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风格作品探析与实践——以《借髢髢》《八月十五月儿明》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唱类声乐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音乐与语言的密切结合。为了将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说唱音乐以叙事性曲调为主。因此,口头语言、说唱和叙事性是它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说唱类声乐作品中,通常采用一人分式多角的演唱方式,既有第三人称的叙事体,也有第一人称的代言体。本文将阐述说唱类声乐作品的特征,并以音乐会两首作品为例,通过它们的演唱风格、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实践感悟来论述。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借髢髢》与《八月十五月儿明》两首作品,并阐述了说唱类声乐作品的特征。第二部分:在两首作品中,通过“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其中河南坠子《借髢髢》最为典型。要想在一首作品中演绎多种不同角色,音色的变化也尤为重要。根据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改变音色,从而塑造多个角色。最后,通过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运用与肢体语言的表达,对表演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两首作品的演唱处理,其中包括咬字吐字、润腔、简板的使用等。结合具体唱段,将说唱类声乐作品是怎样把“说”与“唱”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论述。要想把这两首作品唱的打动观众,不仅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还要有丰富地表现力,《借髢髢》需要根据河南地方方言的语音语调进行处理;《八月十五月儿明》则需要加强对垛板的学习,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第四部分:通过音乐会的感悟进行了总结。首先内在心理往往体现在外在行为上。要想把作品演唱的打动观众,就必须具备内部体验和外部体现以及创造完整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其次,作品的表达既需要感性的释放,也需要理性的控制,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结语: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学习研究,我对说唱类声乐作品有了深入地了解,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演唱和表演的启示。能够因此向民间艺术家学习河南坠子,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对我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完整的民事执行救济体系应当由程序性和实体性两种救济途径组成,由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只有程序性救济这一解决方案,因此实体性救济途径仍处于缺位状态。当债务人在执行阶段出现实体性权益侵害时,利用现有的程序性救济途径不仅无法根除“原执行依据的执行力”以及实体性权利争议矛盾,而且也有违程序性救济制度的设置初衷。基于此,如果能够引入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以上问题将会得到妥善解决。虽然债务人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我国法
学位
我国在律师管理上实行的是两结合的管理模式,律师协会也有对律师管理与惩戒的权力。然而,由于律师协会的权力属性不明,对于由律师协会实施的惩戒,被惩戒律师与律师事务所难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有效的救济。这种现象已经开始影响到律师与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必须得到解决。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律师协会行业惩戒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通过制度的完善来解决当前的救济困境。本文首先根据权力来源对律师协会及其惩戒行为的性质进行
学位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背景下,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效果越来越显著,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繁衍,再加上气候变化、原始栖息地缩减等情况,导致野生动物肇事频发。在新时代条件下,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明显提高,人民对于环境正义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的关注也不断的增加,愈益期待党和国家健全补偿制度,推进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的展开,回应人民对补偿法治的
学位
随着共享经济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大量电子数据、数字资料通过网络检索唾手可得,激发了大众创作作品的热情,使作品创作形式不断丰富和多元。具体到音乐领域中,普通大众无需具备专业音乐知识以及技术设备,也可创作出音乐作品。这类音乐作品的创作前提需使用大量已有音乐作品或其片段,所以被称作“重混音乐作品”。但在司法领域内,由于重混音乐创作的认定标准及其适用条件尚不明晰,加之重混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存在对已有
学位
中立帮助行为是外观看似无害,但客观上推动他人犯罪实施的行为。这种“日常行为”的属性,导致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困境,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以认定。如今,在信息网络时代,传统共犯理论难以适应信息网络犯罪的新变化,导致网络中立帮助行为能否构成犯罪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亟需重塑中立帮助行为的可罚性标准来划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研究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研究
学位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因此,考虑地质灾害风险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基于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等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以斜坡单元进行危险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承灾体易损性进行定量风险评价,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分区。利用ArcGIS将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现状功能区叠加,将高西沟重构为4个国土空间分区:地质灾害中风险–生活
期刊
《八幅水彩画的回忆》是由谭盾创作的以西方现代创作技法展现民族特点并蕴含浓厚“湘楚文化”气息的一部作品。在本文中,笔者从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音乐语言民族化、标题音乐的使用等创作特点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模仿不同民族乐器时的触键技巧、对不同音乐意境的把握以及节奏、踏板、复调音乐等方面进行演奏分析,旨在使演奏者能更深入的了解作品,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与
学位
《天山诗画》是一首描写天山美景和风土人情的扬琴独奏曲,该曲音乐风格独特、节奏多变、速度对比强,给人带来强烈的听觉震撼。本文从《天山诗画》的创作背景及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了《天山诗画》的乐曲风格,并以全曲五个部分为立足点,论述了该曲主要的演奏技法。最后,总结《天山诗画》的教学实践,思考扬琴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经验,从而提升扬琴教学的质量,不断推广扬琴音乐文化。
学位
本论文立足个人音乐会,从徐沛东声乐作品的创作特征与演唱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其声乐作品的创作类别以及创作特征进行梳理与概括,进而论述其作品创作的四个鲜明特色,即:根植土地的民族性、雅俗共赏的传唱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思想精深的启发性。其次,以个人音乐会所演唱的曲目为例,将作品按照风格分类,即:咏家国情、展中华魂的《曙色》、《春来沙家浜》,承民族韵、传时代声的《黄河渔娘》,抒个人感、唱人间情的《声
学位
黎英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涉猎领域广范,声乐作品有套曲《唐诗三首》等,器乐作品有《阳关三叠》《夕阳箫鼓》等。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他研究了民族五声调式,将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和现代的作曲技法相互融合创新,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选取个人中期音乐会上演唱黎英海的六首声乐作品,首先梳理黎英海声乐作品的创作类别,其次结合个人演唱实践,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分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