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气吸式玉米精量播种装置控制机理与监控系统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ncom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玉米是重要的粮食资源和工业原料,其产量、质量、储量对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2020年,我国玉米产量2.6067亿吨,种植规模与产量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对玉米“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玉米播种环节,播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管理与产量。在提倡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农业背景下,提高玉米播种合格率、推广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对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玉米精量排种器多采用地轮传动方式驱动,播种机高速作业时容易出现滑移率增高、播种合格率降低和漏播率升高等现象,本研究以研究高速作业条件下玉米播种机排种器的随动性能为出发点,采用数学建模、对比仿真、研制样机、性能测试、田间试验等手段,开展气吸式玉米播种机电驱动排种器控制机理与监控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排种器负载特性测定。选取v Set气吸式排种器作为研究对象,研制了负载状态/参数检测试验台,完成气吸式排种器在增速、匀速、减速条件下负载扭矩动态测量试验,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气吸式排种器负载变化规律,确定了以负载扭矩、转速范围、输出功率为依据的驱动电机选型原则。通过试验测量,气吸式排种器在0km/h-15km/h启动加速所需扭矩最大值=1.836N.m,转速≥390r/min,功率((9)≥18.37W选择TS37GB3625型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气吸式排种器的驱动电机,匹配2模18齿齿轮构成电驱动排种器动力系统。(2)控制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采用PWM调速系统的排种器驱动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条件下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排种器驱动电机的转速、电流闭环调速系统,在MATLAB软件中对直流永磁无刷电机的PWM模型进行仿真,测试调速系统在转速变化、负载扰动情况下的系统稳定性及响应特性。设计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方案,建立了直流永磁无刷电机双模式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对PID控制模型、模糊PID控制模型和带有SMO的滑模变结构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测试三种控制模型模型在系统响应时间、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3)研制电驱精量播种装置监控系统。研制气吸式播种机电驱动排种器监控系统,通过GSM网络实现与服务器、终端机之间的播种机实时数据共享。监控系统依据机车前进速度和预定的播种间距数据,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计算后输出控制直流永磁无刷电机的PWM信号,实现播种机前进速度与排种器转速之间的动态同步控制。开发监控系统配套的上位机下位机软件,实现命令传达、数据轮询、故障报错、系统启停等功能。研发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APP,实现播种机运行数据的实时共享和远程监测。(4)监控系统主要性能研究。对气吸式播种机电驱排种器监控系统的响应时间进行分析,通过监测机车前进速度与电驱排种器达到同步转速之间的时间差,测量监控系统的响应时间,分析产生延迟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电驱动排种器监控系统整体随动性较好,平均偏差在3.19%左右,在监控系统启动时的偏差最大。对电驱排种器功耗问题进行试验,设计了不同工况下排种器驱动电机的工作时长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电驱动排种器功耗与播种机作业速度成正比,与排种器充种负压值成反比,试验中最大功耗出现在播种机作业速度12km/h、充种负压3k Pa时,系统最大功耗15.48W。电驱动排种器静态功耗为3.86W范围内。(5)田间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2行气吸式电驱动播种机,以粒距合格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对电驱动排种器与地轮驱动排种器在低速、中速、高速工况下播种间距对比试验,用以验证电驱动排种器的总体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电驱动排种器不同工况下播种间距实测值在17.6cm-33.5cm之间;地轮驱动排种器的播种间距在12.6cm-45.0cm之间;电驱动排种器播种的标准差S分布在[1.49-2.65]之间,地轮驱动排种器播种的标准差S分布在[1.49-5.87]之间。电驱动排种器在工况下播种变异系数在6.00%-10.42%之间,地轮驱动排种器的播种变异系数在7.40%-22.18%之间。电驱动排种器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播种合格率、播种平均间距、标准差分布和变异系数均优于地轮驱动排种器。
其他文献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上皮组织是器官发生的先决条件,其中上皮向间质转化(EMT)和反向MET交替发生以实现器官形态发生和重塑。虽然EMT过程在器官发生中已被广泛研究,但对MET过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缺乏的。最近的研究提示出MET在早期心脏发育中的参与,但尚未进行系统的探索。在心管融合过程中,第一心场,也即心脏新月区的心脏祖细胞在腹侧中线形成上皮片。而来自前第二心场(a SHF)的的间充质样的心脏祖
