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资本批判与现代性批判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国人思维方式和政治话语系统得以逐步转换的中轴。这不但需要人们从技术操作层面对“如何发展”的问题、从政治层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更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理层次,并借鉴现当代其他理论思潮的理论视角,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进行合理的反思和建设性批判。而马克思所开启的资本批判视角和一些现当代思想家所执着的现代性批判视角,无疑为我们深入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发展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现代性问题其实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于人依赖于物的独立性而产生的人的历史命运问题。这个问题的总体表现形式是人的理性抽象对感性具体的统治和压迫,以及自由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矛盾。康德哲学通过批判纯粹理性,意识到了作为自在的外在的科学世界与作为自由的人的内在的道德世界各有其自身独立的根据,并把自由世界的内在依据——实践理性置于自在世界的内在依据——理论理性之上。这意味着他在近代思想史上第一个实现了对现代性问题的初步自觉,并通过审美判断力批判提供了第一个并不令人满意的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黑格尔哲学用绝对观念的辩证运动,抽象地表达了现代市民社会的生命个体在利益的驱使下如何面临着自我实现和抽象统治的矛盾。这种矛盾和矛盾的消除在黑格尔那里被表达为“个人(怎样)通过痛苦地攀登生命的阶梯,而变成一般和属于同一类”,而矛盾的实质,其实是个体生命在现代社会一方面获得了利益自觉和满足,另一方面在这同一个过程中生命个体又不得不无奈地接受抽象统治和奴役。马克思通过对拜物教的揭秘,将现代性困境中抽象对具体的统治、个体与类的矛盾,归结到商品生产在资本生产条件下转化出的一种普遍性社会权力——货币,以及货币所代表的抽象的、量化的社会劳动对私人劳动的统治,和货币所代表的抽象的量化的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的统治。马克思对拜物教的这一揭示表明,现代性问题的实质就是资本在平等、自愿的形式下对全部社会存在的强制。对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有不同认识,必然产生不同的现代性批判。康德以来,西方现代性批判的主流一直把现代性困境的根源归结于理性内部的矛盾或者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因此,西方主流的现代性批判无不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理性,他们或者对理性作出不同的区分,并且为不同的理性划定各自适用的边界,或者从对理性的迷信走向反理性的极端。这种执着于理性的现代性批判仍然是受拜物教支配的资本意识形态,无法真正地触动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是落入哲学的审美意象,就是陷入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马克思虽然没有给自己的理论冠以现代性批判之名,但是他对拜物教根源的揭示,已经对现代性引发的矛盾和分裂给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回答。从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一种以资本批判为基础的总体性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的优势在于,它对现实的社会生活能够产生实际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推动科学发展,我们既要对形形色色现代性批判的抽象形而上学性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拒绝任何对现代性基本原则作出脱离实际历史运动的抽象否定;在资本问题上,我们必须遵循历史辩证法,反对资本永恒论和资本万恶论的偏颇,既为资本的正常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又要避免资本的畸形发展。
其他文献
施米特是德国乃至世界公认的著名公法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不仅如此,他的著述还涉及音乐、诗歌、戏剧等方面。国外研究施米特的著述已经如火如荼,国内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之所以关于施米特的研究在整个世界如此繁荣,就在于施米特对政治、法律等都作了十分独特的理解,他的理解也深刻地揭示出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人类自身难以回避的生存事实,以及现代民族国家政治生存所面临的难以解决的困境。所有这些事实
学位
道德意志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对道德意志进行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历史与实践三个方面对道德意志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尝试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意志问题的系统理论。  作为道德意识的能动要素,道德意志是指主体在道德活动中,为履行一定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根据某种道德原则来支配、调节、控制自己
学位
中国传统“和”文化颇具特色,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国古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和”文化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曾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古代社会相比,中国现代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消极成分在新时代越发凸显,而原来曾在历史上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的部分,也不能很好地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中国传统“和”文化将何去何从?  虽然不
学位
本文缘起于作者早期对技术风险的思考。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和对技术及其本质的反思,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题——技术范型。  在简要回顾冷战后期技术哲学学科制度化进程后,本文指出,学科制度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完成,也没有出现较为一致的或公认的技术哲学研究传统。近30多年来,技术哲学界对技术哲学研究传统重构做出了种种努力,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技术哲学的努力、工程和人文传统的整合、社会建构论与技术批判理论的整合、
学位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当前最重要的批评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当西方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大唱赞歌之时,詹姆逊却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批判。他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晚期资本主义主导性的文化形式,进而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考察,揭示文化与资本的同一性逻辑及其所扮演的资本全球肆虐的帮凶角色。笔者认为,反潮流的理论表述
学位
文化本质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又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  从理论层面而言,学界长期以来在文化本质问题上歧见纷呈,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问题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另一方面乃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视野与方法的多维性。因此,确立一种较为统一与科学的关于文化本质的认识,尤其是确立一个分析文化现象的更为合理、有效的理论视野与方法论原则,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马克
学位
本文以明儒心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兼涉前朝心性之学以及宋明儒理气之学,其目的是通过理学心性论视角对法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儒家方式的解读,从而建立新的儒家法哲学话语体系。  章节的内容: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对程朱礼法体系的简单回顾,本文是在程朱的体系内探讨明儒礼法学的心性论基础,此回顾是必要的前提;二、对古人心性思想的历史考察,用词源考察等方法梳理先民对心性问题的看法,重点是郭店楚简、孟、荀、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存于中国,已历100余年矣,它们的存在及其纷繁复杂的关系,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100余年,而且还将对未来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发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最近一二十年来,这两大传统的关系也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然形成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各派观点不断地争鸣、互动,不时形成一个又一个研究高潮。  概要地说,100年来,儒学传统与马克思主
学位
本报告实质上是关于中医哲学研究的论文集,以秦汉时期为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中医哲学原理、秦汉中医哲学思想的嬗变、三教对中医哲学的影响、汉后中医哲学研究举隅、少数民族医学与哲学举隅。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对中医哲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作了较为系统地论述。逐一辨析巫医同源、医易同源、医道同源、医儒同源这四种众说纷纭的“同源”。提出道医与术医的概念,有助于找到近现代中医危机的深层
学位
从伦理学作为实践哲学自身的实践或应用的本质来看,它是一个实践或应用过程,这就是广义的应用即是指伦理学从对自身的目的至善的追求所开始的否定自我、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它是由经验伦理、理论伦理学到应用伦理学(可称之为狭义的应用)的过程。应用伦理学是理论伦理学的自我反思、自我否定的产物,不是理论伦理学自身之外的其他东西。应用伦理学关心的主要是各种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整体一类和类一类(如人类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