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男性人群中OGTT 1小时血糖和TyG指数对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的流行与人口老龄化有关,2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95%以上),超过45%的老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如果不治疗,部分老年人最终会转化为糖尿病,预后差。衰老和糖尿病是两个众所周知的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会出现无症状的高血糖,加重代谢紊乱,引起隐匿性微血管和大血管损伤,增加心脑血管急症的风险。由于缺乏敏感的早期糖尿病预测因子,一些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或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可逆的血管损害,血管病变启动会较难通过控制血糖等方法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及早进行干预,使血糖稳态保持在尽可能接近正常的水平。有研究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1小时血糖(1Hour Plasma Glucose,1h PG)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预测作用有可能优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OGTT 2小时血糖(2 Hour Plasma Glucose,2h PG)。另有研究发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指数(Ty G指数)是胰岛素抵抗的良好替代指标,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西方地区或者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年人,对中国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男性人群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了解在中国老年男性人群中,OGTT 1小时血糖对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以及Ty G指数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长期随诊的人群资料,共纳入1697名未诊断为糖尿病,年龄≥60岁的男性受试者。建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判断OGTT 1小时血糖与2型糖尿病及CVD事件的患病风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分析OGTT 1小时血糖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用C-统计量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建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分析Ty G指数、血糖、血脂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采用ROC曲线分析法分析Ty G指数、血糖、血脂指标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用C-统计量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随访时间为20年的862名老年男性受试者。年龄中位数为74.0(68.0-79.0)岁,544例(63.1%)发展为2型糖尿病,总发病率54.5/1000人年,共有215人(24.9%)发生CVD事件。(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h PG和2h PG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当以连续变量纳入时,1h PG每增加1mmol/L,发生2型糖尿病的HR值(95%CI)为1.325(1.269-1.384);2h PG每增加1mmol/L,发生2型糖尿病的HR值(95%CI)为1.383(1.308-1.463)。FPG虽然也是2型糖尿病的预测因子,但是在模型中同时加入1h PG和PFG或同时加入2h PG和FPG,FPG都不再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当1h PG和2h PG以分类变量纳入时,与1h PG第一分位组相比,1h PG第二分位组和第三分位组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809(95%CI:1.423-2.298)倍和4.153(95%CI:3.275-5.267)倍;与2h PG第一分位组相比,2h PG第二分位组和第三分位组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449(95%CI:1.149-1.829)倍和3.292(95%CI:2.632-4.117)倍。ROC曲线显示FPG、1h PG、2h PG均对2型糖尿病有预测能力,其中1h PG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66(95%CI:0.734-0.797)大于PFG[AUC(95%CI):0.587(0.548-0.625),P<0.001]和2h PG[AUC(95%CI):0.713(0.679-0.74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FPG、1h PG、2h PG分别加入传统危险因素模型,在模型中加入1h PG后,C-统计量最大,为0.795(95%CI:0.765-0.825),与加入FPG[AUC(95%CI):0.684(0.648-0.720)]和2h PG[AUC(95%CI):0.746(0.713-0.778)]的模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h PG和2h PG均与CVD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FPG不是CVD事件的危险因素。当以连续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时,1h PG每增加1mmol/L,发生CVD事件的HR值(95%CI)为1.097(1.027-1.172);而2h PG水平与CVD事件的发生无关。当1h PG和2h PG以分类变量纳入时,与1h PG第一分位组相比,1h PG第二分位组和第三分位组发生CVD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464(95%CI:1.031-2.080)倍和1.538(95%CI:1.092-2.166)倍;而2h PG三分位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与CVD事件的发生无关。(3)Ty G指数、血糖、血脂指标不管是以连续变量还是分类变量纳入时,Ty G指数、1h PG、2h PG均为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1h PG和2h PG的AUC均大于Ty G指数,将Ty G指数、1h PG、2h PG分别加入传统危险因素模型,在模型中加入1h PG或1h PG后,C-统计量均大于加入Ty G指数的模型。结论:(1)在老年男性人群中,1h PG和2h PG对2型糖尿病均有明显预测作用,且1h PG的预测作用强于2h PG。OGTT通常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1h PG可在预防计划中实施,比2h PG更省时。(2)在老年男性人群中,1h PG对CVD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FPG和2h PG与CVD事件无关。(3)尽管既往研究发现Ty G指数是胰岛素抵抗的良好替代指标,对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老年男性人群中,Ty G指数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作用不如OGTT,Ty G指数可能不适合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
