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矮化自根砧苹果生长及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wa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苹果栽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苹果的矮砧密植模式栽培成为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矮砧苹果树根系分布较乔化苹果树浅,具有成花早结果早的优点,因此对水肥的要求更高。目前苹果种植者们往往根据经验进行施肥,施肥量和施肥时期不定,调查发现渭北旱塬果农平均纯氮用量达到了671.71kg/hm~2,78.3%的果园氮肥施用过量,施肥多以基肥为主,氮肥用量普遍偏大。本试验以4年生‘阿珍富士’/M9-T337为材料,设定了4个施氮水平、2个施肥时期及2个灌水量处理,并使用15N示踪技术,通过对施氮水平与施肥时期、施氮水平和灌水量的两两组合,探究其2因素处理对矮砧苹果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氮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为渭北旱塬矮砧苹果树的施氮量、施氮时期和灌水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在T2施肥时期(秋施基肥30%,自萌芽期至果实膨大期每隔20天追施一次氮肥,共计追施5次,每次8%,果实膨大期30%)施入360 kg/hm~2(N3)及85%田间持水量的灌水量下(W2)施入360 kg/hm~2(N3)处理下,可以显著增加新梢长度和新梢鲜重,提高苹果叶片的叶绿素a、b及总量的含量,改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促进了苹果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叶片及果实中的氮含量,并维持了果实发育周期内叶片氮含量的稳定变化。同时T2N3及W2N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平均单株产量达到19.08kg、17.80k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改善了果实的内在品质,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最大达到16.43%、15.69%,可溶性糖达到15.86%、15.08%。2.在T2N3及W2N3处理下,显著提高苹果植株的生物量、各器官的氮含量及植株总氮含量,植株的生物量达到7.31kg、7.30kg,总氮含量达到52.86g、50.19g;显著提高了植株各器官对15N的吸收征调能力,促进了15N的吸收,15N吸收量最大最高达到1027.42mg、910.51mg,提高了15N的利用率,最高达到34.24%、30.35%。在果实成熟期,植株对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并不随施肥时期、灌水量和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变化,大致表现为果实>根系>叶片>多年生枝>一年生枝>主干,而且在不同施肥时期和灌水量下,主干、多年生枝及一年生枝的15N分配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和根系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果实的15N分配率则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表明在较低的施氮水平下时,树体所吸收的氮素营养优先用于营养器官(叶片和根系)的生长,以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来源;在氮素营养充足时,则会增加贮藏器官(主干和多年生枝)的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上述结果表明,在N3(360 kg/hm~2)施氮水平、T2施肥时期(秋施基肥30%,自萌芽期至果实膨大期每隔20天追施一次氮肥,共计追施5次,每次8%,果实膨大期30%)、W2(85%FC)灌水量下,可以显著改善树体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葡萄(Vitis vinifera)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被用于鲜食、酿酒和其他加工产品。葡萄白粉菌Erysiphe necator(synonym Uncinula necator[Schw.]Burr.)是一种专性寄生的生物营养型真菌,在世界各葡萄产区中极为常见。现广泛栽培的欧洲葡萄品种对该真菌的抗性极低,葡萄白粉菌侵害葡萄所有绿色组织,以幼嫩器官最为敏感,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原产于我
学位
甜樱桃果实营养丰富,但采后易受到真菌病害的侵染,影响果实的食用及贮藏品质。以‘吉美’甜樱桃果实为试材,分别用5℃、25℃和45℃的10 g/L海藻酸钠和5g/L肉桂酸钾的复合溶液浸泡甜樱桃果实6 min,常温清水浸泡结果作为对照,在温度1±0.5℃、湿度90±5%条件下贮藏60 d,通过形态学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甜樱桃贮藏过程中的真菌进行初步分离和鉴定,探究各种不同贮藏处理对甜樱桃贮藏保鲜中
学位
梨(Pyrus)果实风味受多种因素影响,有机酸(Organic acid)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不同种类的有机酸给人不同的口感。有机酸在梨果实中的合成机理已有较多报道,但其积累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不同的梨属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筛选参与果实苹果酸积累的功能基因和转录因子,为解析梨果实酸度分子调控机制,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调控及遗传改良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bPH5参与梨果实苹果酸的
学位
提质增效是当前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果园生草可以改善果园生态、促进土壤肥力提升,提升果实品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果园生产,尤其自然生草技术由于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草被,适应性强,果园生态多样性高,投资少,开始在旱区苹果园中应用,但对其旱地苹果园草被特性、管理技术的系统研究欠缺,影响了其应用和推广。为此,本论文以洛川苹果园为代表,系统研究了旱区果园草被特性、刈割模式及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
学位
香气是苹果果实的重要性状,影响着果实的风味品质。果实香气通常由众多挥发性物质共同组成,故进行挥发性物质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苹果品质改良以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苹果品种(‘瑞雪’、‘瑞香红’、‘秦韵’、‘华冠’)及其亲本为试材,分析其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同时以‘富士’ב金冠’的F1代杂交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苹果主要挥发性物质的遗传特性进行了探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瑞雪’、‘瑞香红
学位
我国幅员辽阔,苹果大多种植于北方,因此容易遭受低温危害。晚秋早霜、冬季持续低温、花期霜冻等低温胁迫影响苹果树苗的成活、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进而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对我国西北部、北部苹果产区的苹果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一种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已被研究证实参与植物细胞体内多种生理生化代谢过程,能够提高植物环境胁迫耐性。为探索提高苹果
学位
无核是鲜食葡萄的重要性状,无核葡萄是葡萄育种的目标之一。传统的无核葡萄育种是通过有核葡萄×无核葡萄杂交,后代中无核率极低,育种效率低,而胚挽救可以无核葡萄作母本杂交,提高了后代无核率,并缩短育种周期,因而被广泛用于无核葡萄育种中。目前仍存在胚挽救成功率较低的问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胚挽救技术体系。本研究以5个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品种作母本,2个抗寒品种或杂种作父本杂交,共配置8个杂交组合,以
学位
我国是世界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最大的生产国,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由腐烂病菌(Valsa mali)引起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腐烂病菌的研究较多,但其关键致病因子及致病过程仍不清楚。从分子水平研究苹果腐烂病致病机制,可为进一步了解和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基础。病原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调控寄主防御反应,促进其在寄主中侵染与定殖。本研究基于
学位
目前陕西境内农田和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镉污染与铜污染给苹果生产埋下了隐患。多巴胺是儿茶酚胺的一种,它作为抗氧化物质参与活性氧(ROS)的清除工作,也作为信号传递分子参与植物细胞多种生理代谢活动的调节功能。多巴胺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与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自身的解毒机制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目前关于多巴胺在调控苹果重金属铜(Cu)、镉(Cd)胁迫中的功能研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分别以平邑
学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之一,该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极大制约了苹果产业的发展。挖掘苹果抗旱基因,探究其调控机制,可为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苹果抗旱新种质提供理论依据。N~6-腺苷酸甲基化(N~6-methyladenosine,m~6A)作为生物体内最普遍的RNA修饰,广泛参与m RNA的翻译、降解等过程。MTA是m~6A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甲基转移酶。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