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布莱希特理论与中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致考究布莱希特的剧作与理论,可以从中发现,布莱希特确实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除了明显体现在他对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大胆借鉴上,此外还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哲学长时间的潜心研究上。可以这样说,布莱希特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是真诚的,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却是严肃的,他在中国文化宝库里遇到了他一直追求向往的东西,经过思考后颇有胆识地进行了借鉴吸取,丰富充实了自己的理论与作品,但由于语言障碍,布莱希特对言语并不精通,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研究中,如果仅仅是依靠译文,是不可能对中国文化有广泛而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读。192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景深通过《最近德国剧坛》一文,首次将布莱希特引荐到中国,我国的“布莱希特现象”也由此开始,期间前后分别经历了1959年、1962年和1979年三次高潮。1959年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这时候产生的第一次高潮与产生于文革结束后的第三次高潮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均处于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各界充满了巨大的变革激情,百废待兴。布莱希特辩证剧理论与作品在这种时期的引入,无形中成为了中国主流戏剧学者手中的有力工具,在满足了我国政治背景的需要时,更重要的是给陈旧的中国辩证剧理论注入新的可能。在此比较漫长的过程中,布莱希特变成了一种被人为涂上了色彩的符号、工具,其部分精神思想与主要理论被当时的中国主流戏剧学者主观地强调放大,遭到了有意识的选择解读,成为了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剧坛一个全新的变革目标。但事实上,中国主流戏剧学主观给予布莱希特的历史重任,已远远超出了他作为一个外国剧作家所能负担的。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关注、阶梯式的深入了解以及为全领域带来的巨大影响共同构筑成具有明显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布莱希特现象”。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做出重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选取开设排球普课程的体育教育1班、体育教育2班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个独立样本,采用软梯训练法进行18周(即1个学期)的干预实验,围绕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日益全球化,对冲基金的规模也随之不断的拓展,投资的范围和对象也逐渐多样化、跨国化,也逐渐向人们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由于国际范围的对冲基金是历史上的几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就业体制由最初的“统分统包”逐步转化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也急剧攀升。毕业人数的
当今世界的经济金融全球化浪潮已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势在必行。正如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
“当众讲话”技能是人的八项核心能力标准体系中“与人交流”能力单元的四个要素之一。本文借鉴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原则,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策略,选取了项目教学、角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湘中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消费方式、审美情趣都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农村居民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收入分配提出了改革的目标,提出“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种任务或者达成某个目标的主观预期,简单说,也就是个体对自己做成某事的自信程度。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