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译介史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史学家和美学家,他的文艺作品灿若繁星,与其挚友歌德被称为是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他在1795写作出版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学史上的代表作,也被世人称为是美育宣言书。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育”一词,并在书中阐述了美育的定义、美育的对象、美育的方法和美育的目的。在席勒看来,人性因为进入了文明社会,被物质裹挟而变得异化分裂,这就需要用审美教育来将人塑造成为完整的自由人。作为美学教育的代表性人物,席勒的美学理论打开了中国美学教育研究历程的大门。席勒在晚清时期随着五四以后的西学东渐进入国内视野,国内学界最早探索的是其诗人和戏剧家的身份,后来因为其美育思想契合中国的现实需求并具有教化作用,其美育理念和美学作品在国内开始盛行。中国美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席勒理论的指引,有研究学者将席勒引入中国话题,与中国古代的儒释道美育思想进行对比;有的研究者将席勒美育观与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形成联系起来进行历史性梳理;也有将席勒美育思想带入到当下,以期望对当下的高校美育进行指导,但对于《审美教育书简》译介历史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与专门论述。本文将对《审美教育书简》一书在中国的译介过程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并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译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来理清席勒美育思想的中国之旅。第一章会对席勒及其美育理论进行介绍,梳理早期席勒在中国的“立传史”和立传缘由;第二章选择早期的重点学者,分析其对于席勒美育理论的译介与接受;第三章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审美教育书简》的全译本译介的过程、历史背景和译介特点进行分析研讨,探讨不同译者对于席勒美学关注和研究的偏向性;第四章会对中国近现代席勒美育思想译介和接受特点、新时期《审美教育书简》全译本的译介特点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分析《审美教育书简》一再被译介的现实意义。新时期的中国美育政策越来越多,对美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用美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中国美育要面对的问题。为了使美育在中国取得长远有效的发展,就需要对《审美教育书简》的译介史和美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将席勒美育思想与当前社会现实进行融合,从而使中国美育打开新局面、走入新征程。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重大的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疫情,社会各界积极抗疫,文学界以道义之心自觉发声,各种文学组织和文学团体积极展开文学活动,大众参与的文学抗疫热潮形成,出现了大量的抗疫文学作品。在此背景下儿童诗歌热潮也在灾难中掀起,从整体来看抗疫儿童文学本着灾难下文学对儿童的本能性关照,有着“抗疫”“急救”的创作姿态,创作迅速且繁杂。从现有抗疫文学创作的相关文学批评中可
学位
《谭苑醍醐》是杨慎的一本考据笔记。全书三百余则,卷下设目。书中主要是考证语词、人物、名物、民俗、金石、地理等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通过对该书的内容及考据方法的研究,可窥杨慎考据思想之一斑,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专门论著对本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力图在吸取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着从考据学的角度对本书进行研究。笔者从《谭苑醍醐》的成书及版本、考据内容及考据
学位
苏童的小说写作具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给读者展现出来的世界总是带着轻盈朦胧的氛围与隐秘的人性、沉重的命运交织的复杂意味。而这种风格的产生是源于苏童在小说中使用诗性的语言和淡雅的描写方式,同时书写了关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深刻内容,二者之间的碰撞使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反差感”。“意象”作为苏童诗性写作的代表性元素,也是研究苏童创作的热门话题,反而是将苏童作品的风格和“意象”之间建立联系的研究不是十
学位
目的 分析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的54例4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经乳腺超声检查评估,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BI-RADS分类与弹性成像检查,比较青年女性乳腺癌的BI-RADS分类及弹性评分情况。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以及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准确度。结果 54例青年女性乳腺癌大多声像
期刊
《稽神录》是一部由徐铉编撰,大致成书于北宋初年的笔记小说,原书分为十卷,全录于《太平广记》之中。现存为辑本,仅6卷。此书多言鬼怪神仙,异人异物、因果报应之事。人事官职、草木虫石、治病药方乃至仙神鬼怪,无所不备,涉及当时社会的各方面,包罗甚广,对于考查五代及宋初的人物遗事与生活习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此书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本文拟从文献的角度来研究《稽神录》,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稽神录》的版本
学位
本文对《二十四诗品》的研究是要探寻横跨在书中24个“品”之上的“一以贯之”的总体美学精神。为此,本研究先悬置学界目前一直尚存争议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研究,以欧美新批评理论对《二十四诗品》采取内部研究。在进行内部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排除以往以“品”为单位和以“字词”为单位的研究局限,采取以“句”为单位的研究范式,打破《二十四诗品》原有的“品目”的藩篱。然后,本研究又进一步超脱“就《二十四诗品》论《二十四
学位
从初涉文坛的《小铃儿》到建国后的《宝船》,老舍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在他的儿童世界里,有天真活泼的小坡,有反抗无效的牛天赐,有保家卫国的小木头人,有幽默搞怪的小二,当然还有和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小动物们。老舍遵从儿童的思维:他为万事万物注入灵魂,让它们与儿童自由地交流沟通;他以儿童为世界的中心,让一切规则随着儿童的意愿发生变化;他发挥无限的想象,让事物任意地结合。同时老舍特别注重
学位
在课堂交际情境之下,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失配”的现象。“感知失配”由美国著名的第二语言教学专家库玛(B.Kumaravadivelu.)提出,在语言教学的“后方法”时代,他以真实的教学案例呈现了二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知差异,这一研究也为第二语言教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受到库玛观点的启发并结合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的实况,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切入分析“失配”现象。论文运用课堂观察法、会话
学位
“看”类视觉动词是以“看”为原型动词构成的词类整体,是表示人类借助视觉感知器官完成感知动作和感知行为的动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该类动词的学习及运用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教学大纲和通用教材,选取了“看”“见”等出现频率较高的25个“看”类视觉动词,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对其进行本体研究。之后将汉英对照,分析差异和联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看”类视觉动词的偏误情况。在收集整理语料库中有关“看”类视
学位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借助短小精悍的组合形式,将丰富的言语内涵与思想文化呈现了出来并流传至今,为丰富人们的表达内容、提升人们的语言艺术做出了贡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同时,成语相较于一般词汇在结构、含义上的特殊性也使得它不论是对教还是学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然而,目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如意。有的过分强调文化,有的则过度讲授成语语素含义。这些问题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