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口头交际意愿调查研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学习者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中国,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写作、听力等途径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不多,以致于学习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落后于其它英语能力。长期以来,因为所学的大量词汇、语法不能有效应用到实际的口头表达中,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愿望。研究表明,交际意愿是预测交际行为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近二十多年,国内外的研究者致力于探索影响学习者英语交际意愿的因素,有个性因素,如自我察觉的交际能力、焦虑等,也有外在因素,如教师因素、话题、交谈对象等,从而寻求方法激发学习者的英语交际意愿。本研究以Mac Intyre等人(1998)的交际意愿探索性模式以及Wen和Clément(2003)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背景下的交际意愿的构建为主要理论框架,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初中阶段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现状及其特点,并尝试揭示其成因。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初中生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的现状如何?性别和年级间是否存在差异?(2)初中生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与外语交际焦虑、自我察觉的交际能力有什么关系?(3)初中生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与教师即时行为有无显著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587名初中生及4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问卷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录入和数据分析。访谈数据均用录音软件记录并转录为文字稿,作为支撑问卷结果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表现出中等程度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2)女生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高于男生,但七八年级的英语口头交际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口头交际意愿与外语交际焦虑呈负相关,与自我察觉的交际能力、教师即时行为呈正相关。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以下建议,以不断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第一,课堂内外相结合以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第二,树立积极的英语口语教学态度,改进教学模式。第三,努力创设轻松、有活力、说英语的课堂氛围。第四,合理利用教师言语与非言语即时行为。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起,二语习得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外语学习焦虑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者们逐渐把研究重心从一般外语学习焦虑转向了具体技能方面的焦虑。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技能,写作容易使高中生产生焦虑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进步,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中生的写作焦虑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来自P市的180名高二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焦虑问卷调查,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越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时期。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是中职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语文课堂更是培养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阵地。语文课堂质量关乎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底蕴的厚浅,影响国家艺术文化事业的未来发展。可是,近年来在中职学校的舞蹈表演专业普遍不重视语文学科发展、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新增是新世纪改革最大的亮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立足于语文课程基础,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注入新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尽管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粤北地区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教学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师课程重视度低且课时安排
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上英语学习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开展对城乡学生的动机差异研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采用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L2MSS)作为理论框架,研究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差异。本研究共有三个研究问题。(1)中国城乡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是什么?(2)哪个动机因素分别与城市和乡村学生的动机行为有相关性?(3)学生
2018年,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办好网络教育,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并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该行动计划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提出了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并要求提供专门保障队伍,加强职业教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来的一个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者并立的全新的教学内容。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人们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逐渐由陌生走向了解,由无措走向探索。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较之小学有明显增加。初中六本教材共计安排了15个综合性学习专题,其中又以跨学科取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占比最高,居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三大取向之首。可见,国家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的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构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其中自读连接教读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主要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诸多误区,仍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发挥自读课文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基于此,本文认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利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发展。本文尝试将生本教育理念与自读课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它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等明显特征,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在课程目标、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内容上都体现出极大的创新性,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升。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如何讲,学生无论在课下怎么做,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上文言文年代久远,其中包含的文言知识与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初中学生需要花更多时间将其消化。教师应该将目光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学生阅读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管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学校纷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推动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岭南兼具深厚的人文底蕴,其优秀的诗词文化更是世代相传,将岭南本土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纳入到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正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同时通过岭南诗词唤起学生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