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H19/miR--216a/ACTA2和STING/IRF3/IFNb1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雌激素调控LncRNAH19/miR-216a/ACTA2轴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基质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指子宫内膜组织(基质和腺体)出现在除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简称为内异症。它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表现多为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等,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约为10%,在不孕症女性中发病率高达50%,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并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能够完全根治内异症。虽然内异症在形态学上呈现良性表现并不影响患者寿命,但从临床行为学角度上来看子宫内膜组织具有与恶性肿瘤类似的特点,例如内膜组织能够异位种植、生长、侵袭和迁移等,因此该疾病也被称为“良性癌”,所以现代科学对内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位内膜决定论”指出子宫内膜的自身生物学特性是内异症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局部微环境的改变是影响内异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内异症的临床诊断“金标准”是腹腔镜手术下发现异位病灶,根据该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发现,异位病灶处多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这是因为内膜细胞侵袭和迁移到异位处发生周期性损伤修复,基质组织具有侵袭和迁移的能力并发生内膜基质纤维化向成纤维化转变,从而发生细胞粘附、胶原聚集最终形成纤维化,体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会导致内膜基质细胞发生基质纤维化向成纤维化的转变的加重,同时加速内膜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从而引起该疾病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慢性炎症、进行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等。LncRNAH19是第一个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H19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该非编码RNA在内异症中的研究尚不足。由于异位病灶纤维化包裹是该疾病发生发展和病理分级的重要标志,ACTA2作为纤维组织平滑肌细胞的重要标志物也是鉴定组织纤维化的指标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中的研究尚无报道,我们拟通过探讨H19、ACTA2在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和异位病灶纤维化包裹现象发病机制的研究,用以寻找新的诊断靶点和治疗手段。
  研究目的:明确H19在内异症中的表达变化,深入研究在位内膜中H19差异表达对下游基因的潜在功能影响和分子机制发挥的作用,尤其是解释异位病灶处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现象。探讨雌激素、H19、ACTA2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在位内膜功能的影响,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研究方法:本章节研究中,共纳入23例内异症在位内膜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配对23例女性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分别获取每组每人的子宫内膜原代基质细胞(euESC)进行研究。在表达量测定方面,通过qRT-PCR和WB实验验证H19和ACTA2在euESC的表达水平,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在细胞功能研究方面,使用EdU和CCK8实验研究H19和ACTA2对内异症euESC增殖水平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研究H19和ACTA2对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水平的影响;在验证分子机制方面,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19、ACTA2之间是否有通过miRNA参与调控的内源性竞争性RNA(ceRNA)相互作用分子机制,并经Luciferase实验验证该分子机制,为了进一步探讨ceRNA在内异症euESC的作用,通过RNA挽救实验验证miRNA在H19和ACTA2之间存在调控作用,并探讨是否影响内异症euESC细胞的功能;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最后我们通过对内异症euESC的雌激素加药处理,研究雌激素是否可以通过调控ceRNA分子机制对内异症euESC功能产生影响。
  结果:qRT-PCR和WB结果显示H19和ACTA2在内异症euESC中显著性高表达,且两者具有正相关性,但在对照组中两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别敲降H19和ACTA2后,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功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但在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方面,敲降H19可明显抑制内异症euESC的增殖水平,而敲降ACTA2并不能显著性改变内异症euESC的增殖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miR-216a-5p和H19、ACTA2具有靶向结合位点,结合Luciferase实验也验证了miR-216a-5p能够通过特异性靶向位点分别结合于H19的外显子区和ACTA2的3UTR非编码区,根据RNA挽救实验,我们也发现miR-216a-5p能够通过竞争性结合的作用抑制下游ACTA2的基因表达,也能抑制上游H19的表达,从而进一步调控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水平;针对雌激素的研究,通过短效时间的雌激素加药处理内异症euESC,我们发现雌激素可通过调控H19/miR-216a-5p/ACTA2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水平,但对细胞的增殖水平作用不大。
  结论:H19和ACTA2在内异症euESC中显著性高表达,且两者具有正相关性,而低表达的H19和ACTA2能够抑制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水平,两者间受到miR-216a-5p的特异性靶向结合位点的负向调控作用,并且影响内异症euESC的侵袭和迁移水平,雌激素也可通过调控H19/miR-216a-5p/ACTA2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euES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水平。
  第二章STING/IRF3/IFNb1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妇科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能够完全治疗内异症。内异症的病因复杂,因此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对内异症的早期预警、诊断和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位内膜决定论”学说除了认为子宫内膜生物学特性是内异症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外,局部微环境的改变也是内异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除了在上一章节针对内膜本身特性的研究以外,许多学者也发现患者自身内环境的改变是导致在位内膜能够在除宫腔以外部位种植、生长、侵袭和迁移的重要原因。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内异症是一个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调节异常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各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息息相关。一般认为在位内膜经过粘附、增殖、侵袭和迁移,免疫逃逸,新生血管形成,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形成异位病灶,这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功能失调和异位病灶免疫微环境失调两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免疫监视功能的降低、免疫杀伤性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减弱而无法有效清除异位内膜,免疫逃逸功能增强以致异位内膜生长。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腹腔镜手术发现异位病灶处通常伴随着炎症充血,内异症患者表现出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其中患者腹腔液中的巨噬细胞、细胞炎性因子、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物质等增加,从而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存活、增殖并导致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粘连。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和正常的内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STING即为干扰素刺激因子蛋白,是一种胞内DNA受体蛋白,能识别细胞质中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DNA磷酸化下游TBK1、IRF3等蛋白信号通路,进入细胞核后刺激细胞核释放干扰素b1释放到细胞质内,是一种天然免疫相关蛋白。
