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伦理观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l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位具有原创性思想和广泛影响力的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的学术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中、西思想史和美学领域,而且,其道德观和伦理思想也是独树一帜,引人深思的。本文即以李泽厚伦理观作为研究对象,管窥蠡测其对当代伦理学思想和当代伦理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概括了李泽厚伦理观的两大哲学基础,即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和文化心理结构说。李氏承延了晚年马克思对人类学的关注和康德关于“人是什么”问题这两大方面,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又称主体性哲学,它以“度”为基础,以“现实人生”为归宿,以“吃饭哲学”为主旨,以“历史建理性”为目的。李泽厚通过积淀理论解释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心理结构说的实质和呈现。
  第二章到第四章系统梳理了李泽厚伦理观的主要内容,即“伦理本体论”、“道德结构两分说”以及“情本体论”。李泽厚在文化心理结构说的基础上解释伦理本体的涵义,并将其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在确立了伦理本体地位之后,李氏区分并阐述了绝对伦理主义与相对伦理主义这两大流派,并从历史本体论的角度肯定了绝对伦理主义的价值。李氏将绝对伦理主义和相对伦理主义进一步延伸为“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并对二者的来源、内涵作出说明,提出了“道德结构两分说”。李氏特别考察了中国的宗教性道德,借以说明中国文化以情为本体的特质。在“情本体”论中,李氏通过对宋明理学追求超验的批判和对中国巫史传统的阐述,提出了“情本体”的概念,指出了情的具体内涵,并将情作为人生的最终实在。
  最后一章是对李泽厚伦理观的分析与评价。这一部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是李氏伦理观的内在关系的分析;第二是情本体与情感主义的比较;第三是情本体与情理精神的比较;第四是李泽厚伦理观的当代价值。李泽厚伦理思想深入地阐述了中国文化中的“情理精神”这一特质,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的道德特征提供了路径,同时,其伦理思想为道德精神的弘扬,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需要也都有相应的规范体系。离开舰范,不仪社会所有领域的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无法实现,而且各种矛盾会使得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权威得不到认同,社会整合难以顺利进行,社会秩序出现混乱,甚至可能使社会共同体走向解体。对于个人来说,个人长大成人的过程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文化教育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规范,包括语言规范,各种
学位
李退溪是朝鲜李朝时期朱子学的代表。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极其浩繁的理论和丰富蕴含为朝鲜儒者作多元理解与诠释留下了空间。在朝鲜朱子学鼎盛的几百年里,正是朝鲜儒者们与朱熹思想经年累月的对话,不仅使朱子学日趋精微深入,而且能真正发朱熹之所未发,从而将朱子学发展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朝鲜16世纪李朝时期朱子学大师,作为一个著名的性理学代表人物,李退溪使朱子学在朝鲜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因此而被韩国人称为
学位
南宋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在复兴儒学过程中形成了思想各异的儒学流派,他们之间互相论辩、争鸣,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和繁荣。事功学派就诞生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永康的陈亮和永嘉的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尽管陈亮与三位永嘉学者又分属于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但他们都以倡导务实事、求实功的事功思想在南宋学术界独树一帜,因而统称其为事功学派。本文选
学位
郭象是崇有派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郭象的玄学思想在魏晋玄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郭象提出了他的逍遥思想。  就作者目前所接触的资料而言,对郭象逍遥思想进行专门论述的并不是很多,同时也缺乏细致——对郭象逍遥思想系统地分章节进行论述的并不是很多。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物性、人我社会性、发用必然性、显用偶然性之统一,定位
学位
现代性自其在西方诞生之日起,就云遮雾绕,歧义纷呈,特别是在文学和社会学领域更是百般纷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根源,莫不在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多样变化,给人们提供了驰骋己见的好材料罢了。而文学和社会学沉于其表象,将现代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作为自己的表现符号,自是精彩异常,难以自己。然推本溯源,现代之所以区别前现代成为现代,却不在于现代杂多的性状,而在于人的改变以及由之而引起的社会
学位
20世纪中期以来,现代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它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理论对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与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层关系、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结构变化的运行机制、当代中国社会结
学位
知识分子是一个奇怪的群体,他们一方面占有知识,并能够以此为生,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满足于此,而要超越自身的利益,对社会问题公开提出自己的批评和意见。西方知识分子如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亦然。健全的社会是良好的道德的延伸,道德健全的个人才能组成健康有序的社会,从某种角度来说,批判的知识分子正是健全的人,他们的或温和或激烈的批判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  本文试图解析知识分子这种批判性格的形
学位
佛教居士在近代佛教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从近代居士团体对佛教发展的影响,还是从这些居士团体本身对社会文化和公益事业的价值来看,目前的研究都十分匮乏,与其重要性极不相称。本文则选择其中一个典型个案——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探讨其组织特色、社会影响,发掘居士团体兴起和近代佛教复兴之间的关联,分析其作为独立组织的自主特性问题,以期了解当时居士团体的大致状况,并对近代居士佛教研究有所借鉴。  
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理想信念、评价标准、价值取向、规范意识等一系列社会意识的体系。价值观念具有极端重要性,对社会个体来说,价值观念是人安身立命的行为导向和精神支柱;对社会群体来讲,价值观念是社会制度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黏合剂;从国家战略来看,价值观念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和当代国际竞争新手段的有效载体。  对价值观念的考察与反思,首要是对
学位
本文认为,《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黎明,初步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完成了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根本性批判和全面性超越,形成了立足社会现实、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实现了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整体颠倒,成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论文从青年马克思历史观演进的历史和逻辑进程入手,以其处理“现有”与“应有”之间的矛盾为逻辑线索,回顾了青年马克思历史观演进的历程,阐述了《手稿》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