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救治状况的多中心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临床救治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此类患儿的围产期咨询和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在2013—2017年出院的EPI和(或)ELBWI的住院资料及其母亲的分娩资料,并对其数量与构成比变化趋势、存活率、住院并发症发生率、母体相关影响因素、住院时长与住院费用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2392例EPI/ELBWI纳入分析,分别占当年新生儿科出院病人和出院早产儿数的0.84%(2392/284452)和2.8%(2392/85004),平均出生胎龄27.7±1.9周,平均出生体重919±158g;存活出院1445例(60.4%),积极救治无效死亡350例(14.6%),放弃积极治疗后死亡597例(25.0%)。2392例EPI/ELBWI在2013—2017年的数量分布与构成比分别为331例(13.8%)、418例(17.5%)、458例(19.1%)、574例(24.0%)和611例(25.6%),在当年新生儿科出院患儿和出院早产儿中的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68.636、73.463,均P<0.001)。在2013—2017年的实际存活率分别为56.2%、54.8%、60.9%、62.2%和64.5%,呈逐年增加趋势(χ~2趋势=11.424,P=0.001);胎龄<24周、24周~、25周~、26周~、27周~、≥28周的实际存活率分别为12.5%、38.8%、38.1%、52.8%、66.3%和67.4%,矫正存活率为33.3%、66.0%、64.6%、76.8%、84.7%和82.7%,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06.046、33.334,均P<0.001);出生体重<500g、500g~、600g~、700g~、800g~、900g~、≥1000g的实际存活率分别为5.9%、33.3%、32.8%、38.8%、56.7%、69.7%和68.0%,矫正存活率为50.0%、56.0%、54.2%、69.7%、77.2%、85.3和84.2%,均呈增加趋势(χ~2趋势=125.109、55.270,均P<0.001);珠三角地区的实际存活率、矫正存活率均高于非珠三角地区(χ~2=15.505、6.996,P<0.001、=0.008);妇幼专科医院的实际存活率、矫正存活率均高于综合性医院(χ~2=29.104、12.003,P<0.001、=0.001)。整体EPI/ELBWI的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9.0%(2130/2392)、生后28d需氧治疗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2.2%(1041/144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40.5%(625/1544)、医院获得性感染34.1%(656/1922)、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31.0%(578/1865)、动脉导管未闭26.9%(625/2327)、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3%(237/192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4%(82/1865)。与非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比较,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的存活率更高(χ~2=57.608,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更低(P<0.001或P<0.05),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更高(均P<0.05)。在2013—2017年,存活EPI/ELBWI(剔除死亡和转院治疗者)的首次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15380(79586,158740)元,住院时长中位数为70(57,85)d,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665(1310,2113)元;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住院总费用中位数、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259、0.302,均P<0.001),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r=-0.359、-0.239,均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5分钟Apgar≤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辅助通气治疗、放弃积极治疗、母亲患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EPI/ELBWI在出生早期(≤7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胎龄的增加、广深地区出院、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膜早破、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以降低风险;前置胎盘/胎盘前置状态、宫颈机能不全、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有创辅助通气治疗、放弃积极治疗是导致在出生早期后(>7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出生体重的增加可以降低风险。结论:进入新生儿接受治疗的EPI/ELBWI在逐年增多,存活率逐年增加;存活率、住院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与多种因素相关,放弃治疗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而安全控制是保障其稳定飞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无人机的发展,被控对象、作业环境、飞行工况日益复杂化,对其任务执行品质和作业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无人机的安全可靠飞行受限于多种因素,包括复杂环境中的静/动态障碍物、系统部件故障、多源异质干扰、以及系统自身能力限制。首先,随着作业环境变化和空间拓展,无人机在执行作业任务时可能遭遇静/动态障碍物,因气动约束、
学位
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对遗传信息进行储存和传递。核酸具有多态性,通过碱基之间的Watson-Crick氢键和Hoogsteen氢键连接形成多种二级结构,包括发卡环、三联体、G-四链体(G4)和i-motif等。其中G-四链体由富含鸟嘌呤的核酸折叠而成,四个鸟嘌呤形成二维G-平面结构,两个以上的G-平面通过π-π堆叠作用构建稳定的G4。G4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并且参与DNA复制
学位
与折射式光学元件和基于动力学相位的传统衍射型光学元件相比,基于几何相位的平面光子学元件可以增加系统的自由度,具有体积小、轻薄、精度高、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几何相位衍射光学元件及其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液晶,作为一种特殊的三维自组装软物质形功能材料,因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而在显示和光子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液晶的几何相位元件因其可对光的偏振、相位、波矢等进行调制
学位
多视角三维人体骨架重建是一种利用多视角图像/视频实现三维人体建模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影视动画、电子游戏、运动分析、医疗康复和互动娱乐等领域,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多视角三维人体骨架主要包括基于标记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和纯视觉的多视角3D人体姿态估计两种实现方式。近年来,尽管针对这两种方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基于标记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在多视角特征点匹配过
学位
有机污染物具有潜在的毒性,并且难以降解,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因此,开发有效的有机污染物治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光催化技术因具有高效、绿色、低成本等优势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其中,二维层状铋系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可调谐的电子结构以及高度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有助于加快光催化反应的进行,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要发掘该廉价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拓宽其光谱响应范围,提升其光生载流子的分离
学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面对和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相对于经济增长中对“规模”和“速度”的关注,它更注重“质”和“效率”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反映了中央政府已改变“唯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标准,开始向包含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在内的“多元”政绩考核标准转变,体现了对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高度重视,是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建设新
学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制备高价值含碳燃料,是实现碳循环-碳中和的潜在技术途径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在探索和开发经济高效的CO2还原催化剂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产物可从C1调控到C3,比如:一氧化碳、甲酸、乙醇、和正丙醇等。在众多的CO2还原产物中,CO和HCOOH被认为是最重要的2电子还原产物,无论从工艺成本,安全性或是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中性水
学位
有机杂稠和曲面共轭体系结构多样且物理性能可调,其自由基离子不仅拥有共轭分子的特性,还兼具电子和自旋属性,是一类独特的光电磁有机功能材料。这类分子材料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有机自旋器件、有机光电器件和有机储存材料等领域蕴藏重要的应用前景。杂稠和曲面共轭分子的氧化或还原型自由基也是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扭曲苝核为母体,通过共轭延伸,发展了新型的杂稠和曲面共轭分子及其离子共轭自由基,
学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集成器件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为此,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新型的信息载体和人工带隙材料。声子晶体具有结构可调、缺陷可控、易于加工和观测等优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最近,拓扑声子晶体因其独特的鲁棒边缘态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声学边缘态受能带非平庸拓扑特性保护,能够表现出免疫结构缺陷、背向散射抑制和低损耗单向传输等优异性能,在声信号处
学位
所谓民生,主要指民众生计生活和生存的基本状态,具体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及各种社会保障。这些看来似为相对狭义且具体的意涵,又密切关联着社会与国家层面的“大问题”,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学界普遍关注。本文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且主要是专业知识分子为对象,考察这一知识群体对中国社会底层民生的深切关怀,聚焦他们对民生问题的观察、思考和认知,分析其由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