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ER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母源mRNA翻译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是支持雌性动物繁殖能力的关键因素。与对称的有丝分裂不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为最大程度保留母源物质储备,在实现染色体减半的同时进行胞质极度不对称的减数分裂。因为卵母细胞完成生长,启动减数分裂后处于转录沉默状态,减数分裂过程和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依赖于在卵泡生长阶段持续积累的母源因子(m RNA,蛋白和代谢物质等)。研究表明,异源二聚体G蛋白能够以受体不依赖的方式被不对称激活参与多种细胞不对称分裂过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membrane receptor,GPER)在小鼠卵母细胞有表达,且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GPER呈现不对称分布现象,在靠近纺锤体的皮质区一侧有更高的表达。本研究主要探索GPER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对纺锤体迁移、定位、不对称分裂和母源m RNA翻译调控的分子机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母源m RNA翻译受阻、纺锤体组装异常和染色体分离错误往往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流产或严重的遗传疾病,例如唐氏综合症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和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家畜繁殖力,给畜牧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生发泡破裂(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后,母源m RNA翻译、减数分裂纺锤体的组装、纺锤体-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建立和卵母细胞极性形成是完成不对称分裂的关键过程,揭示参与这些重要过程的分子靶标及其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调控机制是生殖生物学胚胎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工作对揭示雌性动物生殖机理、提高家畜繁殖能力和治疗雌性动物不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GPER参与卵母细胞不对等分裂雌激素膜受体GPER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卵母细胞不对称分裂和第一极体排出主要依赖于皮质纺锤体定位,皮质重塑,卵母细胞极化及后续肌动蛋白依赖性的纺锤体向皮质迁移。本研究主要探讨GPER在卵母细胞不对等分裂中的作用机制。分离小鼠卵母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GPER在卵母细胞不同阶段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GPER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阶段均有表达,且在生发泡(GV)时期,GPER定位于胞质,并在卵母细胞膜上富集;当生发泡破裂(GVBD)后,GPER主要分布于染色体周围;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I)开始,随着微管在染色体周围形成双极纺锤体,GPER则主要集中在梭形纺锤体区。从后期开始,GPER主要定位于纺锤体两极靠近染色体一侧。运用小干扰RNA(si RNA)显微注射技术敲低卵母细胞内源GPER表达,发现GPER敲低后不会影响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但会导致极体排出率下降,MI纺锤体不能向皮质区迁移,排出体积较大的极体。此外,敲低GPER后胞质微丝的组装水平和微丝帽形成率显著降低,纺锤体异常组装染色体分离错误显著升高。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敲低小鼠卵母细胞内源GPER蛋白表达导致MI期卵母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下降,Rho家族小分子GTP酶成员RAC1,RHOA,CDC4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制微丝解聚蛋白Cofilin磷酸化。通过对GPER敲低卵母细胞注射外源性Gper m RNA,能挽救GPER蛋白在卵母细胞表达,发现外源GPER的表达可以挽救由GPER敲低引起的极体排出失败和极体大小的异常,恢复微丝帽组装。(2)GPER参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母源m RNA翻译调控完成生长的卵母细胞是转录沉默的,驱动减数分裂所需的大量蛋白来自于卵母细胞生长阶段储备的母源m RNA的持续翻译。这些母源m RNA的翻译过程主要依赖于胞质聚腺苷酸化和翻译激活调控,但是,参与调控胞质聚腺苷酸化和母源m RNA的上游调控通路及其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时空特异性调控规律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GPER在调控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对母源m RNA翻译的调控机制。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卵母细胞Gper特异性敲除小鼠(Gper-CKO),发现Gper-CKO卵母细胞成熟质量下降、纺锤体组装和极体排出异常,囊胚发育率低,胚胎发育出现2-细胞阻滞;HPG蛋白质翻译检测发现,GPER缺失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整体翻译活性显著下降;PAT多聚腺苷酸尾长分析表明,GPER缺失卵母细胞参与减数分裂调控的关键基因(Mos,Tpx2,Dazl,Ccnb1,Btg4,Cnot7等)m RNA多聚腺苷酸化受阻。卵母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GPER缺失卵母细胞中有161个基因显著上调,1212个基因显著下调。KEGG分析显示,Gper-CKO卵母细胞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EGF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细胞内吞相关通路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与RNA结合、m RNA 3’UTR结合和翻译起始因子活性相关的基因在GperCKO卵母细胞中显著下调。此外Gper-CKO卵母细胞中与PKB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相关基因也显著下调。这些信号通路或生物过程都与m RNA翻译调控和肌动蛋白骨架组装相关。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分析了卵母细胞中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结果表明GPER缺失卵母细胞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这些研究结果证明,GPER通过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来调控卵母细胞母源m RNA多聚腺苷酸化和翻译激活。(3)GPER参与介导EGF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母源m RNA翻译调控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后发育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育过程中与包围它的卵丘/颗粒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除了为卵母细胞提供关键的代谢物支持外,卵丘细胞还参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细胞骨架组装和母源m RNA翻译调控。EGF可通过激活卵丘细胞EGFR,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以PI3K-AKT信号通路依赖的方式调控母源m RNA翻译。但目前尚不清楚,只在卵丘细胞上表达的EGFR被激活后如何将信号跨细胞传递给卵母细胞,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PER参与介导EGF对卵母细胞母源m RNA翻译调控的机制。