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北极太平洋沉积物黑碳分布特征及晚第四纪古野火重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碳(BC)是由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残留物,燃烧产生的BC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惰性,可经由水体或大气通过远距离传输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而海洋沉积物则被认为通常是BC保存最终汇,可以保存数百万年。烟炱(soot)和焦炭(char)是BC的两种亚型。在地质历史时期,人类主要以生物质燃料为燃烧源的特性以及BC本身的惰性,使得BC被广泛用作重建野火历史记录的良好代用指标。野火作为气候系统的关键因子之一,通过释放热量、影响辐射强迫及改变地表反照率等作用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当前的研究对过去历史时期火灾活动的模式和驱动力尚未有明确的统一结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长时间尺度和高分辨率的野火记录仍然比较稀少,关于野火发生的控制机制和规律仍然不明确。太平洋,作为地球第一大洋,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BC排放的主要污染区之一。本研究利用采自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的表层沉积物,研究了该区域BC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现代燃烧源中的BC进行了来源解析和传输研究,进一步探究了现代社会燃烧源中BC的排放特征,为深入研究沉积物中BC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依据,也为后续研究太平洋沉积物岩心提供相应的环境背景和基础。随后以西北太平洋的柱状沉积物岩芯LV76-18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年龄模型,对沉积物中的BC、char和soot进行分析,重建了过去32万年的野火记录并探究了影响野火发生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地球轨道尺度上研究了野火发生的主要机制,对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燃烧源野火与全球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形成的认识如下:对太平洋边缘海表层沉积物中的BC,char和soot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发现,三者整体上呈现出相似的分布趋势,BC和soot的相关性相对更强。研究区域中BC,char和soot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由近岸向海域中心污染程度逐渐减小。白令海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C的平均值为0.71±0.40 mg/g,其中char的平均值为0.14±0.11 mg/g,soot的平均值为0.58±0.34 mg/g。鄂霍次克海区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BC、char和soot的平均值分别为0.59±0.18 mg/g、0.15±0.10 mg/g和0.45±0.18 mg/g。日本海区域在研究的海域中污染相对较为严重,BC的浓度范围为1.10-1.52 mg/g,平均值为1.22±0.17 mg/g。其中char的平均值为0.20±0.14 mg/g,soot平均值为1.02±0.15mg/g。通过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海的BC主要来自于柴油尾气的排放,白令海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汽油柴油排放,鄂霍次克海主要来自混合源,大部分来自于汽油和柴油燃烧污染,小部分为煤和生物质燃烧。因此,太平洋边缘海域中BC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人为源污染。LV76-18柱状沉积物样品中,BC,char和soot的含量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的趋势一致。Soot的含量比char更为丰富,三者质量累积速率(MAR)的最大值均出现在MIS2期,其中,BC 值的范围为 0.08-15.53 mg cm-2 ka-1,char 的值在 0.03-6.6 mg cm-2ka-1 之间,soot的范围值为0.05-8.86 mgcm-2ka-1。亚北极太平洋的BC来源大约90%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野火燃烧和远距离传输,指示了区域性的野火发生。重建的320ka的野火记录表明,冰期和间冰期之间野火活动模式的差异非常显著。在温暖和潮湿的间冰期,尽管有一些小的波动,但野火的发生相对来说较为稳定,野火的发生率较低。然而,冰期野火发生率较高,冰期高强度野火频率的增加与气候密切相关,干旱主要通过减少燃料水分来增加火灾的风险,受冰量调节的干旱影响着野火的发生。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野火记录中存在23ka的岁差周期,证明了在轨道尺度上野火活动发生的根本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野火的发生与气候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其他文献
吲哚嗪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潜在的生物活性和治疗潜力,在过去几年受到了广泛关注。吲哚嗪还具有特殊的荧光特性,常被用作有机半导体、新型荧光染料或电致发光探针,但在化学反应型荧光探针领域较少被报道。部分合成吲哚嗪类衍生物合成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使用有毒的或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反应底物较难制备以及反应条件苛刻等。因此开发绿色化学合成方法仍然存在较大挑战。荧光探针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检测手
学位
