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叙事视角下的原乡生活空间营造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美丽乡村建设运动,常常为追求效率而采用乡村学习城市的思维模式,通过经济复兴来达到民生改善的目的,我们必须承认快速的城镇化造成了当下乡村空间愈发同质化的尴尬窘境,空间活力逐步丧失,缺乏情感共鸣,乡愁记忆难以延续,因此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已成为当下乡村营造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研究乡村空间营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发现乡村建设在改善乡村环境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不可忽视的空间冷漠化问题,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和实践案例的分析,结合红安县七家畈村开展的空间营造实践工作,引入影视叙事学思维,探索影视叙事对乡村空间营造的启发性方法,基于人的感知,采用以“重塑生机”和“留住乡愁”为核心的营造思路,提出乡村原乡生活空间营造的“影视叙事”新路径。全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主要总结和分析影视叙事学及其相关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影视叙事在空间设计领域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与乡村空间营造进行对比研究,挖掘出其对原乡生活空间设计的可借鉴方法;第三章在乡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原乡生活空间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介绍了空间冷漠现象的存在现状、产生原因、多重影响以及其表现形式,为如何从影视叙事视角出发,对重塑空间魅力与延续乡愁记忆的营造策略提出给予了重要方向;第四章本着“重塑生机”的基本思路,利用影视艺术中人物塑造的核心方法,即电影蒙太奇在叙事表意以及营造空间氛围方面的优势,尝试把蒙太奇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乡村空间营造中,基于人的感知,实现空间的活力再现;第五章本着“留住乡愁”的基本思路,利用影视艺术中场景符号建构的方法,即电影符号学在触引传导精神意义方面的优势,探索以生活、乡土及文化符号融入为核心的空间营造方法,实现人们的乡愁寄托;第六章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乡村空间营造与影视叙事的分析融合研究,呼吁提出更多关于原乡生活空间活力重塑及传承乡愁记忆的研究方法与营造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子宫肌瘤应用术药联合[腹腔镜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LAM)+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联合方案对性激素水平影响,以便用更理想的用药方案降低疾病复发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禹州钧都医院妇产科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两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行LAM,观察组同时结合米非司酮,对比
期刊
现有对学习者英语议论文的研究多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探究,从修辞学角度尤其是从议论文劝说性角度的研究尚不深入。Connor和Lauer(1985)在综合了语言学、修辞学及交际学后,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说服性语篇的理论框架,从理性诉诸、人品诉诸、情感诉诸三个维度探讨语篇说服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根据Connor和Lauer(1985)的理论框架,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议论文中的三种诉诸的使用情况,并探讨三
学位
近年来,作为二语写作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策略相关的研究大量涌现。但是,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写作过程,致力于探究写作策略与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关于写前阶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社会文化理论视阈下,本研究采用包括调查问卷、半结构式访谈、刺激回忆,文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旨在探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前策略使用情况。本文针对中国中部地区一所理工科学校的285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写
学位
多数支配词居后的语言中,与宾语关系从句(ORC)相比,主语关系从句(SRC)在大脑阅读理解处理机制中被认为更具有优势。然而,现有的汉语关系从句(RC)实时理解研究结论决然不同,有的认为SRC处理对于汉语阅读者较为有利,因此支持基于工作记忆的解释,有的则偏向于ORC处理的阅读优势,以此支持基于经验的方法。以往实证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归因于汉语自身独特的类型学特征。汉语,虽为一门主谓宾语言,却具有支配词后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文明延续的重要象征,是创新中华文化、保持文明定力的不竭之源,其保护与发展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文化强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冲击,逐渐走向衰微。作为一个孕育了悠久农耕文明的国家,村落往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而村落的记忆场所则蕴含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记忆元素,在保护和传承非
学位
中国大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中,产业要素和高密度居住功能向城市外围集聚,引导着城市中心人口扩散和外来人口集聚,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快速变化。与此同时,各类公共服务空间布局优化明显滞后,老旧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城市新城区资源紧张,出现严重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人口多元化、高质量社会服务需求空间失配现象,对城市社会公平和现代化治理提出了挑战。《“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要求建设“人人
学位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被后世称为“楚辞体”、“骚体”。它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其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为中国诗歌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其背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值得被深入研究和挖掘。在中国经典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对《楚辞》英译本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以杨宪益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处于新一轮的上升期,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热点。而在轨道沿线布置大量无线传感器来对列车的行车安全进行实时监测,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必然趋势。然而传统化学电池供能寿命有限,使无线传感器的应用受到了一定制约,能源供给问题是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列车通过时轨道产生振动
学位
元话语是当前语篇分析、语用学和语言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术语。过渡标记语作为元话语的一类,主要用于表达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如增补关系、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然而,目前研究主要考察元话语在学术写作中的综合运用,包括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较少系统地研究过渡标记语在学习者议论文中的运用。因此,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对比分析的方法描述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大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过渡标记语的使用情况,旨在探究中外大学
学位
伴随着各学科领域对乡村空间研究的深入以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对乡村活态保护的强调,对村落的研究也从对其物质空间形态的关注转移到对其物质空间形态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的关注,对场所的精神和意义也更加重视。本文以叙事空间理论为视角,从大量的史料收集与乡村现状调研入手,将叙事理论的定性描述与地图叠加法、空间句法等量化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乡村叙事空间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分析典型乡村的叙事空间特征,通过空间组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