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1与胶质瘤患者复发的关系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及电场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仍不超过2年。对几乎所有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而言,最大程度的手术切除后辅以烷基化药物如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并联合放疗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手段。然而,尽管TMZ辅助化疗在临床上已被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疗效仍欠佳,而且往往受到患者对其反应性的影响。胶质瘤的异质性使患者对TMZ的反应性和耐药性不尽相同,使胶质瘤的治疗趋于复杂化。因此,深入了解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的相关分子机制,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常规化疗的疗效,并为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靶点。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抑癌基因PTEN的外源表达可下调PINK1的表达。PINK1基因的功能缺失和突变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PINK1在肿瘤中可以发挥抑癌或促癌的作用,如PINK1在肺癌、胰腺癌中是肿瘤促进因素,而在胶质瘤中,PINK1可通过抑制ROS生成以及抑制warburg效应抑制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和增殖,是胶质瘤的抑制因子。但PINK1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和对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耐药的具体作用仍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上述事实及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的出发点是通过研究PINK1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替莫唑胺耐药的作用与相关调控机制,寻找胶质瘤治疗的潜在干预靶点。【目的】1.探索PINK1与胶质瘤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胶质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2.探讨PINK1调控胶质瘤对替莫唑胺耐药的机制。【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34例进行首次胶质瘤切除术后发生复发的胶质瘤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22-66岁,所有患者在首次胶质瘤切除术后皆接受TMZ辅助化疗。收集同一胶质瘤患者初发和复发的胶质瘤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PINK1的表达,并通过随访获得患者的生存预后信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资料。通过分析PINK1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在初发/复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的影响,以及分析PINK1与胶质瘤相关病理诊断分子的联系,探索PINK1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胶质瘤复发和预后的影响。2.在胶质瘤细胞系和胶质瘤耐药细胞系中过表达PINK1,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实验、流式细胞术及裸鼠颅内成瘤验证PINK1过表达在胶质瘤对TMZ的耐药性及药敏性中的作用。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t,IF)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在细胞中的定位,并利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探究PINK1影响胶质瘤细胞对TMZ药敏性的作用机制。【结果】第一部分:胶质瘤患者中PINK1对肿瘤复发和恶性程度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胶质瘤复发组织中PINK1表达下降,但与胶质瘤级别无显著相关性。我们分析了在胶质瘤患者的常规病理检查中包含的几个代表性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高级别胶质瘤中p53基因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显著上升,复发胶质瘤中p53、MGMT的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显著上升。胶质瘤初发组织中PINK1表达与病理诊断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提示,PINK1与MGMT表达及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INK1对患者的生存无明显影响。COX风险回归模型提示,PINK1的低表达不是导致胶质瘤患者不良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胶质瘤中PINK1对替莫唑胺耐药和药敏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发现:Western Blot实验及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胶质瘤耐药细胞中PINK1的表达下调,线粒体自噬水平也相应降低。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Edu实验、流式细胞术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提示,PINK1过表达可以增强胶质瘤细胞对TMZ的敏感性,降低胶质瘤细胞对TMZ的耐药性。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干预胶质瘤细胞后的结果表明,Mdivi-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PINK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药敏性的增强作用。【结论】临床上PINK1与胶质瘤的复发相关。PINK1可通过线粒体自噬介导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过度的线粒体自噬可能是TMZ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机制。以上研究结果为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切入点和新的干预靶点。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焦虑症(焦虑障碍)是一种过度和持续性的紧张、担忧并伴有脑功能失调的精神疾病。近年来,焦虑症的患病率持续增高,其不仅引起患者心理上的极度不适,还会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抗焦虑靶标。因此,探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对抗焦虑药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大脑高级功能的正常运行依赖于以谷氨酸(glutamic
学位
为研究生命树叙事疗法对减轻长期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效用及影响因素,聚焦生命树叙事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靶向。以生命树叙事疗法设置团体治疗方案,选取12名患者参与服务,在生命树叙事疗法治疗前后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生命树叙事疗法的疗效共5个,分别为支持系统改善、病耻感降低、人际关系改善、自信心提高、参与团体治疗积极性提升。总结出生
期刊
[研究背景]肾纤维化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目前认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功能障碍是加重肾纤维化的又一新机制。ECs在肾纤维化微环境中受到外界炎症、缺氧等因素刺激,可发生间质样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等命运转变,进而参与调控肾纤维化进展。该过程一方面可导致E
学位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代谢性疾病,其严重形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表现为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气球样变和纤维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过20%的NASH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NASH还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心
学位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关节,以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目前的研究表明,CD4+和CD8+T细胞促炎亚群及其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可通过比例上调或功能增强引起和加剧体内免疫失衡,参与RA发生、进展的各个阶段。尽管近年来对RA发病机制中T细胞及其分化亚群的重要性已有深刻认识,但有关患者体内T细胞及其亚群的促炎功能发挥及转录调控因子调控仍不完全
学位
第一部分:5155株HAP致病菌分布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目的:分析唐都医院最近3年HAP致病菌流行病学数据,为经验性治疗HA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HAP患者送检的呼吸道标本常规细菌培养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年共筛选合格菌株515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ABA)所占比例最高(26.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PAE)(19.6%)、肺炎克雷伯菌(K
学位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各社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因此研究衰老机制,寻找相应干预靶点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尤为重要。细胞衰老是机体衰老的基础,而细胞衰老的机制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核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系统中快速迁移的特征而得名。它在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核内,
学位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因复杂,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肾纤维化是不同病因引起CKD的共同病理特点,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肾小管萎缩、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等。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将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同时并发心脏、大脑等多器官损伤。当疾病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
学位
在数学教育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理性思考能力差异会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表现,而且纵观小学课程体系,数学学科的认知难度比较高,所以生生差异在本学科会尤为明显。然而,在生本理念以及公平教育理念的直接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主动组织差异性教学指导活动,以便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效探索。本文将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差异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据此探索构建差异性教学平台的有效策略,希望可对一线教师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背景】“Correa级联”模型指出肠型胃癌的发展遵循从正常胃上皮细胞发展为慢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关键基因的改变可能是介导这一过程的重要事件,因此在癌前病变进展为胃癌过程中寻找关键分子去预警胃癌发生风险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处于癌前病变阶段的胃癌高危人群患者缺乏有效的癌变预警标志物,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中PG I与PG II的比值、幽门螺杆菌(helicob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