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身份认同个案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74751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全科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以及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针对全科教师的现状调查反映出全科教师群体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突出,尤其是全科教师对自身身份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抗拒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通过选取多位小学全科教师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揭示全科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情况,并深入剖析影响全科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尝试提出有效策略帮助全科教师构建积极的身份认同。本研究正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生存环境以及教师基本情况的素描。一是对本研究所选取的S镇及P小学的自然、人文风貌进行了简要介绍,展现全科教师生活及工作的现实环境。二是对本研究中的三位全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学习及工作经历进行了介绍,了解全科教师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是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身份认同现实样态的考察。在职前阶段,考察研究对象作为准全科教师对自我身份的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在职后阶段,考察研究对象作为一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与自我、群体以及社会的互动中所建构的身份认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全科教师在构建身份认同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及其表征,一是全科教师自我方向感缺失、身份认知偏差和情感上的主观抗拒,二是全科教师群体归属感和价值感被消解,三是全科教师社会地位被边缘化。第三部分是对上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身份认同困境的影响因素的剖析。根据已有身份认同理论,结合全科教师访谈结果,本研究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分析全科教师身份认同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全科教师自身来看,主要是对自我探索的缺失、对自我身份内在价值认识不足以及个人专业投入不足。从外在因素来看,包括制度层面上现行学科教学制度与全科教育理念的矛盾,学校层面上的组织支持不足、同侪认可度不高,乡村环境中的文化隔阂、教师生存及发展条件待提高等。第四部分是尝试提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积极身份认同的构建路径。一是从内部唤醒全科教师的自我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构建积极的自我身份认知和情感态度。以及从全科教师自身出发,积极行动,提升专业素养。二是从外部整合社会、师范院校、乡村小学等多方合力助力全科教师构建积极身份认同。包括制定显性制度保障全科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及专业发展机会;高等师范院校应改革和完善全科教师培养体系,加强专业认同教育、农村文化认同教育,夯实准全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农村小学应创设积极的教师组织文化,加深教师情感联结,建立专业共同体。
其他文献
寒门如何出贵子?近年来关于此话题的讨论愈演愈烈。随着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高质量教育更高的需求。如何体现高质量的教育?反映在学生身上,最为直观的就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家庭作为学生生活成长的主要环境,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却常常被忽略。为探求家庭文化资本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本研究在文化资本理论、期望理论的指导下,从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数学素
2020年后绝对贫困消除,贫困将以相对贫困的形式存在。在教育领域,解决教育相对贫困对于相对贫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深入分析教育相对贫困的内涵和理论基础上,以义务教育为例,根据现实问题和政策要求尝试构建2020年后义务教育相对贫困测评指标体系,提出建立义务教育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主要过程和结论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重构教育贫困和教育相对贫困概念,确立教育相对贫困测评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发挥合力,形成全面开放的教育空间,全方位激发学生潜能;家校社协同已经成为未来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来也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家校合作共育实践活动,家校合作共育也已成为学术界广泛探讨的
学业拖延是主体对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表现出不必要地推迟开始或延迟完成,并伴随心理情绪不适的行为。学业拖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会引发个体的负面情绪,轻则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重则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最终势必会影响到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作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之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首先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定计划行为理论搭建理论研究框架。其次结合个人
90年代前后,在农村税费改革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代背景下,农村学校布局结构不得不因时而变,各级政府囿于财政和学位供给压力不得不举办高度集中、效率优先的乡镇寄宿制学校,而贫困家庭在“上学远”困境中不得不接受寄宿教育形式。同时,三个“不得不”之间的逻辑关联并非单向度成立,事实的寄宿行为具有示范效应,以使寄宿需求不断增加并反向推动乡镇寄宿制学校自发性发展和进一步促进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由此,乡镇寄宿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在线同步讨论被认为是开展协作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的在线同步讨论效果因缺少有效的引导和交互规范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跑题现象严重、缺乏深度交流等问题。支架设计是协作学习中的热点研究领域,研究证明支架的适度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在线讨论交互水平。目前,将支架概念运用到在线同步讨论环境的研究较少,对此本研究从促进“对话”的角度切入,并基于在线同步讨论环境来设计会
跨期选择是指发生于不同时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的决策行为。无论是政府、集体还是个人都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此决策。决策情境是影响跨期选择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表明,收益和损失情境下的跨期选择存在显著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此外,跨期选择的测量有三种测量的方式:虚拟金钱测量、真实金钱测量、真实延迟测量。在跨期选择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时间点多且奖励都是延迟的,在虚拟金钱测量实验中,都是假设个体在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
锚定效应是决策领域最著名的认知偏差之一,于1974年由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提出。锚定效应指的是个体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或决策时,由于受到先前所提供的外部无关信息(即“锚”)的影响,其判断或决策结果偏向“锚”的一种现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商品时,卖家首次提出的价格,往往会成为我们后续商讨价格的起点从而使最终谈定的价格偏向这个初始价格。锚定效应存在于概率估计、价格判断、常识问答等诸多情境中。目
拒绝使用安全套(Condom Use Resistance,CUR)指的是在与想使用安全套的伴侣发生性行为时,成功避免使用安全套的行为。拒绝使用安全套的实施过程是当一方伴侣想要使用安全套,不愿意使用安全套的一方采用CUR策略成功地避免使用安全套。正确和始终坚持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传播疾病感染和意外怀孕的风险,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风险,大多数年轻男性和女性报告不总是使用安全套。我国大学生正确使用安全套
母性行为是雌性哺乳动物的一种组织良好的照顾行为,以支持后代健康成长和发展。母性行为的良好表现需多种心理功能以及神经机制的协调,应结合多种范式探究。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是调节母性行为的关键脑区之一,多巴胺(dopamine,DA)的活动调节母性行为的动机和奖赏功能。一些神经系统会调节VTA的DA活动间接调控母性行为。例如,神经递质五羟色胺(sero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