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郊区耕地“非粮化”的驱动机制与治理路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内外部环境压力之下,耕地“非粮化”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该现象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不可小觑,另一方面,适度的耕地“非粮化”,尤其在大都市郊区,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多功能发挥。随着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耕地“非粮化”治理正式拉开序幕,然而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了诸多现实问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多功能、耕地“非粮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治理的视角出发,聚焦大都市郊区耕地“非粮化”问题,完善耕地“非粮化”理论认知,以东莞市水乡功能区为研究区,分析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探究耕地“非粮化”的驱动机制,并提出大都市地区耕地“非粮化”的治理路径,以此为现实耕地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界定了耕地“非粮化”的定义,辨析了相近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客观分析耕地“非粮化”的影响与作用,根据不同耕地“非粮化”行为对耕地质量的损害程度,制定了耕地“非粮化”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刻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的研究分析框架。(2)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调研走访,提取耕地“非粮化”地块信息,2010-2020年,东莞市水乡功能区耕地“非粮化”比率稳定在65%左右,其中,微弱损害类占比六至七成。耕地“非粮化”现象发生在五个镇内,其中,微弱损害类、渐进损害类在麻涌镇分布最多,严重损害类在道滘镇分布最多。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发现各类耕地“非粮化”地块的破碎度急剧上升,集聚度微弱下降,地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加。通过全局及局部Moran’I指数分析东莞市水乡功能区各类耕地“非粮化”的集聚现象,2010-2020年严重损害类整体呈现集聚分布,2010-2015年微弱损害类整体呈现集聚分布。(3)采用两种视角,分别从行为主体以及土地利用出发,探究“人—人”、“人—地”之间交互作用对耕地“非粮化”的驱动机制。使用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之间的博弈过程,揭示农户种粮与不种粮决策的管理驱动机制。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地块尺度自然、区位、制度等多因素对耕地“非粮化”利用的驱动机制。(4)针对行为主体博弈心理,借鉴威廉姆森的制度分析框架,融合为“制度环境—政策工具—资源利用”分析框架,设计耕地“非粮化”的治理体系,协调多方主体利益。针对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结合自然资源治理的经验模式,加强空间管控,制定“监测—评价—预警—调节”的耕地“非粮化”治理环节,推动其实施落地。
其他文献
随着欧盟境内临时迁移人口数量及跨境寻求医疗服务的患者数量的增多,如何实现这部分临时迁移人口的医疗保障的输出与准入成为了欧盟的一项政策议题。为了满足临时迁移情境下,欧洲公民所产生的计划性与非计划性就医需求,欧盟为此打造了一套医疗保障跨国协调机制。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与数据分析的方法,运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体化观察视角——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并将其融入一体化过程理论来构建本文用以研究欧盟医疗保障政
学位
高等院校作为开放的“创新策源地”,其创新活动对本地区以及外部地区均具有很高的正外部性。近年来地方政府频繁出台政策抢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将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本地区的汇聚与转化作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路径,实质上影响了我国高等院校对区域的服务支撑能力的空间最优分配。因此,如何促进高校更高质量赋能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双一流”建设布局为战略抓手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已上升为国家创
学位
考虑到税负与家庭实际负担能力的对应性,我国探索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以期减轻家庭负担,缩小收入差距。然而其是否能真正的实现政策目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家庭福利还存在疑问。在目前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基于“提低、扩中、调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收入分配效应的研究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将首先基于税收公平、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手段三个角
学位
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已有20多年,期间不断出现对其公平性的质疑,2020年初社会上出现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废的争论。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追求和“房住不炒”的市场基调下,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公平性面临哪些困境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关注住房公积金内部不公平问题中收入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金额的影响,对把握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H市Y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13-2019年
学位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大气环境作为生态状况的直观反映也愈发被重视。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是一种能够影响环境和气候,危害极大的污染物。PM2.5污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土地利用等因素对PM2.5的影响,系统理解污染形成机制,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国土空间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基于空间统计分析进行污染物分布的模拟预测,详细、准确了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与失能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日益威胁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识别人口健康老龄化的环境风险因素并量化其导致的健康折旧,对于促进健康保障和疾病预防,推动环境保护和相关社会政策,并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和“十四五”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地区历史空气污染物数据,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这一健康
学位
新型研究型大学承载了中国本土研究型大学模式创新的重任,其中不仅包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以及实现中国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治理结构方面,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比较,社会主体参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深刻而广泛。此外,已有研究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治理结构有了较多的案例总结,但新型研究型大学社会参与治理的路径和机制仍有待理清。
学位
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个体需求的多样化、社会风险的多元化,也要求商业保险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好的补充保障作用。大量国内外文献对影响商业保险参保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较少有学者从人格特征角度对商业保险参保决策进行思考。本文正是从人格特征这一心理学视角出发,思考不同性格的个体在商业保险参保决策方面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并进行机制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影响
学位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为农民提供居住保障的土地制度,依托宅基地而建造的农村房屋是农民的私有财产。当作为房屋所有权人的村民去世后,房屋可由其继承人取得无可争议,但由此也便引发了宅基地因农村房屋的继承而被长期占用的问题。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被房屋继承人所继承?如若不能,继承人又应该凭借何种方式,取得怎样的宅基地权利?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法律对这一问题尚未有明确规定,现实中存在不同的处置
学位
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保障农民权益和提升农民福利为出发点。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空间区位下宅基地的价值和功能不同,宅基地制度改革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机制与结果也不同。以往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政策本身的分析和基于宏观空间尺度的研究,以农户为研究主体、并从微观空间尺度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村庄区位尺度的农户宅基地制度改革福利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已有研究体系的完善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化。本文基于森的功能福利理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