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田径运动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田径水平已超过日本,成为亚洲头号田径强国。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亚洲的田径运动在世界上属于落后地区,中国的田径运动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尚需作艰苦努力。田径历来是“奥运会的主旋律”,占奥运会金牌榜的1/5,又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因此加快提高田径运动水平是目前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阶段,我们除了肯定我国田径运动所取得的成绩外,更多的是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田径运动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的快速提高创造条件。而美国和俄罗斯是传统的田径强国,因此,借鉴这两个国家发展田径运动的经验,对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和借鉴体育统计学、评价与测量、运动训练学等理论与方法,以中、美、俄三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将三个国家在近3届奥运会上的获奖牌数量和积分数据进行统计,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美、俄三国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田径运动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项目成绩和美国、俄罗斯相比差距明显,少数优势项目成绩下滑;(2)中国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是专业体制,这种体制有统一的教学训练大纲,训练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训练费用基本上由国家统一承担,但运动员比赛机会相对较少,文化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3)中国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特征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后备队伍规模与选材覆盖面小: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长期和持久的促进作用;对学校体育没有促进作用;投资效益低;奥运战略成果显著。(4)在学历方面,中国田径教练员大部分只具有本科学历,只有少数人具有研究生学历,而美国和俄罗斯田径教练员大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在执教经历方面,中国田径教练员一半以上都在10年以下,而美国和俄罗斯田径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大都在10年以上。(5)中国田径运动员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9人进入前八名,与上届奥运会相比进步明显,但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还有待提高。(6)中国田径的理论研究已经涉及田径运动的各个层面,且内容逐年丰富和广泛,但较偏重于训练学、教学,而教学研究落后于训练学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中国田径运动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但这些经费主要拨给了国家田管中心以及各省市的田管中心科研所,各大学田径科研机构研究经费则相对较少,科研经费的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科研水平的参差不齐。
其他文献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把学风问题称作“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60多年后的今天,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教室等都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实现智慧教室环境的智能感知、远程操控以及多网融合等功能的智慧教室
以香稻不育系GHS与无香味恢复系和香稻品种杂交,采用咀嚼法测定杂交组合F1米粒和KOH溶液法测定杂交组合F1、F2、BC1F1植株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恢复系无香味为显性性状,
纵观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史,晚清时期无疑成为中国英语教育的嚆矢。因为封建帝制的没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等种种不利因素的交叠,晚清英语教育的起步是被动而屈辱的。作为晚清英语教
这篇文章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回顾、概述了20世纪海上印谱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三段印谱高峰时期及各自的特点。以翔实资料为基础,展示百年的印谱发展历程。对手拓印谱、影印印
为了研究不同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对中年人步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对10名健康中年男性进行了长程行走的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和生理学参数等。测试采用慢
心理健康是人们成功应对日常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各种压力事件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体良好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保证,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个体正常生活、学习、工作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新课程深化改革以及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开展地理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诊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探讨部分,本文从词源学角度界定地理教
学校体育不仅要为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服务,而且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武汉市独立院校学制较长,课程多,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在余暇时间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趋同化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扩散进程的加快,社会科学的通识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和提升。有关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的基本规律性认识和建构与普适性价值判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