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外显子测序筛选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遗传家系候选致病基因及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AR家族基因变异小鼠模型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临床上收集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血液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全外显子测序获得遗传家系基因测序结果;2.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对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候选致病基因及位点;3.针对筛选出的候选致病位点及基因,构建携带目标基因和位点变异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探究候选基因和位点的突变对动物模型的表型影响,以及对候选致病基因及位点的致病机制做出初步探索。方法:1.在充分取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家系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参与课题的成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存在,收集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的血液样本,提取血样中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2.基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hg19,通过GATK、FastQC等软件获取变异位点;通过SIFT、SnpEff、clinvar、DAVID、SeattleSeq等进行变异位点功能注释;以及通过NCBI dbSNP、HapMap、ESP、ExAC等数据库进行筛选。根据突变基因及位点的生物信息特点筛选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3.通过应用 UniProt Browser、Mutationassessor、PSIPRED、SWISSMODEL 等软件对候选突变位点进行生物学功能评分,对相关的蛋白质结构进行建模和预测,对比突变前后的结构变化,评估突变可能造成的有害性;4.针对筛选和评估后所得的候选致病基因和位点,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基因工程动物模型;本研究通过构建sgRNA载体、Cas9载体,目标动物超数排卵、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动物传代、基因型鉴定,获得两个基因品系的纯合子小鼠模型,包括一个基因敲除的模型和点突变的模型;5.通过将纯合子小鼠与同一代出生的野生型小鼠进行对比,表型观察确认肉眼可见的异常发育情况,并拍照记录;应用影像学检查如MRI检查探究纯合子成年小鼠与野生型纯合子小鼠的发育差异;获得纯合子的雌、雄小鼠后,使其交配繁殖获得纯合子小鼠胚胎,应用组织胚胎学实验技术,对获得的胚胎进行组织切片制作及HE染色。结果:1.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共收集5个唇腭裂遗传家系,并完成全外显子测序,选取其中遗传学资料相对完善、流行病学情况较为清楚的3个遗传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筛选;2.对3个家系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位点注释、分析筛选,获得IRF6、CDH1、PTPRF、PTPRD等候选致病基因及位点;3.对候选致病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这些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和建模分析,IRF6、CDH1、PTPRD等基因的突变位点对蛋白结构产生不良影响;4.针对候选致病基因PTPRF、PTPRD构建基因工程动物模型,构建Ptprd点突变的小鼠模型和Ptprf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通过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一代测序获得了纯合子小鼠模型;5.纯合子小鼠模型颅面部出现的表型包括腭裂及面部发育异常,面部发育异常表型包括双侧眼球发育不对称,面部软组织较对侧萎缩。同时发现泌尿系发育异常;6.纯合子胚胎研究、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切片发现小鼠胚胎存在不完全致死、单侧眼球缺失、双侧腭裂、单侧腭裂、泌尿系发育异常等情况。结论:1.本研究筛选获得的IRF6、CDH1、PTPRF、PTPRD等候选致病基因及对应位点可能为中国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风险致病基因;2.本研究发现候选致病基因Ptprf基因缺陷的动物模型颅面部发育异常,包括眼球发育异常、腭裂,并存在不完全致死的情况,该基因可能是我国颅面部出生缺陷的致病基因之一。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以不明原因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为特征。HCM的患病率在1/500以上。既往研究认为HCM是单个基因的罕见变异以孟德尔遗传模式导致的疾病,大约半数患者中能够发现致病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为8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包括MYH
高质量的医学本体,可以打破不同医学文本数据之间的藩篱,使得医学数据能以统一的标准形式被各类信息处理方法充分利用,进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医学知识表示体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临床应用。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国内的生物医学本体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因此我们急需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医学本体构建策略与技术路径,来实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与中文临床生物医学数据间的有效融合
研究目的1、建立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通过三维数字化测量,分析并计算术前缺损体积、术后成骨效率,为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实现齿槽嵴裂的术前准确测量,术中精准修复,术后定量评价。2、基于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探讨rhBMP-2对齿槽嵴裂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的影响。3、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体浓缩骨髓血复合β-TCP支架材料对齿槽嵴裂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卒中患者总数的8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位于梗死核心区的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毗邻梗死核心区的区域被称为半暗带区。由于处于缺血缺氧环境中,位于半暗带区域的细胞不再具有电生理活性,但仍保持代谢活性,因此提升半暗带区细胞存活率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胶质细胞第一时间响应脑缺血损伤,发挥免疫作用。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以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患者除外貌受损之外,还会发生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及皮肤科的难题。Warburg效应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作用增强的代谢异常现象,最先在肿瘤中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KFs
第一部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18年经验背景及目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速是ACM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患者。室速消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没有研究显示其能延长寿命,减低死亡率。目前关于消融的长期随访数据非常有限。该研究描述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队列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组了 2000年六月至2019年三月
胰岛素过敏是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伴随问题,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后,胰岛素过敏临床患病率大幅下降,但与之相对的诊治越发困难。目前国内及国际针对该病更多围绕着其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尚缺乏对其病因的探究。本研究旨在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的胰岛素过敏患者诊治方案,及对该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初步讨论。方法:1收集既往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符合胰岛素过敏诊断的患者病历资料,在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后,
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均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当PA患者同时合并RAS时,患者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且RAS可能影响PA筛查试验的结果进而造成漏诊,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目的:分析PA合并R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卧立位试验结果分析RAS对PA筛查试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
碎裂QRS波对预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目的: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尤其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0CM)患者中,与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等不良预后有关。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sV),占所有亚型的80-90%,通常在遗传易感人群中由于创伤、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引发([1]。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标志性特征包括表皮的明显改变,即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同时伴显著的炎症细胞浸润[2]。角质形成细胞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和免疫回路,是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