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对史迪威事件的报道研究(1942-1946)

来源 :钟丽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指派史迪威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总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指挥中缅印战场。然而在寻求合作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激化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当时的中美关系和世界各国的局势变化。这一时期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史迪威事件,并成为抗战时期多变的外交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缩影。当前关于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抗战时期的国际报道方面,所见研究成果不多,大多从中共党史的历史学或军事学角度出发,研究史蒋矛盾和史迪威事件爆发背后的历史原因,对重大事件媒介文本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发现。本文以《中央日报》与史迪威相关的142篇报道为研究对象,将报道分为史迪威在华(1942年-1944年10月)、离华(1944年11月-1946年)两个阶段,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框架分析等进行报道的类目建构,依次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结构分析。通过这些要素进一步探讨官方媒体如何报道重大国际事件,研究其媒介文本的呈现具有哪些特征,如何通过不同的宣传策略表现国民政府面对重大国际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影响其报道框架建构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中央日报》对史迪威在华期间的报道以中缅印战事为核心,其特征表现为正面宣传中缅印战场,凸显中国军队为主;重点关注英美盟国的动向,宣传与大国友邦的友谊;在报道的选择上对消息来源进行选择与加工,隐晦地表现官方所要表达的观点与立场。离华期间报道围绕综合社会话题,其特征多表现为牢牢把控话语主导权,使舆论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报道高度关注战时美国远东问题及对华政策。其报道框架的变化与国民政府对媒介的管控息息相关:战时的特殊背景要求《中央日报》必须坚持党国利益优先的报道原则;在高度集团化的媒介管制下,受到蒋介石全面控制的党媒演化为对掌权者的个人神化与政治崇拜,并最终沦为极权统治者的政治工具。《中央日报》作为战时国民党的官方媒体,在报道重大国际事件方面呈现出特有的技巧和策略,对深入认识抗战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中美关系,以及战时重庆的国际形象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对法国作家安托万·洛兰的小说《总统的帽子》的节选翻译,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具体分析和思考,形成翻译报告。该小说由4个独立而相互联系的故事组成,我选取第三个故事进行翻译,故事的主角是调香师皮埃尔·阿斯兰。报告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对作者及该小说进行介绍,接着分析了原文简洁而细致、轻快而略带讽刺的风格,和利用插叙来逐步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特点,以求在翻译中抓住原文逻辑,准确传达原文意
学位
“喜歌剧”又称“谐歌剧”,其“谐”字是取“谐谑”的意思,意指“有趣的、诙谐的”,带有一些讽喻性质的剧情,这种歌剧形式与“正歌剧”相对,其真正流行的时间是在十八世纪左右。本文要研究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就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喜歌剧”,是意大利三大著名歌剧作曲家之一,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的代表作,也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喜歌剧之一,这部作品正式奠定了罗西尼歌剧大师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
学位
本文的核心实际上是对身为女性主义导演的佩德罗·阿莫多瓦其电影作品中的男性身份及其相关的身体形象和男性特质进行研究,这是电影理论研究中往往被忽略但实际上却十分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社会建构的男性特质(Masculinity)的考察来“标识”男性的社会性别,同时这也在另一侧面确认出女性身份在性别关系中的位置。女性和男性之间的性别关系、权力话语是在二者互为依照和参考的对应中所生成的,而单独对任一一方的讨论和
学位
学术阅读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的学术基本功,是其积累专业知识和掌握研究方向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其创新科研成果、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不断普及,人类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阅读也从传统单一的纸质阅读拓展为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多元并存的格局,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研究生是学术研究领域的新鲜力量,是学术研究的主力,研究其数字学术阅读行为影响因素
学位
著名作家唐·德里罗(Don De Lillo)曾说过:“这就是技术的意义所在:它一边创造对不朽的渴望,一边威胁着毁灭世界。技术是脱离了自然的贪欲。”科技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却也正对让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人的权利带来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决策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个人权益构成了诸多风险挑战。个人数据权利作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基本权利越来越被许多国家
学位
美国文学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在研究某一理论在不同时空中迁移的过程时,提出了“理论旅行”这一概念,指出旅行有四个步骤:首先是起点,为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其次是横向距离,即旅行中穿过的那条充满语境压力的通道;然后是接受和抵抗,是旅行中的一系列条件;最后是到达,理论抵达并融入新的语境。萨义德的“旅行”是一种隐喻,象征地域和文化间的跨越和转化。翻译是把一个文本带入另个一语境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被视作一个旅
学位
法律规定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为了更好实现法的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自由裁量权因具有灵活性和主观性,却难以被有效地客观监督,这无疑就给执法人员带来巨大诱惑。在城管执法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依据主要是案件结果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街头城管执法环境差、压力大任务重,如何保证城管在执法过程中科学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街头官僚理论作为主要依据,研究T区城管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情况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经典诵读在文化强国战略下贯通中国文脉,让古诗文经典融入民族文化基因,秉承“诵”之传统文化源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而今,中华经典诵读已从“十一五”时期的全民诵读活动发展至“十四五”时期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华经典诵读的视听化审美创造不仅有利于中华经典视听化作品的开发创作,还有利于引导社会大众在中华经典诵读中感受中华之美
学位
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是我国近年来纪录片创作一个新的热点领域。正因为“乡土中国”的文化根性,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国之大计,而乡村纪录影像可以映照出乡村空间形象和内在于其中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迁,所以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地纪录和讲述“乡土中国”故事,既是我国纪录片创作领域一块肥沃的土地,也是参与当代乡村振兴行动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本文立足把乡村纪录片作为一种有特色的纪录片类型
学位
学术致谢这一语类是论文或专著作者对在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他人表示感谢的一种形式,致谢不仅仅是为写作者提供一个感谢的平台,更是一次可以在学术领域展现自己良好学术品质的大好机会。近些年,论文致谢备受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研究各国语言致谢语的语类分析论文,但相比于论文致谢,书籍、专著致谢受到的关注要少很多。本文以60篇英语致谢语作为分析语料,旨在考察对比中国学者和英语国家学者在语言学专著致谢语的语类结构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