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交流电刺激结合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焦虑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r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经颅交流电刺激结合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焦虑的作用目的: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 ACS)结合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焦虑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40只体重为200±1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 group)、模型组(MCAO group)、电针刺激组(EA group)、经颅交流电刺激组(t ACS group)和电针+经颅交流电刺激组(EA+t ACS),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做右侧颈动脉分离和手术探查;其他各组大鼠分离颈动脉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引起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运用单纯电针刺激大鼠“曲池、足三里”穴,单纯经颅交流电刺激大鼠颅骨顶点上方M1区,以及电针刺激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MCAO大鼠进行干预,每日1次,30min/次,连续7天。分别在治疗1天、3天、7天后,观察大鼠体重变化,通过改良的Bederson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变化。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评价大鼠脑局灶性损伤后引起的焦虑行为的变化。结果:1.与Sham组相比,MCAO组大鼠体重增长幅度明显降低,神经评分明显升高,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次数明显减少,旷场移动格数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与MCAO组大鼠相比,EA干预后大鼠的体重增幅大于MCAO组;EA组、t ACS组和EA+t ACS组大鼠的神经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EA组、t ACS组和EA+t ACS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次数、旷场移动格数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从造模前到造模后,D1-D7),各组大鼠较其前一时间点:(1)除Sham组外,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其前一观察时间点的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 ACS组降幅最大,其次为EA+t ACS组。EA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降幅较其他两种干预手段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各组大鼠的体重较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除Sham组外各组的体重增幅显著减小;其中,MCAO组体重增幅最小,EA、t ACS和EA+t ACS三个组的增幅均略高于MCAO组(均为P<0.05);(3)各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的总次数较前一时间点相比,造模后D1较造模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至D3和D7时,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次数均不同程度增多,其中Sham组增幅最大,MCAO组增幅最小,三个干预组中EA组增幅最小而t ACS组增幅最大(均为P<0.05);(4)各组大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次数、闭臂次数与其前一时间点比较,变化趋势均与各组进入高架十字迷宫的总次数变化趋势类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各组大鼠旷场实验指标显示,造模后D1与造模前比较,各组旷场实验数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造模后D1至D7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Sham组增幅最大,MCAO组增幅最小,三个干预组中EA组增幅最小而EA+t ACS组增幅最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干预结束后,单纯EA刺激、单纯t ACS刺激和EA+t ACS刺激,三组干预手段间两两比较:(1)t ACS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最低,EA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最高,其中t ACS组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EA+t ACS组大鼠体重最低而t ACS组体重最高,各组间体重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活动次数方面,t ACS组进入高架十字迷宫总活动次数值最高,而EA组最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EA组大鼠进入十字迷宫开臂次数最多,而EA+t ACS组最低,其中EA组与EA+t 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 ACS组进入闭臂次数最高,EA组最低,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EA+t ACS组和t ACS组大鼠旷场实验指标类似,均高于E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Sham组比较,MCAO模型导致脑卒中大鼠体重增长抑制,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出现焦虑行为学改变;2.与MCAO组比较,EA、t ACS、EA+t ACS三种治疗方法改善MCAO引起的脑卒中大鼠体重下降,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3.三种干预方式相比较,单纯t ACS刺激在促进动物体重增长、改善高架十字迷宫测试指标方面较其他两组可能更有优势;EA+t ACS刺激在旷场实验改善焦虑水平方面优于单纯EA、单纯t ACS刺激。以上提示,t ACS刺激与EA+t ACS刺激,对改善MCAO脑卒中大鼠焦虑神经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第二部分经颅交流电刺激结合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焦虑的作用机制目的:观察经颅交流电刺激(t ACS)结合电针(EA)对MCAO大鼠患侧大脑海马回和前额叶Hippo/Yap通路的激活情况,研究t ACS刺激联合EA治疗改善MCAO大鼠焦虑行为的相关机制。方法:干预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脑组织,1.评估各组大鼠的双侧脑脏器指数,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脏器指数的影响。2.收集并提取各组大鼠前额叶和海马回脑组织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ippo/Yap和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评估t ACS刺激联合EA治疗对Hippo/Yap通路激活情况。3.提取各组大鼠大脑海马回和前额叶组织的总DNA,经过重亚硫酸盐转化后,通过特异性甲基化PCR检测试剂盒检测MGMT(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同时总RNA逆转录后,RT-PCR检测GAP43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干预结束后,与Sham组比较,MCAO组大鼠双侧海马脏器指数、双侧大脑减右侧海马脏器指数和左脑脏器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EA组和EA+t ACS组相关脏器指数均低于MCAO组,而t ACS脏器指数略高与MCAO组,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干预方式相比较,t ACS双侧大脑减右侧海马脏器指数高于E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相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2.与Sham组比较,MCAO组大鼠海马回Hippo/Yap通路相关指标及GSK3β、β-catenin相关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仅MST1显著高表达;但MCAO组前额叶中,Yap/p-Yap表达不同程度升高,而GSK3β、β-catenin表达被显著抑制。