其他文献
背景: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中的一种,可以导致终末期肾衰竭。DKD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糖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等多种因素参与了DKD的发病和进程。目前已有大量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临床样本或者疾病动物模型的基因芯片测序数据,单一种属的数据分析能够筛选DKD中一些相关的疾病标志物,但有一定的物种局限性
学位
目的:主动脉瘤是一种主动脉的扩张性疾病。主动脉瘤发病隐匿,破裂后致死率极高。在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上,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仍存有巨大的挑战。对于已经达到干预指征的主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目前,开窗及分支支架技术是重建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的首选方案,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主动脉瘤,上述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对于尚未达到干预指征的主动脉瘤,现有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
学位
研究背景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是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消融亚致死带处的残癌易造成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而在微波消融中有效诊断残癌和提高不完全消融时肿瘤的致死程度尤为关键。目前尚无有效的技术手段或策略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设计、合成新型分子探针和抑瘤纳米材料有望克服微波消融中残癌诊断和治疗的难题。研究方法1)设计合成一
学位
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持续性高血糖引起的内皮功能失调导致血管生成障碍,是糖尿病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细胞外囊泡被认为是颇具前景的治疗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huc MSC-EVs)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及促进血管再生的作用;并通过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模型,阐明huc MSC-EVs促进血管再生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1.分离并鉴定hucMSCs,用无外泌体
学位
近年来生物成像技术在体内外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荧光成像是生物成像技术的一种,具备操作简便、成像效果直观等优势,在众多荧光成像介质中,荧光纳米粒子凭借其粒径小、荧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示踪及载药方面中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单一成像技术不足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而双模态成像可以使单一成像技术得以互补,结合两种成像技术的优点,用于科研或临床研究。目前的双模态成像探针多采用纳米粒子为载体,结合两
学位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产生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脓毒症不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即使幸存,其再入院率和晚期病死率与非脓毒症患者相比明显增高,而复发性脓毒症是脓毒症幸存者再入院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复发性脓毒症(recurrent sepsis)是指脓毒症幸存者再次发生严重感染,导致脓毒症反复发作,其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极大地加重了医疗负担。由于免疫失衡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复发性脓
学位
第一部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SVD负担与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负担是否与侧支循环的建立及残存的前向血流相关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基于灌注的侧支循环定量方法,针对前循环AIS患者,分析侧支循环及前向血流与CSVD负担之间的关系。研
学位
课题研究背景肥胖症是一种主要由于个体长期能量摄取超过消耗以致过多能量蓄积所致的常见代谢疾病,其将会增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等在内的诸多疾病的潜在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健康问题。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心脏周围一处独特的脂肪蓄积,位于心肌和脏层心包之间(一般优先分布
学位
背景:急性药物性肾损伤、肝损伤是临床最主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病率日益增加,是临床诊疗不可忽视的问题。急性药物性肾损伤与肝损伤关系密切,研究这二者的关联,可能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目的:对20年急性药物性肾、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药物性肾损伤和肝损伤的共同差异表达
学位
背景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各种原因引起横纹肌细胞损伤、导致毒性细胞内容物和肌红蛋白进入体循环、引发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急性、潜在的致命性临床综合征。急性肾损伤(AKI)是RM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3%~50%。横纹肌溶解患者的死亡率约为10%,但合并AKI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肌红蛋白(MYO)在AKI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可引起肾小管阻塞、肾血管收缩并直接激活氧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