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效果研究 ——行为测度、效应评估与优化路径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吸纳就业、激励创新、促进投资等方面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减税降费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近些年来,为鼓励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措施。其中,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是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全面准确地评估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并探究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的可行路径,对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小微企业面对减税激励会做出何种行为反应?减税政策实施的多重目的是否实现?又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碍于数据及识别方法等方面的限制,鲜有文献对此给予清晰的回答。而对这些问题予以全面准确的探究,对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和提振中国宏观经济无疑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这就构成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对减税激励小微企业是否有能力做出行为反应是检验减税能否取得较好成效的第一步。对此,本文利用小微企业在减半点附近存在策略性操纵行为这一特征事实,借助群聚分析方法(Bunching)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测度了小微企业面对减税激励的应税收入弹性并进行多维分析,以充分刻画小微企业对所得税率变化的行为反应程度,为研究小微企业减税落地效果提供重要指标参考;二是小微企业在做出策略性行为反应后,是否真正从减税中获得了切实好处?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利用群聚分析方法在因果识别上的独特优势,从企业和职工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所得税减税对小微企业行为的微观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双方从减税中的获益比例,为深入评估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效果提供重要微观证据;三是我国近年来针对小微企业实施的大规模减税政策规模巨大,但仍旧面临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不高的现实问题。对此,为探寻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的可行路径,本文从提高小微企业税收遵从是保障国家税收收入并进一步提升减税获得感的迫切现实需求出发,基于纳税中介机构视角考察了提高小微企业自愿合规性的有效途径,为后续进一步推进并落实大规模减税政策提供实践参考。首先,为考察小微企业面对减税激励如何做出行为反应及反应程度大小,本文通过准确测度小微企业对所得税率变化的应税收入弹性对该问题予以充分探讨。传统估计应税收入弹性的方法由于难以解决内生性问题导致估计结果存在较大偏误,而前沿的群聚分析方法能有效利用政策断点附近税率变化产生的策略性操纵行为进行识别分析,不用克服内生性问题对结果的干扰,估计结果非常稳健,从而为准确测算小微企业应税收入弹性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此本文基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利用小微企业存在策略性操纵行为这一特征事实,借助群聚分析方法实证测度并比较了小微企业在不同年份不同减半点下的应税收入弹性差异,进行了地区异质性分析并探究了纳税操纵企业的特征,还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就减税激励下的福利效应予以分析。结果表明,面对减半点附近平均税率的变化,小微企业会做出策略性行为反应,且随时间推移及摩擦因素的减少,有更多小微企业能够做出策略性行为反应,使减税政策更充分落地,此外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会带来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这为深入评估小微企业减税落地效果提供了重要指标参考。其次,在考察小微企业减税的微观影响方面。本文认为,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实施大规模减税的目的是多重的,其不仅要减轻小微企业税负,更要通过减税保障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并稳定就业基础,以提振中国宏观经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冲击背景下,减税政策能否惠及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以及稳定就业市场,是评价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对此,本论文基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克服由于企业策略性操纵行为存在导致传统识别方法如DD、RD等失效的问题,利用群聚分析方法在因果识别上的独特优势,参考Diamond&Persson(2017)文章做法,从企业及职工两个维度,因果识别了减税激励对小微企业行为的微观影响。一方面考察了减税对企业税负及经营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考察了减税对职工就业及薪酬待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究了减税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估算了企业和职工双方在减税政策中的受益比例。结果发现,减税会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并改善企业经营状况,还会提高企业职工就业水平及薪酬待遇,而其中的作用机制是减税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并促进了产出及投资的增加,从而实现让企业和职工均从减税中获益的目的,进一步估算的双方获益比例分别为48%和52%,这为客观评估当前小微企业减税政策实施的微观影响效果及掌握当前税收归宿的流动方向提供了充足的经验证据。再次,本文探究了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并创造更大减税空间,是后续大规模减税政策持续落实并推进的迫切现实需求。本文认为,小微企业作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以及减税降费的重要受惠主体,其纳税行为是否规范是税收能否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大规模减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现实纳税实践中,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素质差,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其纳税合规程度较低,大量企业未按法定税负足额缴纳税款,这严重降低了其在减税中的获得感,也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减税空间,更不利于小微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因此,规范小微企业纳税行为成为稳定国家收入来源并充分落实减税实施效果的重要现实选择。考虑到税收稽查、审计等强征管方式难以成为抑制企业逃避税的内在动力,使得通过纳税中介服务规范提升小微企业的自愿合规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微观企业纳税数据和双重差分法(DD),以代理记账行业协会成立为外生冲击,考察了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对小微企业税收遵从的影响,并进行多维异质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还进一步探究了纳税中介规范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税中介服务规范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纳税遵从,而小微企业纳税行为的规范进一步促进了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这说明通过规范纳税中介服务可以实现国家和企业的双赢格局,这为之后进一步扩大减税空间及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提供了可行路径选择。