与MCAO组比较,三种干预方式均不同程度抑制Yap/TAZ/MST1表达,而促进p-YAP表达,其中以EA组差异最为显著;EA组和EA+t ACS组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量较MCAO组升高。三种干预手段相比较,在海马组织中,EA组和t ACS组大鼠海马回组织中TAZ、MST1、GSK3β、β-catenin高表达,而EA+t ACS组有降低趋势(P<0.05);但在前额叶中,EA+t ACS组Yap、TAZ、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EA组和t ACS组,t ACS组MAT1、GSK3β蛋白表达量高于EA组和EA+t ACS组。3.DNA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CAO组脑组织中MGMT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EA组、t ACS组和EA+t ACS组的MGMT甲基化程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干预手段相比较,t ACS组MGMT甲基化程度显著高于EA组和EA+t 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A和EA+t ACS组比较,MGMT甲基化程度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与Sham比较,MCAO组海马回组织中GAP43转录量明显上调(P<0.05),而前额叶组织中GAP43转录量明显下调(P<0.05);与MCAO组比较,EA组和EA+t ACS组海马回和前额叶中GAP43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t ACS组大鼠海马回和前额叶组织中GAP43转录水平明显升高(P<0.05);三种干预手段相比较,t ACS组大鼠海马回组织和前额叶组中GAP43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EA组和EA+t ACS组(P<0.05);而EA组与EA+t AC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EA和单纯t ACS主要是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再生等机制缓解脑卒中后焦虑和神经损伤;单纯t ACS主要是通过GAP43促进海马神经元轴突生长;EA+t ACS则是通过减少海马应激损伤,调节前额叶皮质突触可塑性来改善脑卒中后焦虑。且GAP43信号通路并不参与EA+t ACS缓解脑卒中后焦虑。因此,单用t ACS对脑卒中后焦虑行为的治疗效果似乎优于单用EA或两者合用。
其他文献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目前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随着急性期救治水平的提高,幸存者越来越多,慢性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循证医学证实康复干预是降低致残率较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的临床疗效尚不能令患者和临床医生满意。脑重塑是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主要内在机制,运动功能的恢复与脑重塑密切相关。临床上尤其是老年患者康复效果差,其瓶颈在于大脑的可塑性会
学位
目的:1983年西汉初期墓葬出土的张家山汉简《引书》(以下简称《引书》)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导引专著,具有极高的文献和临床价值。《引书》揭开了导引疗法的神秘面纱,展现了秦汉时期导引的风貌,为研究导引疗法的历史发展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本文拟对《引书》内涵和疑难字词进行分析和考察。方法:采用文字释义、理论分析、集释等方法对《引书》进行综合研究。结果:1.按照《引书》内容,可分为六部分,对应本文
学位
目的:从动物实验出发,基于SFRP5调控Wnt信号通路研究银屑病血瘀证合并代谢紊乱机理,并进一步明确夏氏活血方治疗银屑病血瘀证作用机制。方法:以凡士林、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小鼠,为对照组和银屑病模型组,银屑病合并代谢紊乱组以STZ溶液及半高脂高糖饲料诱导代谢紊乱,加用咪喹莫特乳膏外涂。同时以SFRP5蛋白与夏氏活血方作为治疗干预。观察小鼠背部、耳部皮损PASI评分、耳朵厚度变化及耳部皮肤病理表现;Re
学位
目的:设计并制备几种生物可降解的载中药单体雷公藤甲素新型栓塞剂,运用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并通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成像技术观察其疗效,为中晚期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增添新手段。同时进一步验证中药单体雷公藤甲素的抗肝癌作用,阐述协同作用机理。方法:1.制备载雷公藤甲素温敏型水凝胶及载雷公藤甲素海藻酸钠微球,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学位
目的探索历代医家心悸病方剂内科处方治疗规律,阐释其核心学术思想。通过临床研究,客观评价期前收缩阳虚血瘀证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强心定悸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结合文献研究理解其学术内涵。方法基于TCMISSV2.5软件系统及“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建立历代医家心悸病方剂数据库,数据元素为处方药味进行输入,以频数统计法、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法、基于复杂系统的熵聚类算法、改
学位
背景与目的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公众健康问题,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严重的损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其它疾病。药物是目前治疗失眠重要的方法之一。美国FDA批准了十多种抗失眠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艹卓)类药物、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褪黑激素受体激动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然而,由于临床证据的局限性,最新指南对已上市的抗失眠药物推荐强度均为弱级别,且指南也没有对这些药物之间的疗效差异进
学位
目的:西红花为代表性的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瘀血、血热等病证的治疗。血热引起的瘀血表现为红、肿、热、痛,与现代医学中的炎症特征相似。前期对西红花中的化合物抗炎症活性筛选的研究发现,西红花醛的抗炎活性最强,故本课题拟通过研究西红花醛对巨噬细胞介导溃疡性结肠炎及肥大细胞介导过敏性哮喘的作用及机制,旨在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西红花的药用价值。方法:1.通过MTT试验检测西红花醛对RA
学位
研究目的1.严世芸教授五脏病传理论治疗慢性心衰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通过溯源理论之滥觞,总结和整理严世芸教授对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从五脏病传论治的学术理论,分析其在临床上的组方原则和辨治用药经验,继承严师治疗慢性心衰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把握其处方原则,总结其用药规律,为后续的临床实践奠定理论和方药的研究基础。2.严氏强心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
学位
背景:癌性疲劳是普遍存在于癌症患者中、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持久性疲劳,在肿瘤临床中越来越受重视,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些报道表明针灸对于该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有效性和作用机制尚缺乏可靠的临床试验和系统深入的研究。目的:为了明确模拟传统隔物灸的10.6μm红外激光灸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癌性疲劳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一步从白细胞端粒长度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本项目采用随机双盲
学位
【背景与目的】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最具潜能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免疫治疗对于部分患者仍存在反应不佳的情况。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与化疗或放疗联合使用,具有延长生存期、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扶正治癌”作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核心法则,与免疫治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当前免疫治疗面对的难题包括肿瘤微环境缺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