  研究目的:初步研究STING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深入探究该蛋白在内异症中发挥的功能和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内异症临床诊疗提供新的研究基础。
  研究方法:本章节研究共纳入15例内异症在位内膜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配对15例女性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其中4对内膜进行iTRAQ法的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前期研究后,初步筛选得出STING蛋白的差异表达后,用余11对标本进行WB实验和IHC实验验证,在功能实验中,使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系(HESC)检测STING蛋白对HESC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水平的影响,另外进一步研究STING蛋白信号通路在基质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结果:针对内异症在位内膜蛋白质组学初步筛选后,发现免疫相关分子蛋白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天然免疫相关的STING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随后验证该蛋白表达,根据WB结果发现,STING蛋白在内异症在位内膜组织显著低表达,而对IHC结果分析发现,STING蛋白在正常内膜组织中的基质和腺上皮均有表达,而在内异症中,主要在在位内膜基质部有表达,但在异位内膜组织中,STING主要在腺上皮中表达。进一步研究STING对内膜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后发现,低表达的STING蛋白能够促进基质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与STING密切相关的STING/IRF3/IFNb1信号通路在HESC细胞中,随着STING蛋白的低表达,该信号通路的作用也降低,主要表现为磷酸化的IRF3和TBK1表达降低,IFNb1的分泌水平降低。为了进一步研究STING/IRF3/IFNb1信号通路分泌到胞外的IFNb1对基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我们对低表达STING的基质细胞中外源性加入IFNb1,发现IFNb1能够逆转性降低基质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功能,但对细胞增殖水平逆转影响有限。
  结论:在本章节中,研究内异症在位内膜发现了具有明确低表达和促进细胞侵袭和迁移功能的STING蛋白,并发现STING蛋白在内异症的表达分布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在位内膜的基质和异位内膜的腺上皮表达,同时阐明STING可通过STING/IRF3/IFNb1信号通路在基质细胞中发挥影响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天然免疫相关的内异症病因学研究,为进一步拓展内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指导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脑发育缺陷,它们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管发育过程中的闭合异常引起,主要表现为脑的缺失、脑的扩张、脑膜的扩张和隐性脊柱裂。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 cells,NSCs)参与神经管闭合,它的增殖、分化和迁移是神经管正常闭合的关键,NSCs的分化异常导致脑发育异常。NSCs是神经系统中最不稳定的细胞,具有自
学位
研究背景  微生物组(microbiota),又称菌群,是人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肠道、皮肤、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器官中。菌群与机体存在共生的关系,其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生理、病理功能的改变。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正常人的尿道与尿液是无菌的”,对泌尿系统细菌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一些能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上。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以常规细菌培养的方式来诊断尿路感染(urin
学位
目的:了解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绝经症状的发生率、严重度及内部网络结构特点,探讨与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绝经症状有关的人口学及生活方式、临床相关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以期为中青年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绝经症状的精准化管理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 9年12月至2020年1 1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行化疗的522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D型人格
学位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基于Ahles癌症患者认知变化预测模型探讨社会人口学因素、认知储备、疾病特征、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与癌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系,明晰癌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放化疗科两病区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主要包括: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unctional Ass
学位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及照护者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索人格特征、死亡态度对其认知的预测作用以及二元关系,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发展及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月~12月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抽取145对肺癌患者及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接受程度调查问卷、14项D型人格量表中文版、中文版死亡
学位
目的:调查护士疲劳、职业幸福感及组织承诺现况,探讨疲劳以及职业幸福感对护士组织承诺的影响,并检验职业幸福感在护士疲劳和组织承诺间的中介作用,进而为提升护士群体的组织承诺水平提供实证研究支持。  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整群抽样法选取样本,于2019年4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疲劳量表、同情疲劳量表、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量表、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对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978名护士进行调查,最终收
学位
期刊
背景:  性发育异常(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DSDs)是一组表现为性染色体、性腺、外生殖器或性征不一致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年龄跨度大,病人多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就诊,但因无专科门诊,导致治疗及随访极为困难。性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如诊断延迟或误诊、手术方式及时机的确定、性腺肿瘤发生风险高及生育能力保护等,其中诊断延误导致治疗和社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