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境下商务英语教师语用身份话语建构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用身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语用学领域语用身份被看作是在一定语境中的社会身份,是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语言手段而建构的。同时,语用身份是具有动态性的。此前关于语用身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话语、商务话语、医患话语、法庭话语和课堂话语等话语,关注专家、广告主、医生、律师、辩论者和英语教师等研究对象。关于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身上。然而,鲜有研究从微观角度分析课堂话语来探讨商务英语教师语用身份的构建。本研究以语用身份论为理论基础,选取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组的10个课堂话语样本作为语料,采用UAM语料库工具对语料数据进行标注。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述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商务英语教师通过课堂话语建构了哪些语用身份类型?2.商务英语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话语实践来构建这些身份的?通过统计和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共发现1660个T单位用于构建商务英语教师五类语用身份,包括传授者、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资源提供者,频率分别为39.03%、25.36%、19.58%、11.93%和4.10%。2.商务英语教师的语用身份是由不同话语实践的选择构建的。传授者身份主要是通过陈述、总结和模糊限制语来构建的。引导者身份通常由询问、陈述、设问句建构。组织者身份大多数通过询问、通知、命令来构建。评价者身份是由赞扬、肯定话语、感谢构成的。资源提供者身份主要是通过陈述来构建的。研究结果表明,商务英语教学更多地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商务英语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商务英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构建了指导者、组织者、评价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语用身份,强调在商务环境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在理论上将语用身份论的应用拓展到了对于商务英语课堂话语的分析上,在实践上有助于启发商务英语教师更好地通过选择课堂上的话语资源来构建多重身份,提高教学和交际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社会生活中,“建议”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人们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或为了事态的优化和更好发展接纳他人的建议。在俄语中存在着大量表示“建议”意义的语言表达形式。构式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无论是西方学者菲尔默(C.J.Fillmore)、凯(P.Kay)、莱考夫(G.Lakoff)、古登伯格(A.E.Goldberg)、兰盖克(R.W
学位
当今社会企业接受着公众的严格监督,一旦企业有任何冒犯行为出现,它们将承受整个社会的舆论批判。为了减轻相关负面影响,企业经常选择发布危机公关声明为自己辩护或向公众道歉。然而作为一类典型的体裁,从语言学视角对企业危机公关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为后续研究留下了许多探讨的空间。由于拥有广泛的用户,微信和微博成为了公司发布声明、传播信息的两大重要平台。因此,本研究将中国企业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危
学位
本文选择柳田国男民俗学中的“山中他界”思想作为研究选题。柳田国男是日本民俗学的开创者,他的研究对象是日本大正时代到昭和时代的日本普通民众。日本进行侵略战争时期,柳田国男认为战争扰乱了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因此必须解决有关死后的世界和灵魂存在的问题。他通过对日本民间习俗进行收集与阐释,还原了日本固有的“山中他界”思想,并解决了“死后世界”的问题,抚慰了逝者亲人的心。但其思想也暴露出柳田国男的民族主义倾
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服务实体经济是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前沿文献,发现:数字金融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将促进金融供需匹配、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而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证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创新有助于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小微企业融资和乡村振兴是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
期刊
邦达尔科的功能语法理论是建立在俄罗斯悠久的语言学历史之上,其语言学思想继承了俄罗斯传统语言学思想的精髓,而在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虽然有对邦达尔科功能语法学术思想本身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对其学术思想的根柢进行深入、系统地探讨。作者认为,邦达尔科的功能语法理论中蕴含的语言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且如同其理论一般是有因可循的,且我们以往的研究对邦达尔科功能语法中蕴含的俄罗斯语言学根柢的探讨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邦达
学位
随着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隐喻不再只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构筑了我们的概念系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手段。隐喻是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产生的,而经验说到底就是文化,所以隐喻的背后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于经验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因而会产生本民族独特的隐喻表达。文学作品中当然也存在着大量的隐喻表达,不同民族在隐喻表达上存在
学位
人类社会交往离不开语言,各国语言受之文化背景与历史的影响,会表现出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产生诸多言语行为,比如命令、邀请、道歉等等,“请求”也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表现。但“请求”行为,无论是从精神或物质上,或多或少都会对被“请求”方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因此,根据发话行为理论,实施请求需要人们采用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辅助策略来降低行为的侵害度。在收集先行研究时发现,中日两国围绕“请求
学位
众所周知,作为现代日语中表示客体移动的动词,“上げる”“下げる”在使用时并不完全对称,但对此两者的对比研究可以说少之又少。而对于此两者相对的移动动词“あがる”“さがる”的对比研究却很多,故笔者想以“あがる”“さがる”的对比研究为蓝本,进行“上げる”“下げる”的对比研究,探明两者具体的不对称关系。本文以现代日语中表示客体移动的动词“上げる”“下げ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库(BCC
学位
动词大多是多义动词。多义动词的多义之间有着某种关联性,多义中的拓展义往往是通过一定的认知手段由基本义拓展而来。所谓所属权转移动词,是指“受ける”、“与える”、“買う”、“売る”等表示物品所属权转移的动词。大部分的所属权转移动词都是多义动词,它们的基本义或多义之一表示所属权转移。由于语义拓展,动词的含义变得越发抽象,逐渐失去了所属权转移这一含义,甚至有时会作为功能动词使用。本文选择以“与える”和“受
学位
通过引用他人的研究,学术作者可以阐明其研究的知识背景,指出该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认同或批判他人的观点,并建立自己作为学术作者的身份认同。转述动词上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是否能恰当使用转述动词也成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转述动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多数研究重点都放在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学生硕士论文的对比上,对中国高级学术作者和专家作者在转述动词使用上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