从研究创新性的角度看,本论文关注的宏观减税政策实施效果及优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长期探究的热点话题,但较少有学者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对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因此具有一定边际上的贡献。一是本文在中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下,以规模庞大的小微企业为观察对象,从微观视角全面细致地探究了企业所得税领域的减税政策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这不同于以往研究更多关注规模上企业在流转税领域的减税政策效果及优化问题,具有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二是本文在量化小微企业对所得税率变化的反应程度基础上,识别了减税对小微企业行为的多方面微观影响,从而实现了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传递及目标实现过程的完整评估。三是本文克服数据及识别方法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小微企业面对减税激励存在策略性操纵行为这一特征事实,借助新近发展起来的群聚分析方法和多年份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全面准确地估计了减税激励下小微企业的应税收入弹性和微观影响效果,克服了已有研究的数据障碍及识别方法难题,为科学评估小微企业减税政策实施效果提供重要经验证据。四是本文从内部因素入手,将小微企业纳税合规程度较低作为制约小微企业从减税中获得切实好处的重要因素,基于纳税中介服务规范化视角寻找合理的外生冲击,实证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微企业税收遵从,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减税空间并提升小微企业减税获得感提供重要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基于中国非焦煤资源丰富及天然气缺乏的国情和迫切发展绿色冶炼的现状,开发了煤基回转窑直接还原法的含锌渣尘协同处置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为14%,压力为20 MPa,内配无烟煤用量为9%,膨润土用量为1%时,生球块的成球率为83.4%,落下强度为6.00次/(0.5 m),抗压强度为32.6 N/个,爆裂指数为0.3%;干球块的干燥脱粉率为0.5%,落下强度为19次/(0.5 m),抗压强度为1
期刊
随着收入增长、福利意识觉醒与消费结构的升级,社会与民众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期待愈加强烈,甚至已经从“质量安全”跃升至“营养安全”,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却受限于农副产品生产企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特征存在高昂的监管成本,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还使得食品质量违规群体逐渐从早期的小作坊开始向大公司与深加工厂商蔓延,甚至一定程度上演化为“行业潜规则”,造成消费者基于“品牌”的食品安全识别标尺失效,
学位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庞大的消费群体,而且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国开展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国内经济平衡与充分发展的关键因素。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新成就,但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就中国开展对外贸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相应部署,由此形成了习
学位
进入21世纪,各类突发灾害发生的频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递增的态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也给国家的应急管理体系带来极大挑战。当前阶段,我国的灾害管理均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尽管在灾害的预防、处置和恢复过程中,政府可以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组织、权利等优势,但是由于面临风险的不确定性,政府在独自应对各类灾害的过程中,其局限性也开始显露出来。事实上,企业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灾害、
学位
以港口企业和物流企业所构成的港口供应链网络是海洋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海洋与腹地的重要纽带。因此,港口供应链网络及其服务节点运行的稳定性与货物进出口的可靠性密切相关。然而,由于该服务网络中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以及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服务网络中的节点企业,例如,港口企业和物流企业,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的威胁,风险一旦发生会造成其服务能力受损或中断,进而会对其他服务节点产
学位
贫困是阻碍全球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按照世界银行确定的日均收入1.9美元的绝对贫困线标准,2020年全球仍有7.2亿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线之下,极端贫困率9.5%。新中国成立初期,贫困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1979年末全国贫困人口高达7.7亿。为了摆脱贫困的状况,我国先后实施体制改革扶贫、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效果,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按
学位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改革及由此形成的央地政府间高度分权的治理架构,在形成了地方政府间竞争格局同时,也被理解为实现我国增长奇迹的重要制度源泉。但遗憾地是,在中国经济总量“高增长”的乐观表现之下,长期的粗放式增长也衍生了诸多深层次问题,与收入分配差距日趋扩大、消费低迷导致增长持续性成疑伴生的,是中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而这其中,财政分权引致地方政府行为异化与执行偏差进而降低了环境治理效率,已经成为现
学位
文章针对国内外典型的钢铁企业含锌固废处置工艺的设计和实际生产数据,全面分析了基于融态还原分离的DK高炉工艺、固态还原分离转底炉工艺和回转窑工艺的碳素消耗、燃料结构、工序能耗、产品特点等关键指标,提出了各工序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技术方向,为企业针对自己的资源和能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工艺技术提供借鉴。
期刊
当前,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速下滑、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经济问题,正经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更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而金融支持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金融资源错配是制造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企业技术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尤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未能取得显著提升。低效要素配置诱致企业偏离最优技术选择是主要原
学位
我国商事仲裁的发展具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特征。由于缺少商人自治传统,我国仲裁制度长期由政府主导。在1995年生效的《仲裁法》明确了仲裁的民间性和独立性。但我国的《仲裁法》并未完全采纳《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下称“《示范法》”)的立法模式,而以仲裁委员会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机构仲裁制度。在我国《仲裁法》颁布初期,是否应当引入临时仲裁制度就成为了讨论的热点问题。尽管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发展呈上升趋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