HPG蛋白质翻译检测发现,EGF处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后能显著增加卵母细胞整体翻译水平,但对脱去卵丘的卵母细胞(Denuded oocytes,DO)无影响,说明EGF以卵丘细胞依赖的方式促进母源m RNA翻译;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表明EGF以卵丘细胞依赖的方式增加卵母细胞GPER蛋白水平,并促进GPER在卵母细胞皮质区富集;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电镜分析表明,GPER阳性信号存在于卵母细胞透明带,且EGF处理COCs来源的卵母细胞中GPER阳性信号高于对照组。进一步研究表明,GPER与囊泡标记蛋白共定位,EGF促进卵丘细胞GPER阳性囊泡形成,并向卵母细胞传递。EGF通过促进循环囊泡运输蛋白RAB11A表达来抑制GPER在溶酶体定位,促进GPER在细胞膜上的定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EGF通过促进卵丘细胞GPER阳性囊泡向卵母细胞传递来调控卵母细胞母源m RNA翻译。综上所述,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阶段都有GPER表达,GPER通过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卵母细胞母源m RNA多聚腺苷酸化和翻译激活,在Rho小分子GTP酶介导的微丝动态组装、纺锤体向皮质区迁移、卵母细胞成熟和胚胎发育中扮演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在细胞内寄生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严重威胁人及动物健康。近年的研究发现,病原微生物感染会诱导宿主细胞编码RNA及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的显著差异表达,nc RNA可通过调控宿主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参与多种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T.gondii裂解周期(lytic cycle
学位
黄土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该区域农业生产受土壤养分不足和水资源短缺等限制,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低,新垦耕地与退化耕地地力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且在黄土区传统旱地雨养农业中,典型作物小麦、玉米产量与地力维持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以黄土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试验配合盆栽试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该区生物结皮平均盖度达到60%~70%,显著影响坡面的水土流失。目前,虽有不少研究关注生物结皮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关注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其影响机理不清,尚不能量化生物结皮盖度与坡面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是生物结皮水土保持
学位
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初级生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因素,是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温度升高及其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将通过改变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们对于长期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的了解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高寒草甸和灌丛两种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
学位
黄土高原高耗水植物引进和高密度种植造成深层(>1 m)土壤水分亏缺,导致该区大面积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土壤的斥水特性阻碍土壤水分运动,危害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小循环并削弱水文大循环,对已有的植被建设成果造成一定负面作用。深入了解黄土高原土壤水文过程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该区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和合理植被建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过去关于土壤水分和土壤干层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样地尺度有限
学位
抗生素广泛使用导致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ARGs)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空气、土壤、湖泊水、地下水、废水、甚至饮用水等)被广泛检测出。ARB和ARGs具有高度扩散性和持久性,是一类新兴污染物。ARGs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等可移动基因元件传递给其它微生
学位
好氧堆肥是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畜禽粪便的主要技术。但是,传统好氧堆肥中存在着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氮素损失严重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在降低堆肥产品农用价值的同时,极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近年来,矿物材料因其疏松多孔的结构、稳定的化学性质、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廉价易得等特点已被用于调控堆肥微环境,促进堆肥进程和减少堆肥造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然而,目前关于矿物材料对好氧堆肥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且具体作用机制
学位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流行最广的病原之一,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PCV2单独感染致病性较弱,但是PCV2感染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使感染猪对多种病原易感,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研究PCV2感染诱导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分子机制仍然是阐明PCV2致病机制的首要任务,也是提供有效防控策略的最佳途径。作为宿主天然免疫
学位
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黄土塬区水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在黄土塬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该区域大面积小麦地和玉米地转变为苹果园。但由于苹果园蒸散量远大于降水补给,土壤水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受到限制,进而影响苹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气候波动条件下黄土塬区苹果树、连作春玉米和冬小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为黄土塬区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措
学位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巨噬细胞是结核感染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结核入侵后,经过剧烈的免疫反应,部分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免疫逃逸,持续滞留感染(PBI,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巨噬细胞,形成长期的共生关系。在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细胞复杂的免疫互作过程中,有个亟需解答的问题:结核分枝杆菌能否调控宿主的表观修饰?又是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