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引黄灌区农业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以石嘴山市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a20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要在黄河流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域辽阔,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因为经济发展、资源开采、人口增长等诸多因素,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但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低,尤其是水资源利用粗放,加之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文章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从“发展与保护、存量与增量、城市与乡村”这三大关系切入,分析区域土地利用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系统问题,确定水资源承载约束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土地利用模式优化。通过对研究区域石嘴山市开展在“城乡发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等不同发展导向下的土地利用情景系统动力学模拟,发现:农业发展导致水资源与土地利用的不匹配,而处理好西北干旱区农业用水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取决于区域农业格局的优化。因此,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切入开展西北干旱区引黄灌区农业格局优化研究,通过以水定需落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刚性管控,通过合理布局落实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约束,通过优化发展时序实现区域长远的高质量发展。在微观层面,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乡村振兴。在中观层面,以农业格局为纽带,通过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有序的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形成“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间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在宏观层面,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全局,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区域格局优化政策建议,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推动西北干旱区乃至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人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美好生活。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大气环境作为生态状况的直观反映也愈发被重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能够影响环境和气候,危害极大的污染物。PM2.5污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土地利用等因素对PM2.5的影响,系统理解污染形成机制,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国土空间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基于空间统计分析进行污染物分布的模拟预测,详细、准确了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与失能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日益威胁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识别人口健康老龄化的环境风险因素并量化其导致的健康折旧,对于促进健康保障和疾病预防,推动环境保护和相关社会政策,并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十四五”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地区历史空气污染物数据,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这一健康
学位
新型研究型大学承载了中国本土研究型大学模式创新的重任,其中不仅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及实现中国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结构方面,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比较,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深刻而广泛。此外,已有研究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治理结构有了较多的案例总结,但新型研究型大学社会参与治理的路径和机制仍有待理清。
学位
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个体需求的多样化、社会风险的多元化,也要求商业保险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好的补充保障作用。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影响商业保险参保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较少有学者从人格特征角度对商业保险参保决策进行思考。本文正是从人格特征这一心理学视角出发,思考不同性格的个体在商业保险参保决策方面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并进行机制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影响
学位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为农民提供居住保障的土地制度,依托宅基地而建造的农村房屋是农民的私有财产。当作为房屋所有权人的村民去世后,房屋可由其继承人取得无可争议,但由此也便引发了宅基地因农村房屋的继承而被长期占用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被房屋继承人所继承?如若不能,继承人又应该凭借何种方式,取得怎样的宅基地权利?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法律对这一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现实中存在不同的处置
学位
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保障农民权益和提升农民福利为出发点。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空间区位下宅基地的价值和功能不同,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机制与结果也不同。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政策本身的分析和基于宏观空间尺度的研究,以农户为研究主体、并从微观空间尺度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村庄区位尺度的农户宅基地制度改革福利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已有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本文基于森的功能福利理论
学位
在近期内外部环境压力之下,耕地“非粮化”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该现象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不可小觑,另一方面,适度的耕地“非粮化”,尤其在大都市郊区,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多功能发挥。随着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耕地“非粮化”治理正式拉开序幕,然而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了诸多现实问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多功能、
学位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面对建设用地紧缺、矿区环境恶化的现实背景,开展矿山废弃地整治是增加土地有效供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废弃矿山整治的研究成果以针对个案的实证分析为主,大多聚焦于探究废弃矿山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实践与经验,而对案例背后的内在机理与治理模式等理论研究付诸阙如。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矿山废弃地整治成为未来发展的主
学位
在万物互联的开放科学时代,面对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倾向于独立管理的现状,识别和构建科学数据与科技文献的关联成为推动科学数据开发获取、共享和重用的重要举措。其中,规范化的关联目前主要是通过赋予数据统一标识符(DOI)、建立数据仓储、进行数据出版等方式构建,而大多数非规范化关联则倾向于采用基于人工或基于规则的方法识别和提取,人工参与度高、普适性差和耗时太久,不能应用于开放领域的大规模文献,因此需要引入自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环境污染事件也严重威胁到人类和水生态系统健康。日益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畜禽产品的高需求,由此产生的饲料需求和过量肥料利用给土地、环境和气候变化造成了极大压力。不同畜禽的污染排放和饲料利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单胃动物,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低,氮素(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和甲烷(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但反刍动物能将人类不可食用的纤维素(草和作物秸秆等)转化为高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