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汉语“有”字句和“有着”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有”字句和“有着”句为研究对象,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句法成分、语义类型、语气类型、语体分布以及主观性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描写、分析和比较,对“有”字句和“有着”句的差异做出了考察。对“有”字句和“有着”句异同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富“有”字句和“有着”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有”字句和“有着”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有”字句和“有着”句为研究对象,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句法成分、语义类型、语气类型、语体分布以及主观性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描写、分析和比较,对“有”字句和“有着”句的差异做出了考察。对“有”字句和“有着”句异同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富“有”字句和“有着”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更可以使人们对二者有更深刻的认识,减少语误。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选题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对象,梳理了相关研究现状,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说明了语料来源。第二章为“有”字句和“有着”句的句法比较。主要描写了“有”字句和“有着”句的句法搭配,并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第三章为“有”字句和“有着”句的语义比较。分别分析了“有”字句和“有着”句的语义类型,提出了“有”字句表示领属义、存在义、估量义、发生、出现义、程度义和列举义,“有着”句表示领属义和存在义,着重分析了不同语义下“A”与“B”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为“有”字句和“有着”句的语用比较。这一章分别考察了“有”字句和“有着”句的语气类型、语体分布和主观性。在语气类型上,分别对二者的语气类型做出了描写和分析,提出了“有”字句可以出现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中,“有着”句只能出现在陈述语气中,且必须为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在语体分布上,分别统计分析了二者在口语和书面语上的分布情况,提出了“有”字句多分布于口语以及书面语的文艺语体中,“有着”句多分布于书面语的新闻语体中;在主观性方面,分别对二者的主观性进行了描写与分析,认为“有”字句的主观性强于“有着”句。最后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说明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创新之处以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考察童年环境压力与女大学生异性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明确生命史策略在童年环境压力对女大学生异性人际信任影响中的作用;并探讨不同信任背景下,童年环境压力对女大学生一般异性人际信任和殊化伴侣信任的影响以及当前环境压力启动对不同程度童年环境压力的女大学生的异性人际信任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北京某高校共726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施测《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量表》、《童年亲子关系量表》、《Mini
伊格尔顿作为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艺术生产理论作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部分,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伊格尔顿艺术生产理论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选择这一理论来展开研究。本文以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为以下三章,第一章对伊格尔顿艺术生产理论的理论来源进行阐述,并认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以及马舍雷文学生产理论都对伊格尔顿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产生影响,并
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JOL)是元认知监测中的重要成分,是目前元记忆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量指标之一。学习判断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当前学习项目在未来的回忆测验中被成功记起的可能性的预估。延迟学习判断(delayed judgment of learning)是指在学完部分或全部材料后,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学习判断。延迟学习判断已被证实能够提高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即延迟学习
“死”作为汉语中高频使用的词语,其一词多义的现象值得被关注。我们认为“死”的语义衍生是以人类在客观世界的身体经验为基础,在意象图式、隐喻机制、转喻机制作用下实现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死”多个义项的语义特征、句法特点,运用原型理论、概念隐喻理论、概念转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来探究“死”语义衍生路径及理据性,由此构建现代汉语“死”的语义网络。本文架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缘起、
本文以女性一线工作人员(对外表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如彩妆、服装、服务、销售等行业女性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表社会压力、自我客体化、自我同一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对外表的社会文化态度问卷、客体化身体意识量表、同一性风格问卷、工作投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400名女性一线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7份。研究结果表明:(1)外表社会压力、自我客体化、自我同一性、工作投入
本研究旨在探索自我同情作用于心理幸福感的内部机制,检验个人成长主动性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自我同情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分别测量个体自我同情、个人成长主动性、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幸福感水平。对来自广东、广西、黑龙江、河北等省份的554位全日制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同情的差异检验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同情在性别、是否独生、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不
方言语气词的研究是汉语方言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朔城方言语气词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大量日常会话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朔城方言语气词从句类分布和语气意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朔城方言语气词的异词连用和同词连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方言内部的角度和方普比较的角度,对朔城方言语气词在自然会话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梳理了普通话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句法结构“V+给+NP”和“给+NP+V”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借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构件特征、构式义、意象图式等方面对这两个结构展开深入分析,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范围,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述评。同时,对文章的语料来源也做出了详细说明,即本文考
本文主要以话语标记“谁能想到”作为研究对象,从意外范畴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本文运用话语标记、反预期、意外范畴、认知语法和语法化等相关理论,主要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谁能想到”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期深化人们对意外范畴标记的认识。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选题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在研究现状部分,我们对话语标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