,本研究运用最小阻力模型法、遥感解译与ArcGIS空间分析等关键技术,识别区域文化景观潜在廊道与安全网络,建立起运河文化景观内部与其他运河相关景观地之间的关联网络,以推动运河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文化景观安全格局的框架,探讨了针对运河遗产的网络安全格局构建与空间优化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景观规划领域的学术成果,对我国其他断流运河段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了油气资源更为丰富的深海。海底管道的铺设是资源开发的基础。在分析铺设过程中管道动态响应时,铺管船-托管架-海管相互耦合作用不容忽略。本文依托国家海洋局的“千米级水深海底管道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对深水铺管船-托管架-海管全耦合动态响应进行水池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研
学位
长期对间歇性河流的忽视和不当处理使我国间歇性河流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更成为水系乃至流域治理的难点和关键。如何对间歇性河流进行科学评价,识别其现状和成因,进而确定适宜的发展方向并采取合理的规划举措,对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建立间歇性河流评价体系,探寻河流适宜的发展利用方向,提出空间规划策略,为我国河流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支撑。首先,本文梳理了间歇性河流的概念、
学位
数据参与型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以人为主导决策者的同时,以数据分析和模拟、评估作为可被灵活运用的工具,结合人工和计算机两个主体的优点,平衡和协调多方面利益,处理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实际建筑项目问题,而不只是脱离实际或者盲目追求数据驱动的实验设计。在设计前期、设计过程中、设计完成后数据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分别为基于数据分析的前期决策、数据控制下的生成设计、以及对设计成果的数据评价。网络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
学位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噪声源识别定位技术是进行噪声测量实验研究的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船舶声源分析、飞行器气动噪声测量等领域。随着传声器阵列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声器阵列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声器阵列自身的精度直接影响最终声源识别定位精度,因此传声器阵列校准研究变得愈加重要。传统的传声器阵列校准思路是对传声器阵列上每一支传声器进行校准(包括频率,幅度和相位校准)。在传声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这
学位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背景,建筑设计理所当然需要做出调整。高校图书馆几乎是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仅仅为书而存在的场所,而是一个为信息交流提供机会的场所,它在校园中的定位从知识宝库转变为校园起居室。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可遵循以下策略。图书馆的三大基础功能空间,服务空间集约化、边缘化发展
学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高铁站建筑内部的功能也随着人们去求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开始投入高铁站综合体的见着中,公共空间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铁站综合体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功能,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为站内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影响着站房周边区域的空间形态。国内高铁站的设计模式不断更新,但是在高铁站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方面的研究不够充分,仍
学位
为加快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海洋平台向大型化、集约化和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海洋平台上部组块总重量的不断增大,其安装成本与难度也大大增高。因此如何节约上部组块安装成本,提高上部组块安装效率,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一个关注重点。浮托安装法是一种使用运输驳船支撑上部组块运到作业海域,利用潮位变化和增加驳船吃水,将上部组块缓慢落至下部支撑结构的安装方法。但在传统浮托安装过程中,通常利
学位
随着我国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养老设施的设计研究逐渐深化,从专注于空间设计,走向环境性能与空间设计并重。天然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养老设施中的重要性也日益获得设计师的关注。当前,很多养老设施的天然光环境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光环境质量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基于天然采光的视角,研究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改进方法,以求提升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的质量和整体满意度。为了更好地
学位
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与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乡村转型发展问题逐渐得到重视,乡村空间重构作为乡村转型发展的空间载体与主要表现形式也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选取白洋淀洼淀聚落这一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乡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视角出发构建白洋淀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体系,并以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为重要依据,选取淀村矛盾突出的典型区域提出相应空间重构策略。本文从时空维度梳理白洋淀与乡村聚落的耦合关系,探究白洋淀乡
学位
堪舆学吸收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易学、天文、地理、民俗等,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营建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体系之下的“八宅”也不例外。八宅是古代堪舆学中的概念,亦有名为“八宅”的方法与流派。苏州艺圃一任园主姜埰所留文集中曾记载过艺圃与八宅的相关词句,同时期的苏州人计成也在他的《园冶》一书中提出反对八宅在园林中使用的观点。明清时期八宅可能在苏州地区流传并影响到艺圃和其他宅园的营建过程。本文以相关文人笔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