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与永明体新诗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研究,通过对自晋元嘉年间至唐景龙年间17位诗人共543首诗作的具体格律分析,以考查永明体新诗与近体诗的异同,探讨永明体的写作规范以及沈约在规范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由本文的研究,永明体是一种不同于近体诗的特殊诗体,其写作过程中平、上、去、入均可相对,规避八病,并以一句中第二、五字的声调为准制定声律模式,在一句之内的规范比较接近近体,故而带有部分近体诗特征。沈约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最具备永明体的特征,并且由于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故其对推动永明体在更大范围内流行以及对永明体规范的确立功不可没。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二章对永明诗人的诗作进行了全面的格律、声韵分析,并提取沈约作品单独考察,从律句数量、合律诗数量、出韵情况等各个方面与近体诗进行对比,得出永明体在这些方面比较接近近体的结论。第三章则通过对永明诗人创作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了永明体所谓的“八病”,得出“平头指五言诗一联中,出对句首二字同为平声;上尾指五言诗一联中,除首句入韵外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蜂腰指五言诗一句中,第二字与第五字同上去入;鹤膝指五言诗一句中,只有第三字是平声”的结论,并以前四病的规定制定了一个不犯声病的永明体声调谱式,以此谱式来衡量永明体诗作,确实也与创作情况相符。第四章与第五章侧重于永明时代到近体诗定型阶段诗体演变过程的推证,首先选取永明时代诗人谢脁、萧衍和沈约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沈约诗作最具有永明体特征,而谢脁则开始了向近体转变的结论;其次选取晋宋代表诗人谢灵运、颜延年和近体定型阶段代表诗人沈佺期、宋之问进行纵向比较,得出从晋宋到初唐,五言诗的写作一直是向近体规范靠拢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语义学的有关理论,从语义角度出发,以语义结构为基础探讨了汉语中的歧义现象。首先,本文认为“歧义”与“多义”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严格划分二者不利于这种现象的研究。其
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来获取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教改也犹如百花齐放,争相斗艳,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然而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薄弱的环节,
河流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一。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河流”,富有深厚审美文化意蕴。本文主要讨论其中一种复杂独特的河流审美形态——意象化的河流,即河流意象,以此为切入点,挖
在苏轼的诗词中,有“病兽”意象、月意象、梅花意象、水意象四种核心意象。苏轼诗词中的四大意象继承前人之所长,并融入苏轼独特的创造,不但对研究苏轼的生平思想具有很重要的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下,中国部分都市开始渐渐步入准消费时代,中国的艺术生产在艺术市场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深度被瓦解了,时尚和娱乐成为艺术生产的重要部分。大众
文章基于同经异译和初步的梵汉对勘两种方法,对《维摩诘经》现存的三种译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特别对三种译本中的“虚义动词”、“言语类动词”以及菩萨名称进行了比较研究。 
近二十年来,有关诗禅的论著时有所见,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一从6世纪到9世纪》、吴言生的《禅宗思想渊源》和董群的《慧能与中国文化》等等,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诗与禅的关系
作为南朝文坛风靡一时的新变诗体,宫体诗在南朝一百六十余年的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自梁代产生以来,宫体诗就被传统雅正诗教观念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