第一部分烟曲霉感染时CEBPD和PTX3表达的变化目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烟曲霉感染时CEBPD和PTX3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烟曲霉孢子刺激THP-1细胞和C57BL/6小鼠,检测CEBPD和PTX3蛋白表达变化;同时收集肺曲霉感染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组织蜡块,检测肺组织中CEBPD和PTX3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预测CEBPD在PTX3基因启动子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点。结果:(1)与正常对
3D(三维)折线焊缝大量存在于海工装备、大型起重装备、物流运输装备等制造领域中,属于典型的复杂轨迹焊缝。3D折线焊缝工件由不同折角角度的折线板和平板通过定位焊缝装配而成,通常为大型构件,难以使用高精度夹具严格固定其位姿,且通常为中厚板,要求摆动GMAW(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目前,3D折线焊缝几乎全部通过人工焊接。与此同时,也存在机器人离线编程模式或示教模式实现自动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模式和示教
非线性时间序列的复杂性及相似性广泛的存在于复杂系统之中,因此准确的度量时间序列的复杂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至关重要。虽然研究表明多尺度熵方法是一个有效的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及相似性的技术。然而依然存在这样的三个问题:(1)如果两个时间序列同时都受到第三方的影响,现有的多尺度熵方法将难以得到它们真实的同步性;(2)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非同步性未必总是对称的;(3)当时间序列较短时,多尺度熵方法也许无法获得
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研究最为广泛的课题之一,人脸识别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在复杂的非约束场景下,人脸识别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模块,如人脸检测、关键点检测和特征提取等,仍然受到光照、姿态、表情和遮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其它因素相比,不同姿态的人脸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纹理和特征差异,极大地限制了人脸识别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基于姿态正规化的人脸识别,在对人脸特征判别之前预先进行人脸角度的校正,能够有效降低
现代航运面临从“港到港”的运营模式转变为“门到门”的物流服务,以及全球永续发展要求的挑战。如何引导航运业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切实迈向永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了航运规划、港口规划、绿色航运规划和绿色港口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进展,并通过实践调查了解了中国绿色港口规划和绿色航运规划的进展及认识,总结了航运规划和绿色航运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1)港口为航运中的一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死亡率达17%-39%,以持续器官功能衰竭(persistent organ failure,POF)为关键特征,其中在病程早期(1周内)发生POF的患者是SAP中较重的一种,通常认为和不良预后相关。国内外临床指南对坏死的干预建议需延迟至四周后胰腺坏死成熟/包裹后,而在实践中,此类SAP合并早期PO
植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糖。在植物中,糖主要在光合器官叶片中合成,并作为双糖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如蔗糖到筛管。植物可以在根系、花粉和果实等库组织中以蔗糖的形式或转化为各自的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利用这些糖。毫不惊奇,糖对植物产量和各种农学性状至关重要,如在提升果实品质中起着主要作用。糖在整个植株水平或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分配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构造至关重要。果实成熟细胞不同细胞器中糖的种类和丰度不同,
热障涂层(Thermal barrier coatings,简称TBCs)由于具有高熔点、低热导率和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是当前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不可或缺的关键隔热技术。实现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跨越式升级越来越依赖于热障涂层向高隔热、长寿命的方向发展。然而,涡轮叶片结构复杂、承受的高温环境极端,热障涂层应用过程中的隔热效果和服役寿命难以测量和评价。评价手段不完善导致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摄像镜头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产生的数字图像呈指数级增长。然而,采集,编码,传输过程中的图像会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图像中的噪声不仅会降低图像质量而且直接对后续的图像处理比如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获取高质量的数字图像,需要对退化图像进行去噪处理,从观测到的噪声图像中尽可能的保留原始图像信息,去除噪声。本文从统计分析与张量分解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