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评价研究——以三个社区微更新项目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资源环境与需求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更新也一直成为各界热烈探讨的话题。城市更新在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提升城市功能,激发都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环境,增强城市魅力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在上海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的“底线思维”、“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要求下,城市更新也在逐步转变理念和方法,从有机更新的规划、政策、管理和行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有机更新”之路也在实践中逐渐成型。
  本文通过上海城市有机更新网络调研和社区微更新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部分有机更新项目进行了由面到点的多维度探索。通过有机更新网络问卷调研,获得了大众的更新诉求、对更新项目的使用和评价、更新展望以及个人信息。在社区微更新研究中,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了基于居民居住满意度视角的社区微更新评价调研。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归属感、后期维护与运营、景观绿地的更新、休闲娱乐活动的变化、学历、公共设施的更新、更新参与情况、遇到熟人的概率变化对居民微更新满意度的打分具有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侵检测是众多的解决方案之一,而计算机存放大量的网络日志.通过在日志中寻找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对入侵检测非常有用.数据挖掘正好可以实现在大量数据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该文就是利用数据挖掘的思想和方法在入侵检测方面的做一些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1、数据的预处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KDD99数据集进行处理.2、关联规则的挖掘.
学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了对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的研究。在各学科的交叉发展推动下,车牌识别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它与图象处理也密不可分。车牌识别技术对于交通车辆管理、智能交通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区域车辆管理、停车场管理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车牌识别技术实现的理论基础,其中涉及了模式识别理论、图象处理的理论
学位
舒适节能建筑是当前的热点话题。随着居民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建筑能耗越来越大,这与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现状相互冲突。研究舒适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是运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在设计之初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气候缓冲空间是建筑围护结构响应气候的设计形式,气候缓冲空间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设计响应气候的角度,研究气候缓冲空间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将气候学知识引入建筑设计中,与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
学位
江南古典园林在通常的理解中属于私家园林。但实际上很多园林,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园林,其建造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开展以集会为核心的公共活动,用以结识名士、联络好友。所以园林空间同时承载了私人与公共两种状态下的生活方式。园林在形式上之所以具有其时代特征,正是受到了同一时期社会经济、人的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影响。所以本文选取占据文人生活最多的书画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个人、群体行为方式与江南园林空间形成机制
学位
随着公共艺术在现代化城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不同于早期将艺术作品仅是作为建筑与空间的附属品,结合环境空间的设计对建筑师、城市设计师与艺术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艺术介入早期设计需要将艺术的设计融入空间并从空间的生成阶段进行空间属性的权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壁画本身对于环境空间的依附性特征决定了其空间性与公共性的本质,本论文将从壁画的创作角度出发,研究其与不同的形态空间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其空
学位
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交往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但社区交往空间普遍存在缺乏年轻世代参与的现象,缺乏各个世代共同参与不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代际融合”的视角研究社区交往空间具有其实际意义。  目前关于社区交往空间的研究中,对社区设施的总体设计策略和适老化研究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基础,但从代际融合角度在建筑及环境设计层面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德国“多代屋”是先发老龄化国家的对社区交往空间“代际融合
学位
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加重、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程度加深,催生了社区邻里服务空间的大量需求,既有的社区邻里设施多为闲置或旧有建筑的重新利用,多数质量不佳有待更新改造,对其建筑更新和空间优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邻里设施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管理学和社会学领域,虽然对其空间属性方面的研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于既有设施的建筑更新改造方面仍然是较新的议题,缺乏现实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论证
学位
在城市内涝频发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应对暴雨带来的城市灾害,由于是在初步阶段,多数研究和实践是关于暴雨雨水管理,并且围绕宏观尺度的海绵城市规划和微观尺度的海绵城市设施、构造展开,对于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设计利用相对较少。  借鉴西方先发国家的经验,单一的雨水管理目标会逐渐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扩展,海绵城市设施将集约复合更多的城市服务功能。如何整合利用海绵城市技术对高密度城市空间进行塑造
学位
城市街道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而街道安全是公共生活可以发生的基本条件,街道空间的安全性关乎城市各方面活动的良性健康发展。长久以来,针对安全工作,我国重在“治”而非“防”,常忽略在心理层面上,城市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迈进新的时期,研究如何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通过环境设计减少犯罪,创造安全宜人的街道空间等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围绕主要研究问题展开了三个研究实验
学位
近年来小汽车的保有量在快速增长,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也为城市中心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以及环境问题。在TOD理论的影响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受到了许多城市广泛的推行,为了提高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P+R停车换乘的理念应运而生。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停车换乘,即诱导小汽车使用者换乘使用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了新兴的低碳出行方式受到重视。P+R停车换乘的推行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