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革“革命委员会”的兴衰之道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rSa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委员会”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种“非常岁月中的非常权力机构”。  正如题目所示,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革委会何以兴起,又何以衰落。  本文在对“革命委员会”和“官僚制组织”现有研究的文献综述和简评的基础上,首先从革委会所处大背景——文化大革命着手,通过概念的整理、比较、分析与推敲,提出文革是“规训式革命”的观点,即以革命为手段,以规训为目的的有限革命。重新解释文革的目的在于揭示文革大背景下革委会的诞生、运行的制度逻辑和组织使命,即维持政权与整合扩大的政治参与并加以制度化。  本文对革委会的历史过程,尤其是“革命的三结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梳理回顾。在历史回顾与理论推断的基础之上,提出革委会的本质是“对文革期间扩大了的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的实践及对权力真空的填补”。在列举并分析了判断革委会失败的两点依据后,本文对革委会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分析,提出其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三结合”的失败和组织制度本身的失败,而深层原因在于“组织的悖论”即“组织”导致科层失灵,“去组织”则导致秩序混乱,而“再组织”则又导向了专制型组织,令传统组织的弊端空前暴露。动员群众集团参政以“去政党型组织化”,军人独大与内讧不断的群众组织导致了“三结合”的失败;而“三结合”的失败,一方面导致了文革前政府机构传统结构的“复辟”,令革委会在文革后期名存实亡,另一方面又将革委会推向了“专制型再组织化”,从而导致了组织功能的失败,令革委会在文革后不久便名实皆亡。此外,革委会从“去政党型组织化”到“专制型再组织化”的蜕变,解释了革委会表述结构与内在运行实际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总结了革委会的兴衰之道:  对填补权力真空的迫切需要与对整合扩大了的政治参与并制度化的要求,此二者相互结合,急需一个重新组织起来的机构,来行使稳定政权和整合革命成果的使命。在这种背景下,催生了革命委员会。  “去政党型组织化”的动员方式,在导致了革委会难以有效整合扩大了的政治参与,从而导致“三结合”失败的同时,导致了“专制型组织化”的诞生并进而导致其治理功能的低下。此二者分别致使革委会在文革后期名存实亡,以及在文革结束后退出历史舞台。这都构成了革委会的失败。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是以《斯大林模式的历史效应与启示》为题,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效应为研究对象,并从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效应的挖掘中找到斯大林模式之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经历风风雨雨,如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和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大量资料文献的阅读和整理,首先深入剖析了形象、国家形象、大国形象的概念与含义,综合分析了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形象与大
平行外交是指由次国家政府、地区、地方或非中央政府自行对外展开国家关系的行为,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利益。其特性是伴随着全球化的整体进展而显现的。本论文旨在试图引入平行
勿庸置疑,随着经济的超加速发展,能源的价值稀缺性正在日益强烈的彰显,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能源大国而言,能源外交的权重意义自是日益深刻。同时,俄罗斯民族又是一个心理能量巨大的
在经历了特大洪灾之后,受灾村庄的村民们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一些公共问题上,有些村的村民找到了解决办法,采取了有效合作的集体行动,使得事情顺利完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公共产品供给核心的资金筹集问题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在宏观层面对农村公共产品筹资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欧共体逐步发展而来的欧洲联盟不断巩固和扩大,欧洲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正如欧盟的演变轨迹一样,欧洲一体化的发端和重心一直较为集中于经济、技术等领域,而涉及
研究了β成核剂以及超细滑石粉分别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正交偏光显微镜、广角X衍射(XRD)对其微观结构和结晶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对复
本文对缅甸的印度移民与华人移民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把缅甸的印度移民和华人移民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了比较,探寻了这二个移民族群在历史上的形成、演变、发展,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