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三甲医院肺栓塞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16至2020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全院首诊的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综合三级甲等医院PTE患者的分布情况、临床特点以及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PTE的综合认识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所有科室确诊为PTE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经CT动脉造影(CTPA)和/或肺通气/灌注(V/Q)扫描确诊;首次诊断的急性PTE;临床资料完整。由研究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与心脏超声结果,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等。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A组)与预后不良组(B组)。研究患者的科室分布、年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比较两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基线资料共纳入PTE患者696人,其中男性346例(49.71%),女性350例(50.29%),性别比为1:1.012,年龄15-96岁,平均年龄(63.06±14.57)岁。其中A组625例,男312例,女313例,年龄(63.12±14.69)岁;B组71例,男34例,女37例,年龄(62.52±13.50)岁。2.PTE患者的年龄与科室分布特点由患者的年龄构成所见,随着年龄增长PTE的患病率逐渐升高,60-69岁年龄段占确诊PTE患者的构成比首位。由科室分布情况可见,多数临床科室均有PTE患者被确诊,其中前五位科室分别为:呼吸与危重症学科298例(42.82%),普外科102例(14.66%),心血管内科89例(12.79%),肿瘤科38例(5.46%),老年病科25例(3.59%)。3.PTE患者的临床特征纳入病例中680例(97.7%)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其中高龄(576例、82.76%)、DVT(515例,73.99%)及高血压病(331例,47.56%)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B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患者前五位临床表现分别为呼吸困难(493例,70.83%)、下肢肿痛(213例,30.60%)、咳嗽咳痰(186例,26.72%)、晕厥(139例,19.97%)及胸痛(137例,19.68%)。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仅27例(3.88%),还有7例(1.01%)无症状。B组呼吸困难及晕厥发生率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异常表现为低氧血症(528例,75.86%)、低碳酸血症(220例,31.61%);低氧血症合并低碳酸血症(171例,24.57%)及I呼吸衰竭(147例,21.12%)。PTE患者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227例,32.61%),异常者以T波低平倒置(205例,29.46%)、ST-T段改变(132例,18.97%)及窦性心动过速(182例,26.15%)多见,SⅠQⅢTⅢ27例,仅占3.88%。心脏超声肺动脉压≥50mm Hg者284例(40.80%),右房、右室增大者214例(30.7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514例(73.85%),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98例(42.82%),腘静脉血栓104例(14.94%),腓静脉血栓101例(14.51%)。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心脏超声各指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TE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恶性肿瘤、脑卒中是PT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患恶性肿瘤比未患恶性肿瘤者预后不良风险增加1.075倍(95%CI:1.058-4.069,P=0.034);患脑卒中比未患脑卒中者预后不良增加0.930倍(95%CI:1.072-3.476,P=0.028)。结论:1.PTE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疾病,高龄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综合医院各学科均需要重视该病的预防、识别与规范化诊断。2.PTE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血气分析可表现为正常或异常,典型临床三联征及典型心电图SⅠQⅢTⅢ27少见。故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下肢肿痛、咳嗽咳痰、晕厥及胸痛的患者,有DVT者,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是否合并PTE,防止误漏诊。3.恶性肿瘤与脑卒中是PTE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指标,其使患者的预后不良风险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4例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Gitelman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基因检测报告,之后行突变蛋白功能预测,拓宽对Gitelman综合征的认知,为Gitelman综合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研究做了铺垫。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入院的Gitelman综合征患者,纳入4例Gi
学位
目的:探讨轻中度抑郁障碍(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MMD)患者与健康被试在基线水平以及MMD患者经过8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后脑功能的差异以及脑功能特征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索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改善轻中度抑郁障碍以及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方法:采集14例MMD患者以及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19例健康被试的资料。临床资料方面:在基线和经过8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后采集
学位
目的:探讨外伤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发生、临床特征及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至202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病理数据库的3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均经过病理学确诊,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血肿、皮肤表面瘢痕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复发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0.0对外伤性和非外
学位
目的:对瘢痕疙瘩的国际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2000—2020年关于瘢痕疙瘩研究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每年发表文献篇数、期刊和第1作者、国家与机构、研究领域、累计发表文献每年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ite Space5.6.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使用VOSviewer1
学位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测量不同类型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密度以及视网膜厚度,为进一步阐述弱视的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类型弱视患者的视网膜生理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得出更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部就诊的弱视患者进行研究。记录基本资
学位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认知训练方法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收集简易智力量表(MMSE)>24分,临床痴呆量表为0.5分的MCI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1例,训练组在给予健康宣教并进行痴呆危险因素的控制的同时使用一种新型认知训练方法进行系统性训练,每次50分钟,每周1次,共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健康宣教及痴呆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基线期(训练前)、访视期1(训练3个月后)、访视
学位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到2020年10月3年期间首次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甲状腺癌症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报告确诊为PTM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且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依据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分出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超声报告、手术记录,统计患者的详细病理资
学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患者进行铁死亡相关亚型分析,筛选与预后显著相关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建立列线图。方法: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具有临床数据的526例ccRCC患者、72例癌旁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采用围绕中心点划分(Partiti
学位
目的:本次研究将对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的绒毛组织进行检测,从而描述Ng BR、VEGF和P-Akt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在早期妊娠丢失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以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为早期妊娠胚胎的血管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1.研究对象来自2020年7月到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根据其流产原因将患者分为早期妊娠丢失的病例组与自愿终止妊娠的对照组,两组人数各25例;2.使用免疫组
学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血清白脂素(asprosin)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9例,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30-300mg/g,>300mg/g为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