自DNA自组装纳米技术出现以来,DNA作为构筑基元通过自组装或共组装的方法构建了各种微纳米尺度的DNA纳米结构。DNA组装体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电子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迄今所涉及的DNA体系大多需要在溶剂中操作或将DNA直接添加于固体材料中,比如水溶液、水凝胶、固体电解质等,但是,普遍存在的溶剂易挥发、不易储存、固体DNA材料刚性大、容易断裂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 DNA材料的发展。DNA热致液
学位
硫属元素弱相互作用是作为电子受体的二价硫族化合物与路易斯碱之间的非共价作用。目前关于硫属元素弱相互作用的催化研究主要硫属元素孤对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Ch…n(n→σ*),且反应类型和催化模式较为单一。本论文使用有机硒类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应用探索,研究其在糖苷化反应,杯吡咯化合物合成以及奥司他韦骨架的构筑中的应用。第一部分:有机硒弱相互作用催化糖苷化反应有机硒弱相互作用催化剂因其具有供电子能力常被用
学位
目的:婴儿忽视是最常见的儿童不良照顾类型之一,与多种不良的儿童心身问题相关。然而,目前在我国尚没有能够可靠且便捷地评估婴儿忽视的工具。这造成对婴儿忽视影响因素的识别困难,进一步阻碍了婴儿忽视的预防和干预研究的开展。基于此,本研究从国外引进并探讨婴儿忽视迹象评估量表(Signs of Neglect in Infants Assessment Scale,SIGN)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并基于社会信息加
学位
水基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相中的一种分散体系,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由于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探究泡沫的稳定机制及提高泡沫稳定性的途径在相关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通过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以及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复配等方式都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但在许多涉及苛刻条件的场景下,如何实现泡沫的稳定仍是制约应用的瓶颈问题。如泡沫驱被证明是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原油提高采收
学位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正努力研发不同类型的多孔材料,目的是解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以减少水污染物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威胁。POSS基多孔聚合物是由有机和无机单元两部分组成,所以被认为是有机-无机类多孔聚合物;由于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热稳定性,功能多样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污染物吸附和检测等领域。本论文分别以两种具有不同发射波长的有机荧光分子和八乙烯基倍半硅氧烷(OVS)为构筑单元,通
学位
颗粒态有机硝酸酯是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和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对区域氮循环、臭氧收支和成云降雨有重要影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如蒎烯、柠檬烯是有机硝酸酯的重要前体物,生物源硝酸酯分子量较大、挥发性较低,因而主要分布在颗粒相中,是颗粒态有机硝酸酯的主要成分。目前,关于大气环境中颗粒态有机硝酸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在我国NOx排放强度大、颗粒物污染严重的
学位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飞沫气溶胶(Sea Spray Aerosol,SSA)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气溶胶通过直接反射太阳辐射或参与云凝结核和冰核的形成来影响气候。SSA是由风驱动产生的,其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地表风速和表层海水自身性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海水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为排放的表面活性剂在海洋表面活性物质中占了主要地位。这些表面活性物质会显著影响气泡的破裂进而
学位
目的:了解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并依据躯体疾病危机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护工作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准备度、改善患者及照顾者健康结局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选取山东省四所三级甲等医院内科病房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及照顾者298对进行调查。采用自评问卷评估慢性心衰患者一般资料、焦虑、抑郁、症状困扰,家庭照顾者一般资料、
学位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带结构正电荷的无机层状材料,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二价和三价金属阳离子(MⅡ-MⅢ)形成的LDHs,对含四价金属离子(MⅣ,如Ti4+)LDHs还很少涉及。本文对Mg-Al-Ti LDHs的制备、界面电化学性质和对磷酸根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对本课题组先前提出的“普适1-pK和2-pK模型”、“零净电荷点模型”和“表面组分活度模
学位