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离子体(Plasma)是指由电子、离子、自由基、激发态粒子等组成的整体为电中性的导电流体,一般通过气体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可以降解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修饰食品基质功能特性,对农产品原材料进行灭菌等。低温等离子体是当前真菌毒素降解技术的研究热点,有着处理时间短、降解效果好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雌激素类真菌毒素,具有较弱的雌激素作用,人和动物食用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会导致雌激素水平提高,造成生殖系统机能紊乱,危害人体健康。研究其降解规律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用于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首先,分别探究了低温等离子体不同处理电压、时间以及阻挡介质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的影响,对其降解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其次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等离子体活性粒子成分,分析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类型,采用UPLC-Q-TOF-MS/MS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最后,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感染玉米赤霉烯酮的玉米籽粒处理前后降解率的影响,对玉米的营养品质变化做出了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别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不同处理电压、时间以及阻挡介质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降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随电压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50 KV处理120 s时,降解率可达98.28%。相同处理电压和时间条件下,不同介质材料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效果不同,这可能是和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动力学分析表明,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实验结果最符合指数函数模型(R2=0.987)。2.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发射光谱(OES)对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的活性物质进行了监测,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对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进行了测定,探讨了不同捕获剂测得的不同自由基类型。同时采用UPLC-Q-TOF-MS/MS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推断出了玉米赤霉烯酮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以空气为激发气体时,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主要产生N2、~1O2和·OH等活性粒子成分。随着处理电压的升高,活性粒子的含量也随之升高。采用不同捕获剂可以测得不同自由基类型,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主要产生了·OH、~1O2、NO等自由基。此外,对Q-TOF实验结果讨论分析,降解后的玉米赤霉烯酮鉴定出一种主要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8H22O7,质荷比m/z为349.1290。对其降解途径进行推测,可能是由于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臭氧使其发生了Criegee臭氧化反应,导致了其双键的断裂。也可能是在高能电场碰撞以及活性氧等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下,C=C双键发生断裂后发生了自由基加成反应。最终双键两端生成醛,形成了新的产物。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3.选用未检出玉米赤霉烯酮的干燥玉米原料进行染毒处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不同处理时间、电压条件下对玉米籽粒表面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处理条件处理后玉米营养成分的品质变化,分别考察对玉米色泽、脂肪酸值、粗纤维含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玉米中的赤霉烯酮降解率逐渐增加。当处理时间达到120 s时,玉米中赤霉烯酮的降解率可达56.57%。与赤霉烯酮标准品的降解相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中赤霉烯酮降解水平相对较低。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玉米赤霉烯酮与食物体系的化学相互作用有关。动力学分析表明,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实验结果最符合幂函数模型(R2=0.968)。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玉米粒颜色更偏黄,色泽更深,与实际观察结果较符合,粗蛋白含量处理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粗纤维含量较处理前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作为饲料的适口性。脂肪酸值较处理前有所升高,但仍然在国家标准可接受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为讨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用于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某种程度上验证了等离子体用于农产品保藏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鸡蛋营养丰富,常用于食品加工中。鸡蛋中蛋清的含量占60%左右,其中卵清蛋白是蛋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影响着蛋清蛋白的性质变化,为较好的研究模型。糖基化反应是一种修饰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可以改善其功能性质。但是传统的糖基化修饰方法用时较长,因此需要探索一种短时间的糖基化修饰方法。本论文研究了在高温蒸汽和高温烘烤两种高温加热方式下进行短时间的糖基化反应对卵清蛋白的影响。探究其在反应后功能特性、
学位
大鲵在江西省的婺源地区具有大规模养殖,急需对其深加工进行研究,生产高值化的食品。本文将大鲵肌肉通过酶解法加工成大鲵肌肉肽(Andrias davidi-anus meat peptide,ADMP),研究它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稳定性,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进一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将ADMP开发成一款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功能食品。为了明确酶解条件对ADMP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条件下ADMP的多肽得率
学位
银耳和燕窝酸均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的作用。江西是全国银耳主产区之一,银耳资源相当丰富,但银耳深加工产品几乎没有。燕窝酸主要外加于奶粉、燕窝等产品中,产品品种较为单一。本研究以银耳和燕窝酸为主要原料,制备燕窝酸银耳饮品,不仅有助于推动江西银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丰富燕窝酸的产品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型的功能饮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银耳、燕窝酸为原料,利用高压锅制备燕窝酸银耳饮品。运用单因素试
学位
大米作为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口粮,每年的产量很高,但过度加工的精白米耗费能源,降低出米率,长期食用造成人体营养缺乏。未被碾磨的糙米营养丰富,但蒸煮时间长,口感粗糙,难以被消费者接受。轻碾米作为一种平衡营养与口感的优势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大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陈化,产生不愉悦气味,这种“陈米味”的存在直接影响大米的商品价值。本课题以糙米和精米为对照,探究不同加工精度的轻碾米储藏期内的气味变化;在
学位
对比了微波消解、湿法消解和灰化法处理样品的效果,采用高温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了全氟醚橡胶中钾、钠、钙、镁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指标良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期刊
银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用菌,其功能性成分银耳多糖(TPS)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酸性杂多糖。然而目前对于银耳多糖复配胶的凝胶性能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本文从先对银耳多糖进行提取和理化性质的测定,并对银耳多糖与魔芋胶(KGM)以及银耳多糖与乳清分离蛋白(WPI)在不同条件下的凝胶特性进行研究。此外,基于对银耳多糖复配凝胶的研究结合实际应用开发了银耳多糖果冻。主要结果如下:1.新鲜银耳干燥后通过水提
学位
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烹调等众多环节都可能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源性致病菌已经成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副溶血性弧菌、非O1/O139群霍乱弧菌以及河流弧菌都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误食后轻则使人腹泻腹痛,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目前其检测方法大多存在所需时间久,需要复杂、昂贵的检测设备以及操作繁琐的问题,因此急需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来检测这些食源性致病菌。免疫磁珠分离(Immunom
学位
全氟醚橡胶复合材料在较高温时性能保持率最佳,是应对苛刻密封工况的首选材料。近年来,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等国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均有批量稳定供货的能力,国内多个机构开展协作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工程应用在望。文中对耐275 ℃高温以上的全氟醚橡胶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制品的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和需要提升的方面做了梳理,并对今后可能突破的拓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红山文化历来是考古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关注的重点研究内容。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推进,辽西地区进入研究视野,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发展进程研究逐渐被学界重视,拓宽了中华文明的时空范围,成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突出优势。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蓬勃兴起,红山文化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课题,相关研究树牢了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根基,为辽西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意义。本文以
学位
益生菌是宿主体内一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其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控制胆固醇水平、抑制致病菌生长、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维持宿主的健康和防治疾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课题以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550为研究对象,将其与青稞β-葡聚糖共包埋于分离乳清蛋白(WPI)和阿拉伯胶(GA)基质中,研究分析青稞β-葡聚糖对益生菌在喷雾干燥、体外模拟消化以及存储过程中存活率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